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丝斯黎红沙漠及45 号沙丘的成因与死亡谷的由来
发布时间:2025-07-23 20:05 浏览量:1
苏丝斯黎红沙漠是纳米布沙漠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其形成与自然过程密切相关:
地质风化的作用,纳米比亚与南非边境的奥兰治河,其河沙在本格拉寒流、洋流和风的共同作用下,被搬运至纳米比亚海岸线堆积,形成广袤的沙漠。河沙中富含铁元素,经亿万年氧化后,沙粒表面形成氧化铁(Fe₂O₃)薄膜,赋予沙漠独特的红色外观。
气候作用,纳米比亚属于亚热带干旱气候,年均降雨量不足100毫米,干燥的热风持续侵蚀岸上山脉的岩石,将其风化为细沙和粉尘,进一步扩大了沙漠范围。这种长期的气候作用使得沙漠逐渐向内陆延伸,形成了如今连绵起伏的红色沙丘。
45号沙丘位于苏丝斯黎沙漠的苏索斯维利(Sossusvlei)沙漠谷地,该沙丘因距离苏丝斯黎国家公园入口45公里而得名。其沙粒富含铁元素,氧化后呈现红褐色,在日出日落时,阳光角度变化使沙丘一侧被染成橙红色,另一侧则因阴影呈现深黑色,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被誉为“地球最美的沙丘”。
45号沙丘高度约325米(部分资料记载为170米),拥有完美的S型曲线。其沙源来自五百万年前的喀拉哈里沙漠,经长期风力搬运和堆积,形成了如今高耸且线条流畅的沙丘形态。沙丘的流动性使其每年以数米的速度向内陆移动,成为动态的地质景观。
死亡谷是苏丝斯黎沙漠腹地的一片干涸河床,曾是特索河的终点,河流携带的水分和养分滋养了谷内的骆驼刺等植被。然而,随着气候变迁,河流改道或地下水位下降,谷地逐渐失去水源,植被因缺水而枯死。如今,谷内仅存大量黑色枯树,这些树木因干旱死亡后,在强烈日照下碳化变黑,形态扭曲如“守望者”,成为死亡谷的标志性景观。
“死亡谷”之名源于其极端干旱的环境和生命绝迹的现象。谷内土壤因长期缺水形成高盐度环境,微生物难以生存,导致枯树历经千年而不腐烂。此外,谷地周围的高沙丘阻挡了外部水汽,进一步加剧了干旱,使得这里成为生命的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