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没了!山东已经开始,自谋出路自负盈亏!
发布时间:2025-07-24 09:21 浏览量:1
山东十万事业编岗位一夜蒸发,铁饭碗真的不香了?
省内79家事业单位转企引发连锁反应,财政窟窿倒逼改革二十年,有人工资涨三成,有人怕得睡不着。
这场脱编风暴看似突然,实则是市场倒逼的必然——端着空碗吃财政饭的日子该翻篇了。
翻开山东省属转企单位名录,设计院印刷厂招待所扎堆上榜。
这些单位早就在市场扑腾多年,挂着事业单位牌子干着企业的活。
去年山东财政收支缺口捅出五千亿大窟窿,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绝的是东华科技搞的"揭榜挂帅",领导岗位不靠任命靠抢单,干的活多挣得多,硬是把半死不活的单位盘活了。可孙晓杰们就惨了,转企后既没竞争力又缺市场经验,像旱鸭子被突然扔进深水区扑腾。
改革从来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省人社厅明确说了,图书馆文化馆这些纯公益单位不动,改的全是挂着事业编却搞经营的老油条。山东内燃机研究所并入高校的操作堪称教科书——既保住科研人员身份,又避免在市场裸泳。说到底,改革不是要砸饭碗,而是把不该端铁饭碗的人请下桌。早该这么干了,有些单位吃着财政饭还搞市场垄断,两头便宜占尽。
人才市场最近冒出批考"事业单位转型证"的,培训机构连夜开课教写商业计划书。挺魔幻的,当年挤破头考的编说没就没。但看看山东能源集团改革后研发投入涨了40%,又觉得这波洗牌未必是坏事。老话说的好,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那些靠财政输血的空壳单位,早该在市场里见真章了。
改得好不如改得稳。山东这波操作给转型单位留了缓冲带——工龄照算社保续交,符合条件的还能申请提前退休。但小单位被扔进市场自生自灭确实残酷,就像把盆栽突然挪到野外,能不能活全看造化。财政压力下的改革注定伴随阵痛,但总比拖着等死强。说到底,市场经济哪有什么永恒的铁饭碗,本事才是最好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