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卫士文化丨踏访千年烽燧,熔铸钢铁长城精神
发布时间:2025-07-09 02:31 浏览量:1
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努力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当好表率。
·
为进一步深化“铸牢政治忠诚,打好攻坚之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北疆文化,凝聚精神力量,参谋部训练基地严密组织全体官兵赴呼和浩特市长城文化博物馆参观见学。此次活动,训练基地特邀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研究会高晓梅会长进行全程讲解,带领官兵共同踏访千年烽燧,领略钢铁长城精神。
面对一件件镌刻着金戈铁马印记的文物,官兵们纷纷驻足凝思,据高晓梅会长讲述,在我国历史长河中,长城沿线军民用简陋武器去守护北部边疆的大好山河,让“戍卒守卫边疆”的历史一代代传承,在边关烽火中续写热血篇章,官兵们目光炙热,眼前的一切,不仅仅是历史回望,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与传承。
烽燧为证:触摸千年戍边脉搏
展厅内,战国的青铜剑寒光凛冽,汉代的铁甲戎光赫赫,无不诉说着长城文化在我国历史中发挥着重要防御脊梁作用,在抗日战争时期,长城沿线的烽火台、隘口,成为了军民传递情报、阻击敌对势力的关键据点,古老的“通信系统”在近代战火中被赋予了抗击外敌的新使命,对此,官兵感叹道:这些“信息基站”,不仅见证了跨越时空的智慧,更是在抗日战争中续写着守护家国的篇章。
互市贸易模拟沙盘前,长城沿线商贸往来的历史画卷生动呈现,由于长城关隘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曾被视为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草原游牧文明物资交换的重要枢纽。展区通过沙盘、图文展示,展现了茶马互市、骆驼古道上的贸易盛况,诉说着茶叶、丝绸、皮毛等商品流通的故事,见证了民族之间经济与文化的交融共生。
沙场砺剑:古今军魂在此共鸣
大青山烽烟传递动态模型前,伴随着传讯演示装置启动,五里一燧,十里一墩,遇警时昼举狼烟、夜燃薪火,两小时传讯千里。官兵紧盯烽燧系统惊叹到:以前只在史书中读到烽火传信,今日见到这模型演示,才知道古人守土御敌的智慧有多了不起。
巍峨矗立的钢铁长城主题浮雕前,官兵目光如炬,以无声的注目礼致敬历史。在光影流转间形成跨越千年的精神对望,这一刻,“金瓯无缺、寸土必守”的亘古信念与“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赤城担当,在静默的空间里激荡起深沉的回响。
使命传承:烽火台下文化育人
数字厅内,一场以“长城与国防”为主题的探讨火热展开。通过荧幕播出的画面,生动呈现了长城呼和浩特段的真实面貌,墙体在时光剥蚀下无声矗立,其斑驳的肌理,正是中华民族守护疆土不屈意志的无声证言,目睹这份穿越时空的坚韧,深受触动的官兵们结合亲身经历,对如何将钢铁长城精神熔铸于新时代强军思想之中展开讨论,从古老的城墙走向今日的战位。
长城,纵横万里,穿越千年,见证了历史更替、岁月变迁,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这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教育和精神洗涤,训练基地将以此活动为契机,持续加强文化教育,引导广大官兵筑牢强军思想,增强使命担当,用实干践行忠诚,以担当守护北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