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成立“美国党”:毒品合法化!是政治冒险?还是降维打击?
发布时间:2025-07-07 00:13 浏览量:1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科技寡头对传统政治的降维打击?
文/鼎客thinker
2025年7月5日,埃隆·马斯克在X平台(原推特)上以一条“美国需要打破两党垄断”的推文,正式宣布成立“美国党”(America Party)。
这一举动迅速引爆全球舆论,不仅因其挑战了美国延续两百余年的两党制传统,更标志着科技资本从幕后游说转向台前夺权的历史性转折。
一、导火索:政商联盟的彻底破裂
马斯克的政治冒险绝非一时兴起,而是与华盛顿建制派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2025年7月1日通过的《大而美法案》(BBB法案)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该法案取消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却保留传统能源补贴,被马斯克斥为“石油巨头的政治分赃”。更讽刺的是,这一法案的通过依赖副总统万斯的关键票,而万斯曾是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内的“盟友”。
事实上,马斯克与两党的关系早已破裂。
他虽为特朗普2024年竞选豪掷2.9亿美元,但特朗普上台后不仅削减SpaceX合同,还威胁审查其政府订单;民主党则长期将其视为“右翼富豪”,拜登更曾公开嘲讽特斯拉“不配称新能源标杆”。当政治投资沦为沉没成本,自立门户便成为马斯克的最优解。
二、美国党的“缝合怪”政治:能走多远?
从纲领看,美国党试图在自由市场与进步社会议题间走钢丝:
经济上主张减税、去监管,迎合保守派;
社会上支持LGBTQ权利、毒品合法化,讨好年轻选民;
财政上反对债务扩张,却回避具体削减方案。
这种“既要又要”的策略看似覆盖广泛,实则暴露核心矛盾:马斯克想同时吸引对两党不满的群体,但反对高福利的资本家与要求医保扩大的工薪阶层注定难以共存。
更关键的是,美国“赢者通吃”的选举制度对第三党极不友好——历史上从佩罗到桑德斯,无数尝试者皆铩羽而归。
三、真正的颠覆性:科技寡头的“降维武器”
美国党若想成功,必须依赖马斯克的三大“非传统武器”:
1. 社交媒体霸权:X平台2.2亿用户成为天然宣传机器,建党宣言24小时内阅读量破50亿,远超两党全年广告投放总和;
2. AI竞选系统:通过神经网络精准定位摇摆选民,用个性化内容瓦解传统选区壁垒;
3. 资本威慑:马斯克4000亿美元净资产可轻易碾压两党金主——2024年大选两党总支出仅140亿美元。
这种“高科技+高资本”的组合,本质上是对依赖地方组织、工会和游说集团的传统政治的降维打击。
四、危机与机遇:美国民主的“马斯克陷阱”
短期来看,美国党可能重蹈第三党“昙花一现”的覆辙。但若其能在2026年中期选举夺取关键议席,或将迫使两党调整政策,甚至触发选举制度改革(如推动排序投票制)。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当科技巨头不再满足于影响政策,而是直接接管政治,西方民主是否将进入“寡头竞选”时代?
马斯克的冒险,或许只是这场变革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