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有钱”的国家,满地是钱没人捡,人人都有百亿资产
发布时间:2025-10-31 16:27 浏览量:1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非洲,有这样两个国家,一个遍地钞票却买不起一块面包,一个宣称独立三十多年却至今没人承认它的存在。
它们的名字,一个叫津巴布韦,另一个叫索马里兰。
这两个国家有个共同点,那就是看起来“有钱到离谱”,街头巷尾遍地是钱,商贩拿绳子捆着钞票卖,普通人动辄手握数亿“资产”,纸币面额一张就是几百亿、几万亿。
然而,现实却是,他们的百亿资产连一颗鸡蛋都买不起,货币贬值到连印钞纸都比钞票值钱。
那么一个国家,怎么就混到了这种地步?
其实上世纪80年代初,津巴布韦刚刚独立的时候,经济总量一度排名非洲第二,黄金、烟草出口全球领先。
那时候的津巴布韦元兑美元汇率是1:1.47,比美元还值钱,首都哈拉雷街道整洁、鲜花常开,被称为“非洲花城”,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
可谁也没想到,短短几十年后,这个国家的货币会贬值到,一张100万亿的纸币,都买不到一个鸡蛋的地步,成了全球笑柄。
如果说原因的话,和早年英国殖民者在当地留下极为不公平的土地制度,有很大关系,不到5%的白人,掌控全国75%以上的肥沃土地和黄金矿产,大多数黑人只能住在贫瘠的“保留地”,连基本的粮食都难以自给。
津巴布韦政府曾试图通过和平手段赎买土地,但英国开的条件非常苛刻,借钱买地还不得干预白人农场经营,这种模式维持了20年,结果就是债台高筑、土地依旧不公平。
后来政府火了,干脆强制没收白人土地,平均分给黑人农民,问题在于,土地是分了,可农民没技术、没资金、没销售渠道,偏偏大家又一窝蜂地种烟草,结果是烟草出口被欧美制裁禁运,堆积腐烂,粮食种得少,国内饿肚子。
更惨的是,欧美一看津巴布韦动了“自己人”的利益,马上联合制裁,不让它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冻结资产、切断援助、禁止出口,彻底把这个国家推向孤立。
在这种内外交困下,政府开始疯狂印钞票维持开支,公务员工资、公共服务、还债统统靠印钞。
2008年,津巴布韦元彻底失控,印出了面值100万亿的钞票,但这张钱连一块面包都买不起。
那时候,市民出门买菜要背麻袋装钱,一些商家直接拒收本币,只用美元和南非兰特,有的干脆把纸币当柴火烧。
一个国家的货币体系崩溃到这种程度,只因搞错了最根本的经济常识:钱不是印出来的,而是靠产业、信用和国际贸易撑起来的。
再看索马里兰,这个地方更“神奇”,1991年趁着索马里内战,它宣布独立,自立为国,建了政府、军队、货币全套机构,但至今没一个国家承认它的主权。
没有被承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货币无法国际流通,索马里兰先令在全球没人认,自己国家内部也没人信。
于是,政府没钱时就印钱,结果通胀不断,街头市场上,商贩拿绳子捆着钞票按“斤”卖,不是按张算,而是按重量卖钞票。
1美元能换几千索马里兰先令,5000面额的“大钞”,兑成人民币也就5块钱,而100人民币大概能换840张这种纸币,商贩装钱用铁笼,普通人家里堆着成堆的钞票,却买不起几斤米。
更令人感叹的是,整个国家没什么像样的产业,主要靠畜牧和渔业过活,大约一半人是游牧民,靠养羊、养骆驼换点外汇。
骆驼能卖600美元一头,羊能卖400人民币一只,不过很多交易还是靠以物易物或者用外币。
2009年,当地还试图搞移动支付,用短信验证交易,一度有十万人使用,但因为系统只支持美元,又缺乏基础设施,没多久大家就又回到了现金交易。
更荒诞的一点是,索马里兰人爱嚼一种叫“卡特叶”的植物,这种东西含有类似麻黄碱的成分,能让人短时间内兴奋、忘记饥饿,很多人靠这个度日,甚至政府官员也在嚼卡特叶时“商讨国事”。
虽然索马里兰三十年没发生过动乱,治安还算稳定,但经济太差,教育资源少,很多人选择偷渡出国,留在国内的,靠卖纸币、放牧、嚼卡特叶打发时间,整天无所事事,生活陷入麻木。
这两个国家,一个资源丰富,一个自主独立,却都走上了相似的道路,他们共同的问题,是把“国家钱袋”当成“印钞机”来用,却没有真正搞好产业、提升信用、发展经济。
津巴布韦曾经有黄金、有烟草、有良好的城市基础,索马里兰也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独立的法律体系,如果能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吸引外资、建设工业、搞好农业,是完全有可能过上更好的生活的。
对比之下,中国的发展路径就值得他们深思,中国几十年来稳扎稳打,从农业改革到工业化,再到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并行发展,靠的是政策稳定、产业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合作,不是靠印钞维生。
中国在非洲投资建设铁路、港口、工业园区,让很多国家看到了合作的希望,津巴布韦与中国的农业合作也在逐步恢复中,中国在非洲所做的,是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基础,而不是输出通胀和“纸上富贵”。
如果说津巴布韦和索马里兰的“百亿富翁”只是数字幻影,那中国的脱贫成就则是真实可见,钱的价值,不在于面额多大,而在于能不能买来粮食、住房、教育和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