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入伏,医生多次呼吁肺病患者:气温高,切记“3不喝2不吃”

发布时间:2025-07-22 21:28  浏览量:1

昨日,中国气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三伏天"将从7月中旬开始,为期40天,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预计比往年高出1.5℃至2℃。

作为呼吸科主任,我不得不提前向各位肺病患者敲响警钟。统计数据显示,每年"三伏天"期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因不当饮食导致病情加重的就诊率比平时高出37%

炎炎夏日,李大爷拖着沉重的步伐走进诊室,面色发灰,呼吸急促。他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年,平时症状控制尚可,但这次却突发急性加重。原来前一天他参加了孙子满月宴,不顾家人劝阻,吃了冰镇啤酒和冷切火腿拼盘,当晚便出现呼吸困难,不得不半夜来院就诊。

这样的病例在每年入伏后的门诊中屡见不鲜。作为一名从医二十余年的呼吸科医生,我深知肺部疾病患者在高温季节的脆弱性。而大量临床观察表明,患者往往因为一些看似平常的饮食习惯,导致病情突然加重。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张教授在《中华呼吸与危重症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肺部疾病患者若在高温天不当饮食,其急性加重风险增加高达63%。其中最危险的行为正是我们常说的"3不喝2不吃"。

第一不喝:冰镇饮料

气温升高,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喝冰镇饮料解暑。对于肺病患者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选择。温度骤变会刺激呼吸道,导致支气管痉挛,特别是对于哮喘、慢阻肺患者来说更是如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病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肺病患者饮用4℃以下冰饮后,支气管收缩反应在10分钟内发生的概率高达78%。而常温饮料则几乎不会引起此类反应。

我曾接诊过一位32岁的年轻女士,她有轻度哮喘史,平时基本无症状。但在一次户外活动后,她大口喝下冰镇汽水,随后迅速出现胸闷、气喘,被紧急送医。这种突发的刺激反应对肺功能已经受损的患者来说,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二不喝:酒精饮料

"医生,啤酒不是能消暑吗?"这是门诊中患者常问的问题。任何含酒精的饮料对肺病患者都是禁忌,尤其在高温天。

酒精会使呼吸肌肉松弛,降低呼吸中枢敏感性,增加肺部感染风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内科研究显示:肺病患者饮酒后,其肺功能在短时间内可下降15%至23%,而这对本就呼吸困难的患者是难以承受的。

更值得警惕的是,很多肺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如抗生素、茶碱类等,这些药物与酒精同时进入体内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药物蓄积性中毒。

第三不喝:浓茶浓咖啡

"茶和咖啡不是提神醒脑的好饮品吗?"很多患者认为在夏季乏力时来杯浓茶或咖啡会感觉更好。这是个危险的误区

浓茶和咖啡中的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加快心率,增加心肺负担。对于本就呼吸功能受限的肺病患者,这无异于雪上加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的研究证实:肺功能不全患者饮用含高浓度咖啡因饮料后,其心率平均上升12-18次/分钟,氧饱和度可下降2%-4%。

我的一位老病人,73岁的张阿姨,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轻度肺气肿,夏天常感乏力。去年夏天她开始每天饮用两杯浓茶提神,结果不到一周就因心悸、呼吸困难加重住院。停止饮茶后,症状明显改善。

第一不吃:冷饮冷食

入伏时节,冰淇淋、冰棍成了许多人的最爱。对肺病患者而言,这类过冷的食物同样危害巨大。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布的指南明确指出:肺部疾病患者应避免食用温度过低的食物,因为冷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支气管收缩。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研究表明,食用冷饮后30分钟内,肺功能受损患者的支气管敏感性会明显增加,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可下降5%-10%。

临床上,我曾遇到多例因食用冷饮导致病情加重的案例。最典型的是一位58岁的慢阻肺患者,他在炎热午后吃了两个雪糕,当晚即因急性加重入院,住院治疗长达一周。

第二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夏天吃点辣的,出汗降温不是很好吗?"这是另一个普遍的误解。辛辣食物会刺激咽喉和气道黏膜,诱发或加重咳嗽、气喘等症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的研究发现:约67%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在食用辛辣食物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加重。尤其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下,这种刺激作用更为明显。

一位年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告诉我,他曾在朋友聚会上食用了麻辣火锅,结果当晚就发生了严重的哮喘发作,使用了两次急救药物才得以缓解。这样的教训值得所有肺病患者警惕。

入伏期间肺病患者应该如何科学饮食呢?

温度适宜是关键。所有饮品和食物应接近室温,避免温度过冷或过热。即使在炎热天气,也要确保饮料温度在10℃以上。这看似小事,却能有效降低支气管痉挛的风险

清淡滋润的饮食原则应当遵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研究表明: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的饮食方案,能够使肺病患者在夏季的症状控制率提高21%。

推荐食用的食物包括:新鲜水果(常温)、蔬菜汤、瘦肉粥、蒸煮类主食等。这些食物易于消化吸收,不会增加呼吸系统负担。

特别保持水分平衡对肺病患者至关重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科建议:肺病患者夏季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2000ml之间,分次少量饮用,这有助于稀释痰液,减轻咳嗽症状。

"三分治疗,七分调养"。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我深刻体会到日常生活管理对肺病患者的重要性。尤其是入伏这样的特殊时节,合理的饮食调整不仅能避免急性加重,还能提高生活质量。

从今天开始,请肺病患者和家属在餐桌前多问自己一句:这个食物的温度合适吗?它会刺激我的呼吸道吗?用这样的自我提醒,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的三伏天。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中华呼吸与危重症杂志》2023年第5期《夏季高温期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策略》《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2年第3期《气温变化对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杂志》2021年第7期《饮食因素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年第6期《夏季肺部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管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