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才懂的方言用字——䍉,现在的孩子都不认得喽
发布时间:2025-05-17 12:19 浏览量:5
蝉鸣聒噪的午后,我在五道营胡同的旧物铺里看见一只粗陶缸,缸沿上刻着个陌生的“䍉”字。掌柜的刘大爷用葫芦瓢舀水浇花:“这是老辈人说的‘䍉’,现在的孩子都不认得喽。”阳光斜斜切过缸口,水面倒映着“䍉”这个仅存于老北京方言的字,藏着胡同里的水韵光阴,是每个胡同串子看见就想摸两把的亲切符号。
读作qián的时候,该读音较少见,具体用法需结合语境。
读作zhǎi的时候意思是残缺损伤的痕迹,用于描述物体因损坏而留下的印记。
出处
《康熙字典》
组词
1. 䍉痕:指残缺损伤的痕迹。
2. 䍉迹:指因损坏而留下的印记。
3. 䍉损:指物体受到的损伤。
4. 䍉裂:指物体因损坏而出现的裂痕。
5. 䍉缺:指物体因损坏而缺失的部分。
6. 䍉痕累累:形容物体上有许多残缺损伤的痕迹。
7. 䍉迹斑斑:形容物体上有明显的损伤痕迹。
8. 䍉损严重:指物体受到的损伤程度较重。
9. 䍉裂严重:指物体上的裂痕较多或较深。
10. 䍉缺严重:指物体缺失的部分较多。
11. 䍉痕清晰:指损伤痕迹非常明显。
12. 䍉迹明显:指损伤的印记容易被察觉。
13. 䍉损轻微:指物体受到的损伤较轻。
15. 䍉缺轻微:指物体缺失的部分较少。
16. 䍉痕模糊:指损伤痕迹不太明显。
17. 䍉迹模糊:指损伤的印记不太清晰。
18. 䍉损修复:指对受损物体进行修复。
19. 䍉裂修复:指对裂痕进行修复。
20. 䍉缺修复:指对缺失部分进行补充修复。
胡同里的“䍉”衍生出独特的方言:“扎䍉”不是真的扎缸,而是形容人做事毛躁,像把扁担戳进了水缸;“满䍉满罐”比“盆满钵盈”更家常,说的是日子过得瓷实,缸里有水,罐里有米。刘大爷说,小时候淘气压破了家里的䍉缸,父亲没打他,只叹口气:“缸碎了,水就留不住喽。”那时不懂,后来才明白,“䍉”里盛的不只是水,更是老北京人对“稳当日子”的全部想象。
去年在潘家园,看见有人把“䍉”字刻在文创书签上,旁边配着胡同里的骆驼队插画。刘大爷却说:“这字啊,得刻在真缸上才带劲。”他蹲在旧物铺门口,用粉笔在地上写“䍉”,路过的老住户看见,都会念叨两句:“唉,我家原来那缸,比这粗两圈,缸沿上的‘䍉’字,还是我爷爷用红漆描的呢。”阳光把地上的“䍉”字晒得发白,却让老北京人眼里的光愈发清亮——有些字,只有沾过胡同里的露水、浸过四合院的月光,才能在记忆里永远鲜活。
我是云书,一个拼尽全力寻找热爱的人,希望同频的你我,一起向着光,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关注【云书笔记】,和大家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