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罕见了!一个清朝人,拍下146年前的北京,居然是这个样子!

发布时间:2025-06-09 12:46  浏览量:8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清朝末年,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改变,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古老的华夏大地开始与外界产生密切的联系。

京城,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帝都,也在这时代浪潮中逐渐发生着变化。

百年前的京城是什么模样呢?这时恰好有一名清朝人用相机记录了那些年的场景,使得我们百年后仍然得以窥见那时候的场景和风俗,一同感受那时候的生活百态,体察百姓的日常生活。今天,就让我们用一组照片来走进北京。

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这些时光里,我们有着许多杰出且亮眼的“代表作”,儒法道各种学派,四大发明和药到病除的西医等等,外国人都会忍不住感叹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如今,在我国百姓的心中除了相信科学,大家也会相信些许玄学,小时候大人会带着小孩子算命起名,长大了结婚要挑选黄道吉日。

在照片中,只见展示了清朝一个算命馆的场景,只见算命师傅坐在中间,戴着帽子,正在和右边男子说话,他的身旁坐着两名清朝打扮的男人,留着长辫子,穿着长袍,身后的墙壁上贴着大大的“命相”。

在我国的传统习俗中,一个人的一生里红事和白事都是大事情,年轻时结婚要大操大办,热热闹闹,人老了去世也要锣鼓喧天,送其最后一程,这种习俗展现了我国社会的人情味和百姓之间的互帮互助。

在照片中,只见在村庄里似乎有人去世,村里的村民都在给其送行,队伍非常长,前面的人拿着棋子,一边撒着纸钱,年轻的人则在后面抬着棺椁,大家都低着头,看起来非常悲伤,似乎在默哀。

在清朝末年,我国正是最为贫穷的时候,国门紧闭,不求开放,国际上都开始了工业革命,我们还处于农耕文明。

甚至,在耕地上我们都要落后于他人,人家可能已经用仪器开始了集约化生产,我们还在使用锄头和老黄牛,不仅十分劳累,产量也较低。

在照片中,只见在农村一户人拥有一块土地,土地似乎刚刚被开荒,没有种任何的作物,两个农民戴着草帽似乎在耕地,一人拉着老黄牛,另一人则在推着犁,在太阳的暴晒下,大家都已经很疲惫。

在晚清时期,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非常大,有的人从出生就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的人则因为祖辈是地主家的工人,导致世世代代都难以逃脱长工的命运。

正如骆驼祥子的生活,有人每天坐着黄包车出行,有人则拉车一辈子也未曾买得起一辆黄包车,可见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在照片中,只见在一个大宅院外,家中的主人正要出行,两个人前后抬着一辆轿子,抬着主人一起出行,另一个人则穿着华丽,衣服质量上乘,正坐在黄包车上,看起来非常悠闲,家里的管家则打着雨伞,站在台阶上目送大家。

在上世纪百姓的生活中,日常生活可谓是非常不便利,想要买东西要走很远,才能去到集市,想要理发,要么就自己在家剪头发,要么就只能等理发的师傅来到村里让人帮忙剪发。

当时的剪发手艺和发型也不像现在这般讲究,头发只要稍微修剪一下,发型大家也是留着统一的长辫,剪起来又快又好。

在照片中,只见两名理发师傅来到了百姓的家里,他们自己带着剪刀和盆等工具,看起来非常专业,一个给男人理发,另一个则给女人理发,俩人分工,干活非常快,他们还会给客人围上毛巾,防止碎发扎到皮肤,非常细心。

随着列强的入侵,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清朝的统治变得岌岌可危,我国更是赔偿了很多的巨款。

这些巨款清政府将其均摊到百姓的头上,他们给百姓算上了巨额的税收,导致大家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在如此重压之下,不仅是大人,家里的小孩也被叫出来补贴家用。在照片中,只见几个小孩挑着扁担,拿着篮筐,正凑在一起摆摊,最小的小孩还没有篮筐高,他们穿着破旧的衣服,帽子旧得包浆,可见生活的贫苦。

在百年前的清朝,有人因为国家沉重的税收导致生活只能艰难维持,有人出生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有人还趁机发起了国难财。

