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搬就晚了!”伊朗总统首次松口:迁都或成唯一选择!

发布时间:2025-07-25 21:31  浏览量:1

“形势很严峻,德黑兰真的没有水了。”2025年7月24日,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希齐扬在公开讲话中发出警告,宣布因首都德黑兰面临“无法解决的”水资源危机,政府正考虑将迁都作为紧急方案。德黑兰这座拥有两个多世纪首都历史的城市,可能因缺水、地面沉降和战争创伤而被迫“退位”。

据伊朗国家通讯社及多家国际媒体报道,当前伊朗31个省份中超过20个陷入缺水危机,全国7座主要水库水位已降至10%以下,南部霍尔木兹甘省和法尔斯省的两座大坝完全干涸,全国80%的水库几乎无水可用。德黑兰最大的水库预计将在未来4周内彻底干涸,迫使政府宣布关闭学校和部分政府部门至7月26日,并暂停工厂生产以应对能源短缺。

即便未来两个月有降雨,德黑兰的正常供水仍难以恢复。佩泽希齐扬直言:“1500万人口可能需要搬离。”这一规模远超此前因空气污染或地震风险提出的迁都计划,凸显危机的紧迫性。

伊朗迁都的讨论并非首次。早在1991年,政府便因德黑兰位于地震断层带而提出迁都,但因内部分歧搁置。2003年巴姆大地震后,伊斯法罕曾被提议作为新首都,但财政困难和政治优先级不足导致计划停滞。

水资源危机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佩泽希齐扬政府倾向将首都迁至波斯湾沿岸的马克兰地区,该地拥有丰富水资源、较低地震风险,且靠近战略港口恰巴哈尔,可提升经济效率。马克兰作为欠发达地区,开发需耗资数百亿美元,对受制裁的伊朗而言堪称“天文数字”。

迁都计划还面临地缘政治阻力。波斯湾沿岸靠近沙特和阿联酋,伊朗与后者长期存在领土争端。上海外国语大学专家韩建伟指出,新首都选址可能激化地区紧张,沙特“不会乐见伊朗行政中心逼近边境”。此外,德黑兰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象征意义,以及1800万常住人口的安置问题,均为迁都增添现实障碍。

2025年6月,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为期12天的空袭,摧毁部分核设施并导致包括军方高层在内的60人死亡,总统佩泽希齐扬本人也在袭击中腿部受伤。战后重建需求进一步分散了政府精力。佩泽希齐扬虽宣布“战争结束”,但承认需集中资源修复基础设施。战争加剧了资源分配矛盾,可能加速迁都决策。

从印尼迁都耗时67年的先例看,伊朗的迁都计划即便启动,也将面临漫长周期。但德黑兰的水资源危机已不容等待。佩泽希齐扬的紧急呼吁,既是向国际社会求援的信号,也是对伊朗民众的预警。正如《环球时报》所评:“当一座城市连最基本的水都无法供给时,迁都已非选择,而是生存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