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正上市,医生多次提醒,若不在意这4事迟早吃出荔枝病

发布时间:2025-06-10 16:53  浏览量: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甜过初恋”的荔枝一上市,水果摊前就排起了长队。

可你可能不知道,每年夏天,急诊科里也会因为它“热闹非凡”——“荔枝病”,一个听起来像玩笑,实则真实又危险的存在。你以为它只是上火?错了,它可能要命。

吃荔枝,居然能吃进ICU?这不是危言耸听。

我做医生这些年,每年荔枝季都能遇到几个因为吃荔枝吃到昏迷、抽搐,甚至休克的病例。可怕的是,很多人压根没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水果过敏”或“肠胃不适”,而是一种医学上有明确定义的“荔枝中毒”。

“荔枝病”到底是啥?不是咽喉发炎就完事了

“荔枝病”这个词,其实是个俗称,医学上称之为“低血糖性脑病”,多见于空腹大量进食未成熟荔枝的人群,尤其是儿童

它的机制很复杂,但说得直白点,就是荔枝含有一种叫“次甘氨酸A”和“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的毒素,这些物质会干扰人体正常的糖代谢。简单点说,就是它会让你血糖飞速下降,脑子直接“断电”

这不是坊间传说,而是有板有眼的科研证据。2017年《柳叶刀》杂志上刊登的一项重磅研究表明,印度比哈尔邦每年都有数百名儿童在荔枝季节因不明原因死亡,后被证实就是因为空腹吃了大量未成熟荔枝,引发急性脑病

重要数据:该研究指出,近70%的病例都伴有血糖低于2.6mmol/L的严重低血糖症状。这意味着,随便一颗荔枝,就可能成了“夺命符”。

我有一个病人,差点因为“省早餐”丢了命

前几年,广东一个十岁男孩被家人送到我们医院急诊,凌晨两点,面色苍白、意识模糊、四肢抽搐。家人以为是感冒引起的高热惊厥,结果血糖一测,只有1.9mmol/L,已经接近昏迷边缘。

我立刻用葡萄糖静脉注射抢救,才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后来详细询问才知道,孩子前一天晚饭没吃好,早上起来饿得慌,家里刚买了一大袋荔枝,他一口气吃了十多颗。中午没吃饭,下午继续吃,晚上睡觉前还在啃。

“不是说水果健康吗?”他妈妈一脸懵。我只能苦笑:水果健康,但不讲场合、不分体质、暴饮暴食,再好的东西也能变毒药

“空腹吃”、“多吃不止”、“孩子最爱”、“不挑成熟度”——你中招了吗?

每次聊到荔枝病,我就想提醒所有人:如果你做了以下这四件事,那真的是在“玩火”。

第一,空腹吃荔枝。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危险的行为。荔枝中的毒素会在血糖水平本就低下时快速发挥作用,尤其是早上空腹吃,或者饭量本就很小的人群空腹状态下,人体依赖肝脏中的糖原维持血糖,而荔枝中的毒素会抑制肝糖输出,让你连“后备电源”都没了

第二,吃得太多,停不下来。

荔枝的糖分高,味道又好,一口一个,根本刹不住车。但你知道吗?成年人每日食用荔枝不宜超过300克(约10颗),儿童更要控制在5颗以内。特别是生荔枝,含毒量更高,千万别贪多。

第三,儿童和体质偏瘦者是高危人群。

孩子本身肝糖储备就低,再加上贪嘴、不懂节制,一不留神就中招。数据显示,荔枝病的儿童发病率远高于成人,且发病更急更重

第四,不辨成熟度,生荔枝最危险。

很多人买荔枝图便宜,结果买到的是未完全成熟的早采荔枝,这种荔枝中毒素含量更高。熟透的荔枝一般呈现红中带绿,果肉饱满透明;而生的荔枝外皮青绿、果肉偏硬,不易剥皮。

为什么“荔枝病”总在凌晨发作?这事儿还真有讲究

那些得荔枝病的人大多是在夜里突然昏迷,甚至癫痫、抽搐?这不是巧合,而是人体生理节律的结果。

人在凌晨两三点时,血糖水平本就处于一天中的最低谷。如果白天进食不当,尤其是晚饭后没再补充能量,体内糖原消耗殆尽后,就容易出现“低血糖性脑病”。

这时候,荔枝的毒素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人“睡着睡着就出事了”。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突发死亡”的案例,都是在半夜被发现的。

“多喝水就能解毒”?这些误区千万别信

很多人觉得荔枝吃多了“上火”,于是拼命喝凉茶、绿豆水、甚至吃牛黄解毒片来“降火解毒”。但我要告诉你:这不是“上火”,这是急性低血糖脑病,是要命的

多喝水只会加速体内钠的流失,反而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加重病情。而所谓的“解毒片”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低血糖需要的是及时补糖、维持血糖稳定,这才是根本。

真正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吃了荔枝后出现头晕、乏力、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前兆,要立刻进食含糖食物,如糖水、米饭、面包等,严重者应立即就医。

“我吃了几十年荔枝,怎么什么事都没有?”这话您可别太自信

每年都有人这么说,但你得明白:荔枝病的发作与个人体质、食用时间、空腹与否、荔枝成熟度、进食量等都有关系。你吃了没事,不代表别人也能吃得起,今天你没事,不代表明天也没事。

我曾接诊过一位四十岁左右的男性,体格健壮,平时也爱健身。他自以为“身体杠杠的”,一次外出旅游,在海南连吃了两斤荔枝,结果第二天清晨晕倒在酒店卫生间。

医院初诊是低血糖性休克,幸好抢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醒来后感慨:“从来没想过,荔枝能把我干倒。”

那到底还能不能吃荔枝?医生的答案是:当然能吃,但要讲究方法

咱不是要妖魔化荔枝,而是要讲科学吃法。荔枝是夏季时令佳果,富含维生素C、果胶、钾元素,对身体有益。但吃法不对,好东西也能成坏东西

几点建议送给大家:

吃荔枝之前,一定要进食正餐,千万别空腹吃。

每日食用控制在适量范围内,成年人别超过300克,儿童别超过150克。

尽量选择成熟荔枝,避免生食。熟透的荔枝果核小,果肉香甜透明。

吃完荔枝后,可以适当补充主食,维持血糖平稳。特别是孩子吃完荔枝,一定要让他再吃些饭。

如果已经出现低血糖症状,立刻补糖,并就近就医。

水果虽甜,健康第一。别让“甜蜜”变“毒箭”

荔枝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来得快,症状重,而且很多家长、患者根本没有防备意识。就像你不会在吃苹果时想到会得脑病一样,很多人也对荔枝“零戒心”。

可现实是,每年都有因荔枝进急诊的病例,而且多集中在南方荔枝主产区。作为一名医生,我希望大家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带上一点点“医学常识”的盔甲。

荔枝不是毒药,但吃错了方式,它也能成为隐形杀手。

吃荔枝,讲究方法,记住这四个“不能”:

不能空腹吃,不能吃太多,不能让小孩乱吃,不能吃生荔枝。

这四个“不能”,你记住了吗?

参考文献:

[1]刘晓燕,张晓艳,杜娟.荔枝中毒致低血糖性脑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20,40(10):1001-1004.

[2]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荔枝中毒健康科普手册[Z].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