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了,还在带娃旅行见世面呢?其实这是一道共同成长的思考题

发布时间:2025-07-06 14:00  浏览量:1

写在前面的“debode”

嗨,我是李跃跃。

“喂,我休年假带孩子出来玩了……”放下给前同事的电话,我才意识到——暑假来了,神兽们归笼了。

因为自己家孩子还小,之前没有特别关注这件事。

直到周五在北京西坐高铁回家,发现这趟行程堪比春运,放眼望去几乎全是一位位家长手拎行李箱,身背旅行包,旁边是一张张稚嫩而洋溢的脸庞。

也许,现在屏幕前的你正在一趟亲子旅途中,或是行程规划中。

我知道,有孩子的家长们内心多少都会有个声音:“要让孩子多见见世面”。

然而,我们可曾意识到:带孩子旅行真正的意义,不是让孩子见世面,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一道思考题。

01

亲子旅行幻象

你以为的“世面”,或许孩子根本看不见

也许我们总会发现,哪怕是精心策划过的“见世面”之旅,也难免会遭遇各种尴尬:

当你在莫高窟望千年壁画而兴叹时,而你的崽正看着大漠,兴奋的说要骑骆驼;

当你在科技馆感慨国家的日新月异时,你的娃正在互动区玩的不亦乐乎;

当你在博物馆听解说员诉说着文物与那段迷人的历史时,孩子说等会要买文创雪糕。

是不是发现,孩子不仅难以get到你想到的金点子,还总能精准戳中你的肺管子。

其实以上场景的真相是:

孩子的认知世界与成人存在天然断层。

心理学研究发现,12岁以下的儿童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他们仍然需要通过具象体验认识世界。

所以,我们基于自己多年的教育、经历所得到的体验与思考,孩子是很难有“同感”的。当我们执着于“让孩子长见识”时,往往忽略了孩子真正的认知需求。

当我们放下“教育孩子”的执念,这场旅行便显露出TA更深层的价值。

02

旅行是一面镜子,

照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样子

咱们还说回到我在北京西,过完安检刷身份证过闸机时,我隐约听到一位妈妈在训斥儿子:你身份证呢?出门前我怎么说来着?什么事情都得让我说多少遍?……

此刻我看到了一位青筋暴起、焦灼愤怒的母亲,旁边站着的男士有些许不耐烦和无语,在埋怨孩子妈妈,为什么出门前不检查好?我觉得他应该是孩子爸爸吧。孩子呢,脸上已经没有了对旅行的期待和原本的快乐。

旅途中是24小时和孩子相处,这个过程中处处体现着我们的教育方式、认知水平和心境层次。

所以,与其焦虑孩子是否成长,不如多关注这面镜子照出了自己什么模样?

03

旅行是一块磨刀石,

打磨着你的认知与心境

听朋友分享,有一年在北京,她在故宫的朱红宫墙下,5岁的女儿突然蹲下身子,指着地砖缝隙里钻出的一株小草问她:“妈妈,它怎么长在这里呀?”她说:那一刻,我精心准备的明清历史讲解卡在喉咙里——原来孩子眼中的紫禁城,不是金銮殿的辉煌,而是石缝间倔强生长的生命。

还有次聚会时,有位同学分享了他们一家带着儿子自驾西藏的故事。当在川藏线遭遇爆胎后,惊恐的他凭着出色技术沉着应对停好车,开始喘着粗气、满头大汗换轮胎的时候,他8岁的儿子孩子突然问:“爸爸,为什么轮胎会爆炸?是不是高原的空气不一样呀?”

我同学说,还好那时候他忍住了想要吼孩子的冲动,平复心情以后,把这场意外变成了儿子的物理课和安全课。他说那次以后,他好像掌握了和儿子快乐相处的秘诀。

04

旅行是一道思考题,

需要你和孩子共同作答

还记得在我儿子刚满1岁的时候,天气渐冷,我和媳妇纠结好久,最终决定带孩子一起去海南度假。

我们查了很多带小宝宝出行的攻略,也带了各种玩具和吃食,又提前准备了很多“道歉小礼物”。

结果,那趟旅行,很多准备根本没用上。

在高铁和飞机上,小崽子收获了身边乘客和空姐对他的“天使宝宝”称赞,我和媳妇也意外收获了一个情绪稳定的崽。

无论是在酒店满地爬,还是在免税店拉粑粑,

面对各种意外和出糗时刻,也让我俩比在家时更能平静面对,同时对彼此以及家庭和孩子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从那以后,我发现——带孩子旅行的核心并不在于去了哪里,而是我们如何与家人和孩子一同经历、一起感受

因为这样的相处打破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固定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场域,在这个环境里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孩子,也让孩子看见一个不一样的我们。而这份看见,就是成长。

05

最美的风景,是看见彼此的成长

那么,在这个炽热的暑假,当我们准备再次收拾⾏囊时,不妨问问⾃⼰:

我准备好和孩⼦⼀起,解答这道名为“旅⾏”的思考题了吗?

我是否愿意放下原有的预设,和他⼀起去发现未知的⻛景,包括发现⼀个全新的、正在成⻓的彼此?

愿我们都能在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写在后面的daobidao

下一站,你的计划是去哪里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点个小心心吧!

我是李跃跃,关注我,一同思考、一道成长。

“李所当然”的底气,陪你“跃见非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