1.8元的物业费,真的撑不起一个家的安全
发布时间:2025-07-29 22:34 浏览量:1
咱们就聊聊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米兰花园物业撤场这事儿。说实话,看到中奥嘉诚物业贴出那张“干不动了,决定撤场”的公告时,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感觉,就像看到小区门口那个兢兢业业的老保安突然说要走人一样,有点懵,也有点不是滋味。
公告里写得明明白白:1块8毛钱一平米的物业费,真撑不住了!公司年年亏本。这话听着挺官方是吧?但掰开了揉碎了看,就是俩字:钱紧。
人工贵得吓人: 保安大哥、保洁阿姨、维修师傅,哪个的工资社保不是年年涨?我邻居家孩子去年刚毕业去做了物业维修工,工资比我预想的要高不少,老板还总抱怨招人难、留人更难。这成本,像山一样压着物业公司。物价蹭蹭涨: 修个水管换个灯泡,材料费、能源费早不是几年前的价格了。1块8,现在在北京连杯像样的咖啡都买不着,却要覆盖小区24小时的运转?想想都觉得悬。收钱是真难: 总有些邻居觉得“物业不干活”或者“服务不到位”,干脆不交费了。这就像开饭馆,总有人吃“霸王餐”,再好的馆子也得黄啊。公告里没明说,但这绝对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之一。网上总有人嚷嚷“物业就是吸血鬼,光拿钱不干活”!这话听着解气,但真放米兰花园这事儿上,我觉得有点冤。看看中奥嘉诚这四年都干了啥吧:
这清单列得够详细了吧?消防管道、监控探头(从可怜的2个干到40多个!)、配电室清积水修线路、天井防水、路灯照明、绿化喷头、小广场铺砖、电动车棚、垃圾桶站……哪一项不是实打实要花钱花力气的活儿?如果真是“吸血鬼”,躺着收钱不香吗?何必费这老劲?
说实话,有些改变我们天天享受,可能都习以为常了,甚至忽略了背后的成本。比如:
安全多了: 以前小区就俩探头,跟摆设似的,现在40多个全覆盖,贼娃子进来都得掂量掂量。这得花多少钱装、维护?生活方便了: 解决了那“一家换阀门,全小区停水”的破事儿,这得跟自来水公司磨多少嘴皮子?还有那电动车棚,下雨天不用再淋着雨推车了。环境变好了: 广场砖重铺了,垃圾桶站改造了,水池不漏水了,孩子玩的地方铺了塑胶……这些难道都是“不干活”?更别提那些关键时刻了。前几年疫情,是谁冒着风险守大门、送菜送药?暴雨天车库积水,是谁连夜抽水抢险?这些事儿,过去就忘了?物业工人也是普通人,拿着不算高的工资,干着24小时待命的活儿。 一出点小问题,立马被骂上热搜,这委屈,换谁受得了?
现在网上有种声音特别大:“物业没用!赶走他们,业主自己管!” 这话听着挺“自治”,挺“当家作主”的。但老哥,咱冷静想想,物业真撤了,小区会变成啥样?
我都不敢细想:
垃圾堆成山没人清?夏天那个味儿,苍蝇蚊子开会……监控全瞎,门禁全开?那不成公共停车场、免费旅馆了?电梯停了、水泵坏了、电路老化了?天天爬楼梯?家里没水没电?这日子还过不过了?绿化带变杂草堆,公共设施破破烂烂没人修?这环境,自己住着不闹心?最扎心的——房价!二手房挂牌价跌个20%都算轻的!辛辛苦苦买的房,资产直接缩水,谁受得了?中奥嘉诚撤场,不是个例。看看后面推荐的那些文章标题吧,“雅生活撤了”、“央企物业撤了”、“龙湖也撤了”……这像不像一股寒流?大环境喊着“降费提质”,可现实是啥都在涨——人工、材料、能源。物业公司又不是开善堂的,亏到裤衩都没了,不撤场等啥?
我觉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部分业主有点“既要又要还要”。一边要求五星级酒店式的服务,一边拒绝五星级酒店式的收费。一边骂物业“不作为”,一边自己理直气壮地拖欠物业费。这标准,是不是有点“双标”了?
物业和业主,真不该是敌人。 想想暴雨天深夜抽水的人,疫情时送菜送药的人,寒冬里修爆裂水管的人……他们是小区的“守夜人”。光抱怨、被带节奏、拒缴费,最后坑的是谁?是自己小区的环境,是自己的房子价值!
真正的出路,是坐下来谈。 业委会代表大家,跟物业好好协商。服务怎么优化?费用怎么调整才合理?找到那个平衡点,小区才能良性运转。否则,下一个“无人接盘”的,真可能就是咱们自己家。
物业撤场,敲响的是一记警钟。别等到垃圾围城、安全失守、房价跳水的那天,才想起物业的好。物业和业主,本是同林鸟,互相拆台,早晚一起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