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为什么非要搞垮苏联,当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不好吗?

发布时间:2025-06-10 19:06  浏览量:8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这个曾经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国正式解体,戈尔巴乔夫黯然辞职,而站在风口浪尖的,是俄罗斯联邦的首任总统鲍里斯·叶利钦。

很多人不理解:苏联那么大一个国家,总统位置多牛啊,叶利钦为啥非要搞垮它,自己跑去当俄罗斯的总统?

鲍里斯·叶利钦,1931年2月1日生在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不富裕,小时候日子过得挺苦。

1961年,他加入苏联共产党,开始混政治圈。他当上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算是地方大员。

后来,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把他调到莫斯科,当了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那时候他已经是大人物了。

不过,叶利钦这人性格有点倔,喜欢搞激进的玩意儿。他在莫斯科干得风风火火,但跟戈尔巴乔夫的路子不太一样。

戈尔巴乔夫想搞“公开性”和“民主化”,但步子迈得小心;叶利钦觉得这不够,直接喊着要大刀阔斧地改。

结果,1987年两人闹翻了,叶利钦被免职,降成了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政治生涯差点凉凉。

但这家伙命硬,没过几年就翻身了。他当选苏联人民代表,又成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这时候,他手里攥着俄罗斯这块大蛋糕,野心也跟着膨胀起来了。

叶利钦为啥能搞垮苏联,跟当时的背景分不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联已经是个外强中干的空壳子,问题多得数不过来。

苏联搞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到最后完全跟不上时代。工厂生产效率低,物资老是短缺,商店里排长队买东西成了日常。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想改,弄了个“加速经济发展”的计划,结果没啥用,反而把问题捅得更大。到了1990年,苏联的GDP增长率直接跌到负数,财政赤字爆炸,外汇储备也快见底了。

苏联是个多民族国家,有15个加盟共和国,100多个民族。以前靠高压政策还能压住,但戈尔巴乔夫一搞“公开性”,民族主义就跟开了闸的洪水似的。

各加盟共和国纷纷闹独立,尤其是波罗的海三国,直接喊着要退出苏联。俄罗斯作为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也开始不听中央的了。

叶利钦上台后,直接说“俄罗斯有主权”,这不就是在中央脸上扇巴掌吗?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让地方势力抬头。保守派觉得他改得太狠,改革派又嫌他太慢,中央权威一天不如一天。

1991年8月,保守派搞了个政变,想把戈尔巴乔夫赶下台,结果没成,反倒让叶利钦捡了个大便宜。他站在坦克上喊话,成了“民主英雄”,实际权力一下集中到他手里。

别忘了,冷战还没彻底结束,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巴不得苏联垮台。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支持苏联内部的反对派,还给经济上使绊子。

比如,苏联欠了一屁股外债,西方趁机压低油价,让苏联喘不过气来。政变失败后,美国立刻站队叶利钦,给他撑腰。

总之,那时候的苏联就像个病入膏肓的大汉,外有敌人虎视眈眈,内有各路人马抢地盘,叶利钦就是在这种乱局里杀出来的。

叶利钦这人,骨子里是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主儿。他跟戈尔巴乔夫不对付,早就不满中央的掣肘。1987年被撸下去那事儿,他一直憋着口气。

1991年8月政变后,他手里攥着实权,但苏联这摊子太大了,15个加盟共和国,中央还得协调各方,他不一定能完全掌控。

反过来,搞垮苏联,他就能当俄罗斯的绝对老大,直接管着最大一块地盘和资源,不用看别人脸色。

再说,他跟戈尔巴乔夫的恩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总统,位子比他高,叶利钦不甘心老是当二把手。解体苏联,把戈尔巴乔夫挤下去,他就能上位独揽大权。

80年代末,苏联各地的民族主义情绪跟火山喷发似的,尤其是俄罗斯人觉得自己老是“补贴”其他加盟共和国,心里不平衡。

叶利钦看准了这个风口,1990年当上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后,直接喊出“俄罗斯主权至上”,意思是俄罗斯不听中央的,自己说了算。

后来,他跟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领导人一合计,1991年12月8日签了《别洛韦日协议》,宣布苏联没了,弄个独联体(独立国家联合体)代替。

这协议一签,其他加盟共和国一看大势已去,也都跟着散伙。叶利钦用民族主义这把火,直接把苏联烧了个底朝天。

苏联的经济已经烂到没法救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效果,叶利钦觉得再拖下去,整个国家都得完蛋。

他有个想法:与其守着个大而烂的苏联,不如解体了,俄罗斯单干,甩掉其他加盟共和国的包袱,专心搞市场经济和私有化。

他信奉西方的那一套,觉得计划经济没前途,得赶紧转型。1991年政变后,他掌权没多久,就开始推“休克疗法”,想一步到位把经济改成市场化。

这招在苏联那么大的框架里没法搞,只有解体后,他才能在俄罗斯放手干。虽然这疗法后来把俄罗斯折腾得够呛,但当时他觉得这是唯一出路。

苏联解体这事儿,西方没少出力。美国从冷战开始就想搞垮苏联,80年代末机会来了,他们通过经济制裁、情报渗透,支持像叶利钦这样的“改革派”。

政变失败后,美国第一时间承认叶利钦的地位,给他撑腰。《别洛韦日协议》签完,美国马上表态支持,还承诺给俄罗斯经济援助。

叶利钦心里清楚,靠着西方这股东风,他能更快站稳脚跟。

说白了,苏联到1991年已经是个空架子,中央权威没了,地方不听话,经济崩盘,民族闹分裂,连军队都靠不住。

叶利钦就算想当超级大国的总统,也没那条件啊。与其守着个烂摊子等死,不如直接推倒重来。

他可能觉得,解体是唯一能打破僵局的办法,哪怕这意味着放弃“超级大国”的头衔。

叶利钦搞垮苏联,自己当了俄罗斯总统,乍一看像是赢家,但其实没那么简单。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成了俄罗斯的绝对老大,权力集中到手里,国际上也风光了一阵子。西方把他捧成“民主斗士”,1991年底到1992年初,他的支持率一度很高。

俄罗斯还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比如核武器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算是个“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但好景不长。叶利钦的“休克疗法”把俄罗斯经济搞得一团糟,物价飞涨,老百姓存款一夜归零,失业率飙升。

1993年,他跟议会闹翻,甚至动用坦克轰议会大楼,国内乱得不行。后来,他还跟寡头勾结,把国有资产贱卖,国家财富流进少数人手里。

车臣战争又打了几年,俄罗斯元气大伤。到1999年他辞职时,支持率跌到个位数,灰溜溜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