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铁娘子:强制绝育800多万男性,67岁惨遭贴身警卫无情射杀

发布时间:2025-05-16 20:52  浏览量:4

1984年10月31日清晨,印度总理府的花园内,67岁的英迪拉·甘地正走向办公室。

突然,跟随她十余年的两名锡克教警卫本特·辛格和萨特万特·辛格拔出手枪,向她的腹部和胸部连开30余枪。尸检显示,16颗子弹穿透她的身体,其中8颗留在体内。

她的私人秘书达万回忆:“她倒下时,手里还攥着一片沾血的菩提树叶,那是她每天清晨散步时捡拾的信仰寄托。”

这场刺杀的直接导火索,是五个月前震惊世界的“金庙事件”。

1984年6月,英迪拉下令军队强攻锡克教圣地金庙,清剿占据此地的武装分离分子。行动造成646人死亡,其中92名军警,其余多为锡克教徒。

金庙的弹痕与血迹,点燃了锡克族群的复仇怒火。尽管安保部门建议撤换她的锡克教警卫,她却坚持:“若他们想杀我,穿防弹衣也无用。”讽刺的是,正是这种对“政治正确”的执着,让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英迪拉·甘地生于1917年,是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的独生女。英迪拉·甘地出生时,印度仍是英国的殖民地。她的父亲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是印度独立运动的核心人物,母亲卡玛拉则因肺结核早逝。

12岁那年,她组建“猴子旅”,为国大党散发传单;19岁赴牛津大学留学,却因成绩不佳未获学位。1942年,她与费罗兹·甘地结婚,冠上“甘地”姓氏,但这段婚姻并未让她远离政治,反而更加接近政治。1966年,她在国大党权力真空期接任总理,成为印度历史上首位女性领导人。

她的执政风格以强硬著称。

1969年,她解除财政部长德赛的职务,亲自兼任财长,推动银行国有化政策;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她成功肢解巴基斯坦,确立印度在南亚的霸权;1974年,她秘密进行核试验,让印度成为全球第六个拥核国家。农业上,她推动“绿色革命”和“白色革命”,使印度从粮食进口国转为出口国,并为儿童提供免费牛奶。

但这些光环背后,一场血腥的人口控制实验正在酝酿。

上世纪70年代,印度人口从独立初的3亿飙升至6亿,粮食虽然年年增产,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英迪拉将人口膨胀视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的人口控制基金更让她决心采取极端手段。

1975年,她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议会停摆,反对派入狱,新闻审查全面启动。借此威权窗口,她授权儿子桑贾伊·甘地推动强制绝育计划。

在她儿子手上,绝育计划政策迅速军事化:各邦分配绝育配额,北方邦卫生官员每人每月需完成100例手术;警察设路障强制男性接受检查;供水供电与绝育证明挂钩;甚至出现“绝育换囚”——每完成5例手术可减免1天刑期。

流动诊所配备德国进口的“无缝合”器械,实际操作平均仅2.5分钟一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8%。到1977年,印度完成绝育手术超800万例,其中85%为男性,低种姓和贫困群体成为主要受害者。

这场运动远非公共卫生行动。国际贷款压力、官僚体系的数字狂欢、殖民时代“人口过剩”思维的幽灵,共同编织成一张血腥的网,底层男性视她为“绝育女魔头”,连乞丐都学会在街头藏匿睾丸躲避抓捕。

在比哈尔邦,三个月内217人因感染或麻醉过量死亡;拉贾斯坦邦的12岁少女被误作已婚妇女强制绝育;达利特种姓的绝育率是婆罗门的3.7倍。一名幸存者多年后展示当年的铝锅:“他们切断了我的输精管,却切不断贫困的循环。”

强制绝育让英迪拉失去民心,1977年大选惨败下台。

但三年后,她卷土重来,却陷入更大的危机——宗教冲突。

锡克教仅占印度人口的2%,但民风彪悍,长期要求将旁遮普邦独立为“哈利斯坦国”。

1984年的“蓝星行动”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984年6月,锡克教武装分子以金庙为据点囤积武器,英迪拉下令军队强攻。两天激战后,600余名锡克教徒死亡,圣地金庙弹痕累累。

贴身秘书建议更换锡克教警卫,她摇头拒绝:“朝夕相处能消除隔阂。”这个致命误判,让两名锡克教徒把子弹倾泻在她衰老的身体上。

遇刺前夜,她突然要求拍摄全家福。照片里橙红色纱丽鲜艳如血,第二天这抹红色真的在地面晕染开来。

当67岁的英迪拉走向总理府花园时,两名锡克教警卫突然开枪。尸检显示她身中16枪,其中8颗子弹留在体内。凶手被当场击毙。

支持者说她殉道者的圣痕,反对者冷笑:“独裁者的血终于浇灌了民主”、“她让数百万人绝育时,就该想到这一天。”

她的死亡引发全国性骚乱,3000多名锡克教徒被复仇的印度教徒虐杀,新德里街头飘满焚烧头巾的黑烟。

更讽刺的是,强制绝育并未抑制人口增长——1971年至1981年,印度总和生育率仅从5.2降至4.5,恐惧反而刺激了生育欲望。

英迪拉的墓碑上刻着一句话:“我一生都用在为人民服务。”她让印度拥核、实现粮食自给,却也用绝育和金庙事件撕裂社会。支持者称她为“恒河女神”,反对者则视其为独裁者。历史学家阿什什·博斯评价:“她试图用铁腕创造奇迹,却忘了尊严才是发展的基石。”

今天的印度人口已逼近14亿,北方邦2021年重启人口控制法案时,87岁的拉姆·辛格带着铝锅出席听证会。绝育运动的伤痕仍在,而英迪拉的结局提醒后人:任何以“崇高目标”践踏个体的政策,终将反噬自身。

参考资料:

1.Katherine Frank《Indira: The Life of Indira Nehru Gandhi》(英迪拉传记)

2.印度政府《1971-1977年人口控制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