在清朝,那些富商们最经常去的就是酒馆青楼,请人吃饭应酬要去,自己想要听女子唱歌跳舞和聊天了也要去。

在照片中,只见两名富商正在一边吃饭,一边谈着生意,还特意请了三位青楼女子来作陪,他们只需要摇摇扇子,甚至吃饭都不用自己动手,女子将菜夹好喂到他们嘴边,可谓是非常悠闲。

众所周知,古代人结婚非常早,普遍年龄十几岁自己还是个孩子就早早的结婚了,甚至还有童养媳的存在,从小就去男方的家里照顾男方。

这种情况在皇宫里也同样存在,很多的女子小小年龄就参加宫里的选秀,选中了这一辈子虽然能享受奢华的生活,但也失去了自由。

在照片中,只见一名妃子正坐在床榻上,穿着传统的清朝服饰,头发被扎成几个发包,化着成熟的胭脂,女子长得非常美丽,但年龄看上去却非常小,身边还有两个宫女正在服侍女子,一个在扎头发,一个在给她按摩。

在那个大家普遍贫穷的年代,列强的入侵导致我国的农业受到损害,许多的百姓不得不去寻找另外的出路。

这个时候,会一门手艺的重要性便被凸显了出来,做饭好吃的已经去街头支起了小摊,会手工活的人也去帮人干起了活,起码能谋得一份生计。

在照片中,只见一个木匠穿着朴素的棉袄,带着帽子,正坐在街头劳作着,手中的手工活不停,看起来非常认真,然而即便男人每天都很辛苦的工作,收入还是不高,甚至这个职业被他人所小瞧。

虽然清朝的经济比较落后,但在后期百姓们迫于生计的压力,社会上出现了各种职业,为了谋求生路,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当时还有修脚师这个职业,师傅们走街串巷的给客人们修脚,赚的钱不算多,但也能勉强糊口,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职业已经成为了历史。

在照片中,只见一个修脚师正在客人家中给人修脚,客人坐在小马扎上抬起一只脚,师傅则半蹲着将客人的脚放在自己的腿上,细致的给客人修着脚,窗台上还趴着一个男人在认真的看着,整个场景一副其乐融融的模样。

在我国的历史中,人们将职业分为三六九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人们默认的信条,因此大家都非常重视读书。

读书好的人都会去参加科举,而参加科举就能成功的入仕,进而为朝廷奉献自己的力量,甚至整个家族也会因此而腾飞。

实际上,科举考试不仅很难管理还非常严。在照片中,只见一个男人正在科举的考场上,正当别人做题的时候,他却在围墙里探头出来,也正是这个原因男人直接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当时的科举一连考好几天,考生的吃喝拉撒都在那一个小小的格子间里。

虽然清朝时候大家的生活很贫穷,但只要乐观的看待生活,偶尔也能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小确幸。

可能是乡里乡亲坐在一起聊天吃饭,或者是家人之间互相的鼓励和安慰,这些都能让人们在疲惫的生活中短暂的喘口气。

在照片中,只见一群工人似乎刚刚工作完凑在一起,一起开着玩笑聊天,有人打着赤膊,脖子上围着毛巾,有人衣服敞开着,只为了凉快凉快,本该是吃饭的时间,面前的桌上却只有零星几个菜,可见生活的不易。

在晚清时期,受到外来经济的冲击,国家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还负担着沉重的赋税,大家的生活可谓是非常苦。

城市和农村地区都出现了饥荒的现象,有些百姓被活活饿死,有的人则被逼无奈走上了乞讨的道路。

在照片中,只见一个小男孩穿着破烂的衣服,一般的身子漏在外面,没有遮挡,头发也变得很长,男孩手中捧着一个大碗,似乎在祈求着过路的好心人能给他一些事物或者钱财。

男孩的表情写满了祈求,殊不知在这个年代大家都是自身难保,所以他的碗仍然很空,没有人施舍给他。

回首百年前,这些历史也许已经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正因为有这些照片,我们得以窥见那些年生活的真面目,感受那时候百姓生活的艰难与辛酸,以史明鉴的同时,也能让我们更为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