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请别再“消费”张国荣了
发布时间:2025-07-12 15:15 浏览量:7
时隔21年,大导演王晶,突然觉得自己“看懂”了张国荣。
近日,在一场访谈中,他言之凿凿地,为哥哥张国荣的离世,给出了三个“原因”。
其中,最核心的一条是:
因为张国荣的导演处女作《偷心》,因投资人入狱而失败,导致他无法向张曼玉等一众好友交代,最终情绪崩溃走向了绝路。
这番“盖棺定论”式的剖析,瞬间引爆了所有荣迷和正直网友的怒火。
因为王晶,从根本上就搞错了一件事。
杀死哥哥的,不是某一件“事”,而是折磨了他许多年的“病”。
那是一种,生理性的抑郁症。
它不是我们普通人理解的“不开心”、“心情不好”、“想不开”。
它是一种由于大脑中化学物质严重失衡所导致的、真实的疾病。
发作时,哥哥自己形容是“感觉肌肉和骨头,都在被撕开”的、剧烈的、持续的剧痛。
电影失败,最多是压垮那头早已伤痕累累的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王晶,却把它当成了骆驼本身。
这不是深刻,这是无知。
一个被他“婉拒”过的导演,有什么资格来定义他的痛苦?
更讽刺的是,王晶作为一个导演,却似乎忘了他和张国荣之间那巨大的“鸿沟”。
你们从未合作过。
哥哥生前,甚至明确表示过“遗憾不拍王晶电影”。
这背后,是艺术理念上根本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一个从未走进过他艺术世界的人,一个在艺术上被他“婉拒”过的导演,今天却以上帝视角,来“剖析”他死亡的原因。
这不是分析,这是冒犯。
写在最后
21年了,我们整个社会,对“抑郁症”的认知,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
但王晶的这番言论,像一个来自过去的、冰冷的回响。
它提醒我们,当年哥哥是活在一个怎样对“抑郁症”充满了无知和偏见的时代里。
今天,我们之所以对王晶的言论感到如此愤怒,是因为我们不想再看到,这种无知的、表面的“归因”,对一个逝去的、温柔的灵魂,造成任何哪怕一丝一毫的二次伤害。
请尊重科学。
也请保留你那份廉价的、居高临下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