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何处无芳草、亘古遗世石鼓为文

发布时间:2025-07-12 06:45  浏览量:8

沿太忻大道一路向北,此行何去,山西忻州原平,那儿有誉满神州的天涯山,山拔地而起,似乎是乱石堆彻的孤峰。然而那石却犹如花岗岩一样天衣无缝,那就是颇具盛名的天涯山。在那儿感受到的是均匀的呼吸声,亿万年形成的石韵,一下子看到大地的深层。一走进天涯山景区,山门上的两行字会让你心醉,天涯海角在海南,地角天涯在原平。那是明代原平县志的记载,一行字这样述说着原平。峨峨天涯穹宇、孤标煌煌神祠,青史名耀。前有濾沱河水起风生,后藏峡谷秘境云蔚霞蒸。没有仔细的去看那碑文上的题记,只注目着山门穹顶上的两个字忠孝,也许这儿不仅仅是绝美的风景。



走近景区 回头一望,一块石上镌刻着四个大字,精忠纯孝,别具一格的风流。天涯山别名天牙,石鼓为文,一个集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四A级风景区。天涯山属于五台山的余脉,海拔七百九十余米与一千三百五十米之间。整个景区以两千六百年前春秋时期介子推的故事为渊源,以天成莲花,石鼓幻化成的山势奇岩,形成了芳草秀园、莲花奇山,精忠纯孝、石鼓神寺,北国江南的五大板块。以天涯晓雪、石鼓咏风、富春山居,芙蓉水濯、梦里江南,古意万安、有双亭挂月以及丹魂凌云的奇峰形成的天牙八景,成为忻州原平奇特的地质公园。



沿着木质的栈道走近的是一池碧水,一块石上题写着北国江南,此处风景,巧夺天工。池边的另一块石上书写着天涯山风景区,眼前天涯山高耸于云中,与甲木葱茏相映成趣,石板为徑。前面是小桥流水,汉白玉栏杆显示着从容,以孝道文化显示着天涯山的文明。有介子推背着母亲的紫金铜像,高十三米八八,重六吨多。春秋时代介公割股啖君,奉母至孝,已成为佳话,几次曾登上绵上介公岭,也就是为拜谒这位历史上的贤良。这儿有忠孝台,两侧有二十四孝的雕刻。古朴的气息,一代贤良的铜像,让人会感受到忠孝的魅力寓意。前面是一片空阔,一幅幅精美的雕刻艺术,展示着春秋的故事。也许在这儿看到的不是一座城池,而是一幅绝美的风景。有一句话也许有着很深的含义,天涯山下一半诗意一半烟火 ,也许它寓意着人类历史上最珍贵的母爱。



绵山介公岭我曾去过,只是遗憾的没有去登上龙脊岭,那儿有介子推母子的白玉塑像,飘渺于云中。因而在这里我深情的一拜,拜拜这位两千六百年的贤良。天涯山风景,绝美的自然风景,尽管带着两岁多的孙女来此踏青,我也不想放过任何一个景观。西去莲花峰,犹如一朵莲花的花瓣微微的绽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敢去想。莲花山高二十多米,直径五十多米,由四瓣莲花组成,浅粉红色的云母状花岗岩,形成陡峭壮观的独立峰体,一任风雨千年剥蚀,从容不改,冬天的雪落在石上,亦真亦幻,不知它是否就是天涯晓雪。



莲花石右侧的山顶有一凉亭,巍峨于天涯之巅,上书在天涯。肩膀上挡着两岁多的女婴,只能仰望着那个亭子,更没有想着去凉亭小憩,也就没有且停停中且停停的雅兴。女婴也许不知山高深浅,还执着的要去山上看看,她不知道我已有点气喘。也许她执着的要我裆着,原来她是觉得在肩膀上舒服一些,可以一览无余。高山仰止 ,也许在这儿才感受到它的内涵。莲花石下是莲花池,池中有一女菩萨,宛若玉女下凡,此刻莲花石花瓣映衬于一池,美轮美奂。游人到此,佛心已燃,虔诚的拜拜菩萨寄希望她保佑一世平安,双手合十许个心愿,其意在云在天,在石乱间。
走过莲花池,前面就是石鼓石,石鼓也就是象形体的石块悬在空中,浅粉色的花岗岩。较薄的花岗岩墙因裂隙发育,经受长期的风雨剥蚀,寒冻风化,在花岗岩的迎风墙壁上形成穿洞,是典型的花岗岩风蚀地貌。岩体之上形似鼓槌,槌头直径十米左右,鼓头在上,槌柄在下,除了这两个支点,剩下的四面临空,槌把之下天然形成的石门,高约五米左右,宛若天门,被誉为石鼓。也许韩愈的石鼓为文不是指的这儿,但我却一念间想起石鼓文。张生手持石鼓文 劝我识作石鼓歌,凿石作鼓隳嵯峨、拣选篆刻留山阿,韩愈的石鼓文指的是宝鸡陈仓的石鼓山,为文也是别有一番寓意。而此处的石鼓是天然的一物,完全是造化而成,一山石韵皆从石化中飞来。石鼓咏风,也许一半的石韵,一包的诗韵,一半的风情,因而它会成为天涯山的一个独特景观,也许它预示着花岗岩体的坚实。



