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厌学躺平到浴火重生,家长和孩子要经历7个阶段,你在哪个阶段

发布时间:2025-07-10 02:05  浏览量:1

孩子厌学,是不是这样的经过:起初,孩子可能只是偶尔拖延作业,对学习任务敷衍了事;接着,频繁请假成为常态,找各种借口逃避课堂;再到后来,面对考试充满恐惧,甚至直接拒绝上学,彻底将自己封闭在学习的世界之外。

当孩子出现这些厌学表现时,在家长心中炸开了锅,带来沉重且持久的打击。这绝非一时的困境,而是一场以年为计量单位的漫长挑战,其核心是孩子心灵的蜕变与重生,是一次探寻自我、重塑自我的深度旅程。

在这场充满艰辛的历程中,孩子会经历两大关键的转折。先是逐渐沉沦的螺旋下降阶段,从他律走向本我。这一阶段,孩子内心充满挣扎与迷茫,仿佛置身于黑暗的迷宫,找不到出口。

而后是奋力崛起的螺旋上升阶段,从本我重塑为真正的自律超我。此时,孩子如同破茧的蝴蝶,走出阴霾,找回自信,实现真正的成长。整个过程通常涵盖七个阶段,但并非每个孩子都会完整经历,这取决于父母的态度以及孩子的实际情况。

01

厌学开始,躺平初现

当孩子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拖延成性、频繁请假、作业拖拉、逃避考试、拒绝上学,甚至完全无法踏入校门时,家长们仿佛遭遇了晴天霹雳,天崩地裂之感涌上心头。

家长满心困惑,那个曾经乖巧懂事、让父母骄傲的孩子,为何突然变得如此叛逆?心急如焚的家长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切地尝试各种方法,甚至不惜动用武力。

然而,这些做法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让情况更加糟糕。有的孩子即便暂时回到学校,也很快又会退缩;有的看似恢复正常,但内心深处的问题依然存在,未来再次躺平的风险如影随形。

这样的咨询案例屡见不鲜,家长们也逐渐明白,孩子无法上学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多年情绪积压的爆发。老师的批评、人际关系的紧张,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02

躺平深陷,父母开始到处需求帮助

当孩子彻底放弃学业,选择休学或长期请假,躺平在家时,家长们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为了让孩子重返校园,他们四处奔波,如同无头苍蝇一般。

前往医院治疗,期望药物能缓解孩子的痛苦;

找老师、亲戚、朋友劝说鼓励,试图用亲情和友情唤醒孩子的斗志。

有的家长甚至采取极端措施,切断网络、摔手机,试图隔绝孩子与外界的联系;

有的则带孩子出游、换学校,甚至考虑出国或送往特殊学校。

......

然而,这些举措往往适得其反,亲子关系愈发紧张,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此时的孩子,表面看似逍遥自在,实则内心痛苦不堪。他们渴望上学,却力不从心,多数都是曾经成绩优异的孩子。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痛苦于无法回到学校,却又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只能独自承受身心的煎熬。

03

孩子封闭自我,父母表面接纳,内心煎熬,冲突频发

随着亲子隔阂的加深,孩子逐渐封闭自己,与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甚至完全沉默。他们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对父母的关心和询问充耳不闻。

面对这种情况,无奈的父母开始尝试改变,学习家庭教育只是,心理学知识,试图接纳孩子。然而,这种接纳往往只是表面的,内心依然焦虑不安。

在看似接纳的表象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却时有发生。

比如,父母看到孩子日夜颠倒地玩手机,心里又急又气,忍不住唠叨几句,孩子却立刻像被点燃的火药桶,情绪爆发,与父母激烈争吵。

又或者,父母精心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想借此机会和孩子好好聊聊,孩子却冷冷地回应,甚至直接拒绝同桌吃饭,让父母的满心期待瞬间落空。

这种表面的接纳并未触及问题的本质,亲子关系和家庭环境并未得到真正的改善,孩子依然无法走出困境,如同被困在黑暗的牢笼中,找不到出路。

04

复学无望,父母接受现实,真心接纳

经过几次复学失败的打击后,父母们逐渐陷入绝望,或者开始尝试真正理解孩子。他们意识到,外部力量无法迫使孩子上学,必须从根本上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环境。

于是,他们开始真心接纳孩子,不再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这个阶段,父母们逐渐明白,孩子的躺平并非懒惰或逃避,而是他们内心痛苦和迷茫的真实反映。

父母开始放下自己的焦虑和偏见,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流。他们不再一味地指责孩子,而是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他们在学校遇到的困难和压力。

比如,孩子可能因为在课堂上被老师误解而感到委屈,或者和同学发生了矛盾而感到孤独。

父母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的根源,共同寻找解决办法。他们开始尝试理解孩子的感受,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05

孩子心理退行释放,父母耐心陪伴

随着父母的全然接纳,孩子们开始尽情发泄情绪,寻求曾经缺失的爱。他们可能会变得脾气暴躁,行为幼稚,如同回到了小时候。

比如,孩子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摔东西、哭闹不止;或者像个小孩子一样,要求父母时刻陪伴在自己身边,做任何事情都要父母帮忙。

然而,这正是孩子心理退行的表现,也是他们重新成长的必经之路。

父母在这个阶段需要保持耐心和包容,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尽情释放内心的情绪。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不会立刻指责或制止,而是默默地陪伴在他们身边,等他们情绪平复后再给予安慰和引导。

父母会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方式,是否过于严厉或忽视孩子的感受,从而做出改变,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温暖、包容的家庭环境。

06

持续支持,孩子稳步恢复成长,尝试探索

在父母的持续支持和帮助下,孩子们开始稳步走出困境,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恢复态势。他们开始尝试接触外界,与人交往,学习新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不断试探父母的底线,以确认父母的态度是否真的改变。比如,孩子可能会提出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要求,如延长玩手机的时间、和朋友出去玩得更晚等,来观察父母的反应。

父母在这个阶段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价值感、成就感和自信心。

当孩子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主动和邻居打招呼时,父母会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当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一点小进步时,父母会为他们庆祝,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和应对挫折。父母会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当孩子遇到难题时,引导他们思考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07

成长蜕变,孩子独立绽放光芒

经过漫长的历程和不懈的努力,孩子们终于走出困境,实现了自我成长和独立。

他们的身体逐渐恢复健康,情绪趋于稳定;人格更加成熟,自驱力、自控力和独立性显著增强。他们心理强大,能够迅速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有爱心、懂感恩;做事有耐心、有毅力。

此时的他们,无论是选择复学还是学技术、工作,都有了自己的规划和选择。亲子沟通也变得顺畅无比,孩子们能够听取父母的建议,而父母也尊重孩子的决定,不再干涉和控制。家庭氛围和谐美满,迎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这场曲折而深刻的成长历程虽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也让父母和孩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学会了如何面对困境、解决问题,学会了爱和包容。这场历程虽然艰辛,但却意义非凡,因为它见证了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蜕变,如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让我们一起为这些勇敢的孩子和坚强的父母点赞,期待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你现在在哪个阶段,给自己打气,熬过去,孩子一定能走出来!

*部分内容节选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