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元雪糕彻底“凉透”!这个夏天,消费者终于不当“大冤种”了!

发布时间:2025-07-18 15:59  浏览量:3

2025年的夏天,热浪滚滚,但比气温更“凉透”的,是曾经贵出天际、刀刀“刺心”的“雪糕刺客”们!曾经占据便利店C位的钟薛高、哈根达斯们,如今已被悄然挤到角落,甚至濒临崩溃。而那些曾经被我们忽视的3元以下平价款,正重新夺回主场,让无数消费者直呼“解气”!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市场“审判”!

曾经的网红神话,如今的狼狈退场,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市场铁律和消费者觉醒?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场“雪糕刺客”大败退的真相!

第一幕:从66元神坛到1元贱卖,钟薛高的“刺客”末路!

回望2018年,一个叫“钟薛高”的品牌横空出世,一支66元的“厄瓜多尔粉钻”雪糕,不仅创造了单日销售2万支的奇迹,更凭借创始人那句嚣张的“成本40元,爱要不要”的豪言,将中国雪糕市场彻底带入了一个“刺客时代”!

他们深谙流量密码:国潮设计、所谓的“零添加”、头部主播直播带货……短短几年,钟薛高营收破亿,甚至在2021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成为无数投资人口中的“蓝海神话”。

然而,泡沫破灭的速度,比谁都快!

还记得那些“买不起”、“买梦龙都不觉得心疼了”的吐槽吗?当高昂的价格与消费者的“钱包焦虑”形成强烈冲突时,信任的裂缝便悄然出现。更致命的是,钟薛高很快被扒出虚假广告的“黑历史”——所谓的“特级红提”是散装葡萄干,“不加一滴水”的配料表里却明晃晃写着水!

诚信的崩塌,犹如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2022年起,钟薛高就深陷舆论危机,品牌声誉和业绩一落千丈。创始人林盛被限高消费、员工大量离职,昔日的“雪糕爱马仕”不得不上演了一场“卖红薯还债”的魔幻剧。曾被无数人追捧的雪糕,沦落到直播间1元甩卖存货的境地,却依然收效甚微。

而就在最近,最“刺心”的消息传来:钟薛高子公司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这个曾经年销10亿的网红品牌,最终倒在了自己亲手制造的消费泡沫里,一地鸡毛。

第二幕:“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不好意思,现在只要9.9元!

钟薛高并非孤例,曾经的“雪糕界贵族”哈根达斯,也正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

一句“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曾让无数情侣心甘情愿掏空钱包,25元的单球价格,在上世纪末几乎抵得上普通人半日工资。它不只是一支冰淇淋,更是身份、浪漫和“爱”的象征。

但如今,这份“爱”似乎不再那么昂贵。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从2023年起,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就开启了收缩进程。2024年初,门店数量还有466家,而到了2025年6月,这一数字已锐减至385家!北京、上海、郑州等地,不少曾经高大上的哈根达斯门店已悄然消失。

更让人唏嘘的是,为了自救,这位昔日的“贵族”也加入了“9.9元赛道”——限时9.9元起享指定咖啡。当30元的单球冰淇淋,面对蜜雪冰城2元甜筒的性价比“暴击”,年轻人用舌尖给出了最真实的选择:爱情再浪漫,也抵不过实惠和解暑的刚需!

第三幕:“雪糕祛魅”大潮:消费者终于学会用舌尖投票!

钟薛高和哈根达斯们的溃败,绝非偶然,它是一场消费者主导的“雪糕祛魅运动”!

“祛魅”二字,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里。消费者终于发现,所谓的“高端”、“奢侈”,不过是高昂的营销费、冷链租金、品牌溢价叠加出的“智商税”。当商家企图用概念、用情怀、用“逼格”来收割时,日益理性的消费者用行动给出了答案:雪糕,首先是解暑品,其次才是奢侈品。

看看现在冰柜里的变化吧:曾经被挤到角落的伊利、蒙牛基础款,以及东北大板等老牌平价雪糕,正以惊人的速度收复失地,销量逆势增长。蜜雪冰城2元的甜筒,凭借其超高性价比,成为了大众心中真正的“夏日顶流”!

这场市场的“大洗牌”,无疑给所有品牌敲响了警钟:

过度营销的时代正在落幕。 消费者不再为虚无缥缈的“概念”买单,他们更看重产品的真材实料和实际价值。性价比是永恒的王道。 无论市场如何变幻,回归产品本质,提供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产品,才是赢得消费者心的不二法门。消费者的力量正在崛起。 任何试图“收割智商税”的行为,最终都将遭到市场的无情反噬。

这个夏天,伴随着“雪糕刺客”的崩溃,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成熟、更加理性的消费市场。它证明了:潮流可以瞬息万变,但真诚和性价比,才是永远的“爆款”。

你有没有被“雪糕刺客”刺伤过?你认为还有哪些“智商税”产品正在走向衰落?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