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路上的民营粮企│烘干机里的“中国智造”密码——辰宇科技的国际化突围之路

发布时间:2025-08-05 10:28  浏览量:1

本报记者 胡增民 通讯员 谢菊莲 宋金婷

盛夏的六安,金属锻造的铿锵声与智能产线的嗡鸣声交织成曲。在位于六安经济开发区的安徽辰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台台5HHCY-30A粮食烘干机正在进行最后调试,即将装箱发往泰国曼谷。“我们在粮食烘干机制造行业深耕近20年,产品不仅覆盖国内所有产粮区,更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辰宇科技总经理马琼轻抚机身告诉粮油市场报记者,言语中满是自豪。

在辰宇科技的展厅里,陈列着一排特殊的"世界粮仓":泰国香米、荷兰鹰嘴豆、缅甸蒸谷米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粮食样本,记录着辰宇农机走向世界的坚实步履。这群皖西匠人用近20年的坚守,在粮食烘干这一细分领域掘进万米深度,书写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出海长卷新篇。

“我永远记得农民蹲在霉变稻谷前抹眼泪的场景。”辰宇科技创始人段贤伍的创业故事,带着泥土的厚重。这位仅有小学学历却痴迷机械的皖西汉子,2006年创办瑞辰机械厂,2009年响应六安市政府“凤还巢”工程回乡创业,成为国内首批粮食烘干机制造商。

走进辰宇科技展厅,墙上“星罗棋布”的专利证书构成了一道“技术长城”。“粮食烘干技术曾长期被国外垄断,我们要打破这种局面。”来自营销部的曹良梅指着证书介绍,“我们与国家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合作,成立了安徽省首个‘粮食烘干机院士工作站’,组成一个‘陪跑专家团队’。目的就是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探索出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核心参数,以1米宽度、1万米深度的匠心精神专注粮食干燥。”

截至目前,辰宇科技累计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90余项,拥有已授权3项国际发明专利,16项中国发明专利,4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11项软件著作权,17项商标注册权,37项科技成果认定,15项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证书,中国高新技术产品、中国高效节能产品、中国干燥机十大影响力品牌、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安徽省优秀专利奖,其中公司独创的“混流式干燥技术”,属于国内首创,填补了行业空白。

“这么多年,我们潜心深耕烘干机这一个领域,研发、生产的粮食烘干机2872个零部件全部坚持自制,先后推出近20款烘干机型,连续十多年行业销售排名前三。”曹良梅告诉记者,2025年浙江省政府满意度调查中,辰宇烘干以95.9分稳居行业第一。“目前粮食烘干机行业使用的行业标准《JB∕T 13628-2020 循环式粮食干燥机》,就是由我们参与起草和研编,也是民营企业中的唯一一家。”

“2010年柬埔寨客户的2台订单,是我们走向国际的第一步。”外贸经理叶玉婷刚结束乌兹别克斯坦的商务洽谈,这位说话柔声细语却行事干练的国际贸易专家,已经连续几个月辗转于中亚和东南亚各国。她回忆道,“当时一位柬埔寨客户展会现场知晓我们,专门来六安考察,通过沟通了解,最终客户现场下单。”叶玉婷告诉记者,第一笔国外订单让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后面技术人员持续跟进,并到柬埔寨对烘干机进行使用培训,客户通过试用,非常认可。“这个订单让我们在柬埔寨市场打开了一个新局面。15年来,通过持续的技术跟进和市场培育,辰宇如今在柬埔寨烘干机市场占有率已突破30%,成为当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手。”

“一带一路”倡议的春风,让中国农机企业迎来了全球化发展的黄金时代。但真正的市场开拓,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泰国市场,客户Jack最初被混流式烘干机的价格震惊时,叶玉婷没有急于降价,而是拿出了一份详尽的分析报告。

“价格差异主要来自技术‘芯片’——目前我们是国内唯一拥有粮食烘干机混流专利的工厂,这项技术能让烘干均匀度提升30%,减少粮食破损率,泰国当地潮湿气候,能直接降低损耗成本。”叶玉婷用对比数据增强说服力,“传统顺流烘干机在泰国多雨季节,每批次粮食烘干后水分偏差可能达5%,而混流专利技术能把偏差控制在2%以内,按月烘干1000吨稻谷计算,每年至少减少因水分不均导致的霉变、等级下降损失约8~10吨,长期下来反而能节省成本。”

三个月后,当Jack来到六安,亲眼目睹工厂里精密的核心部件生产线时,辰宇人用专业和诚意最终打动了这位谨慎的泰国商人。

“客户是很精明的,营销再厉害,关键还得产品好。”在马琼看来,产品力是农机出海的底气,这也是农机企业的共识。从到自主研发到智能制造,中国农机企业队伍始终带着一股倔劲,在“变与不变”中茁壮成长。

所谓“变”,是紧跟风向、顺应市场,引领整个行业做产品。“就像这款无绞龙式烘干机,是我们专门针对印尼市场需求进行了定制改良。”曹良梅告诉记者,印尼一年有八到十个月的烘干季,粮食产量可观,但对烘干机品质要求极高。针对客户Jose提出的无绞龙设计的需求,研发人员迅速组建技术团队与客户展开线上研讨,展示解决问题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思路,最大程度降低粮食破损率,适应印尼复杂的烘干环境。“这种量身定制的创新,让辰宇在印尼这个年烘干需求超千万吨的市场站稳脚跟,为我们下一步在那里建立分公司,全面进军东南亚市场奠定了基础。”

所谓“不变”,就是保持活力,摸准脉搏搞创新。为凸显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差异化,2021年至2024年辰宇先后在国外申请了“一种下粮斗及具备该下粮斗的谷物干燥机”等3项发明专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为国外用户提供更高效烘干设备。

走进车间,即将发往乌兹别克斯坦的烘干机正在接受最后检测,机身贴着的汉语、乌兹别克语双语标识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们计划在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建立销售代理机制,建立本地化服务体系。”马琼透露,“下一步将重点突破俄罗斯市场,让中国智造助力欧亚粮仓建设。”

辰宇科技,这匹来自中国的“钢铁骆驼”,正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驮载创新技术与服务理念,在广袤的全球粮食市场留下新的足迹。从东南亚雨林到非洲大草原,烘干机的轰鸣声正在谱写中国农机出海的新篇章。(原文刊登于2025年8月5日粮油市场报A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