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付款账期,4家60天车企官宣,100天比亚迪吉利长城还在沉默
发布时间:2025-06-10 21:55 浏览量:8
供应商的钱,到底该拖多久?这问题最近在汽车圈炸了锅。昨晚,一汽、广汽、东风、赛力斯等车企突然集体官宣,坚持供应商账期不超过60天。消息一出,业内哗然。要知道,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城等头部车企的账期普遍在100天以上,甚至更长。一边是60天派高举供应链共赢大旗,另一边是100天派沉默观望。这场账期缩水战,表面是付款时间的拉扯,背后却是车企现金流、供应链话语权甚至行业规则的暗战。根据公开财报,2023年部分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超120天。
为什么车企对账期这么敏感?说白了,钱在谁手里,谁就有主动权。延长账期相当于无息贷款,车企能用供应商的钱周转生产、搞研发,甚至理财。比如比亚迪2023年财报显示其利息收入超20亿元。但供应商就苦了,小厂垫资压力大,大厂被拖成三角债,最后可能连累整个供应链。这次60天派突然表态,未必是良心发现,更像是行业竞争倒逼。新能源车价格战白热化,谁先稳住供应链,谁就能抢到优质零部件资源。
对比鲜明的是,比亚迪、吉利等100天派至今沉默。这些车企年销量动辄百万辆,对供应商议价权极强。有零部件老板吐槽,合同签的60天,实际收款得等半年,催款像讨债。但大厂也有苦衷,重资产投入如电池厂、芯片厂吞噬现金流,账期成了缓冲带。不过,这种大厂病正在反噬自身。去年某电池巨头因拖欠账款,被供应商断供,导致生产线停摆。
这场账期博弈还有个隐藏裁判,政策。国务院在2025年要求大型企业不得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今年工信部更点名汽车行业优化付款流程。如果100天派继续装睡,轻则吃罚单,重则被供应商用脚投票。更现实的是,如今零部件技术迭代快,宁德时代、博世等巨头早就不惯着车企。账期长?要么加价,要么换人。
账期缩短看似是让利,实则是车企从压榨供应链到绑定供应链的生存逻辑转变。当行业从增量厮杀进入存量博弈,比的不只是谁车卖得多,更是谁能带着供应链一起活得好。至于比亚迪们何时跟进?或许就差一根压倒骆驼的稻草,要么是下一个被断供的惨案,要么是消费者用钱包投票,逼车企把共赢口号落到实处。
- 上一篇:北周徐氏家族墓地发掘简报公布
- 下一篇:作为中国人,为什么要害怕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