再向前即石鼓神祠,在莲花山下有一明清时期的古寺,被誉为石鼓神祠。寺前立石狮一对,左右有晨钟暮鼓,大殿前有一颗千年枣树,高约九米,神祠坐北朝南,石雕牌坊四檐八柱,雕工细腻,古色古香。石柱上刻着一幅楹联『上下数千年史书诺大坛场演就、新旧几百章乐谱等时歌舞斤指』。石鼓神祠其实供奉的是介子推,因为昔日介子推曾屯兵于天涯山,因而介子推就成为石鼓寺的神。介子推神祠在石鼓山下安家,这儿就形成了寒食节的庙会,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石鼓庙会,四乡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本应悲壮凄清的寒食节,在天涯石鼓山形成另一种气氛。天涯八景之一的『天涯晓雪』,看似乎是雪景,其实是地热的反应。山西地方通志记载,峭石壁立、雪下随消,因而天涯石鼓,就有了神山的美誉。



走下石鼓山,来到亘古遗迹的牌坊前,那儿四个字那么苍劲有力。下边立着一个碑,刻着爱我河山。特意走近那个牌坊的前面,也有四个字,刻着盛世重光。也许七百年前,这儿的石鼓传闻只是因为那位富人为了他的妻子。那位富人名叫张显,很有钱,娶了三房妻妾。他的第三位夫人娘家是在绵山上。每年的清明节,她的小娘子都有回到绵山去祭拜介子推、舟车劳顿,有点太辛苦。所以就出巨资在原平的天涯山前修建了一个祠堂,这样每年清明节妻子就不用回绵山祭拜介公了。石鼓祠修建于元朝,距今也许七百多年了,。因为天涯山的神奇著称于世,石鼓神祠更奇了,成为爱情的打卡地。那位富人为了妻子修建了天涯神祠,也就成就了这样一段佳话。我慢慢品味着这个牌坊的寓意,爱我河山,他更爱他的妻子。牌坊的前面也刻着四个字『盛世重光』,也许四个字又是天涯一景,石鼓神祠,超然物外,太阳照在那莲花瓣上,异样的重光。我忽然想起唐代诗人韩愈,他那石鼓为文,未必是描写这里。但这异域风光,却更能感受到韩公石鼓为文的奇妙,形神兼备。韩愈石鼓为文是受诗人张籍之托,我记不完全,只觉得一韵到底,荡气回肠,如长河直贯而下,波澜老成。坚强激越,朗吟上口,似乎觉得有一股郁勃之气喷薄于字里行间。『搜于岐阳骋雄峻、万里禽兽皆遮罗,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做鼓隳嵯峨……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義娥,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也许这数句石鼓文不能说明什么,但我觉得有这几句或许能概括我对石鼓神祠的赞美与钦敬。



这就是我的天涯山记游,也许它不合时宜。但我还是觉得天涯芳草,美轮美奂,大自然的神奇,神秘,不在乎有仙则灵,有龙则应。这儿的石头巧夺天工,介子推,石鼓祠,赋予天涯山的是历史的厚重。



这是在天涯山庙会时记下的点滴传奇,没想着成文,只是想默默地记下我的行踪。凌晨偶尔的翻开日记,一篇没有脱稿的游记,『天涯何处无芳草,亘古传奇』,在空间文字竟然没有结尾。这儿的故事虽然与绵山有着一样的传奇,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但似乎与娘子关有着异曲同工的凄美,因而觉得有必要记下此文。凌晨时信笔遐想,似乎卓然不群。

悠然随笔~又见忻州,欣然天涯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