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香港最后一位“黑帮”大佬,且看他传奇一生!

发布时间:2025-10-31 14:29  浏览量:1

上世纪70年代,香港影坛流行一句话:“拳有陈惠敏,脚有李小龙。”意指讲脚法的话,李小龙为影坛的代表人物,而陈惠敏则是拳打的佼佼强者。

近年来的互联网,又流传着一句新谚语:拳有陈惠敏,腿有周慧敏。周慧敏的颜粉花痴有很多,陈惠敏的忠实影迷有点少,恰巧我正是其中之一。

关于陈惠敏,现今大众对他的误解十分深重且偏颇。

有人以为他只是信口开河的“吹水敏”,实则不然。吹水的前提是真的“水”,但依他的辉煌战绩,任其怎么吹都不算过分。

有人以为他仅靠“东星骆驼”出名,事实也并非如此。在他长达半世纪的演艺生涯中,比骆驼更加精彩的角色还有很多。

有人仅将他视为帮派社团的八卦人物,个人亦不敢苟同。在这位江湖客的身上,其实背负了一本沉甸甸的香港电影史。

区别于邓光荣、向华强等江湖制作人,陈惠敏对电影业的参与,从来不是发自资本的逐利性。对于这门文化艺术,他自有一份真挚热爱。

不同于蔡子明、陈志明、尹国驹等捞家们,陈惠敏从不以暴力法则强加电影行业,“人情义理,忠信服从”已深深铭刻在他的骨子里。

从邵氏年代到嘉禾王国,从五台山大战到新浪潮翻涌,从双周一成到古惑风云,半世纪以来,陈惠敏从来不在舞台中央,但却战至一兵一卒,从不轻言退却。

他是一个真正的演员。香港电影这本书,应当有他的专属传记。

1945年,陈惠敏出生于广州白云区的贫苦人家,7岁随父亲移居香港新界。

他自幼习武,先学谭家三展拳,后学西洋拳法和散打,年纪轻轻练就一身通天武艺。他自认无敌,但不忘强调学拳击前,应先学中国功夫打稳基础比较好。

由于少年时代一直同朋友过着混混的生活,所以陈惠敏在16岁便加入了帮会14K。一年后,他初中毕业并报考警员,辗转之下成为香港惩教署的一名狱警。

尽管尚未成年便上演浪子回头的庸俗戏码,但他还是在业余时间经常打架,以免武艺生疏,耽误“正事”。

起初,陈惠敏先是驻守芝麻湾监狱,又调守大屿山石壁儿童感化院。

任职狱警两年零八个月后,因被误会是狱中的青年犯,他被调职警察,曾驻守过黄大仙警署、西贡警署以及深水埗警区。

其时,香港尚未成立廉政公署,四大探长权势滔天,四大家族为非作歹,陈惠敏以扫毒组警员的身份游走于黑白两道。

在上司的关照下,他建立了广泛的人脉交际,并通过毒贩网络接触到更多黑社会层面的事宜。

后来,因愈发深厚的黑帮背景,陈惠敏遭到警队辞退,只好改正归邪,正式回归社团。

也许在离开警队大门的一刹那,他和陈永仁一样猛然回眸,并邪魅一笑,心里默念道——“我想做个好人”。

凭借过人胆识和敏捷身手,陈惠敏在14K一路高升,25岁已成为显赫一方的“双花红棍”,乃是仅次于元帅的二号人物。

鼎盛时期,他手下的小弟多达四五百人,整个尖沙咀都是他的地盘,有条街甚至被命名为“陈惠敏街”。

1970年及1971年,陈惠敏连续夺得两届东南亚拳击冠军,成为闻名全港的金牌拳王。

彼时,李小龙也于香港影坛走红,主演《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等多部电影。

陈惠敏和李小龙虽未曾在电影上有交集,但李小龙曾公开表示,在实战中唯一承认的对手是陈惠敏。

关于那句“拳有陈惠敏,脚有李小龙”,陈惠敏谦虚说道:

“他始终是大师,我没得跟人比。我们打普通,哪里能跟别人比?小龙他们个个都厉害。”

除了和李小龙称兄道弟,陈惠敏还和邓光荣、向华强、向华胜、陈欣健、冯淬帆、石修、万梓良等巨星大亨交情匪浅。

据他透露:“邓光荣和向华强身手都了得,尤其邓光荣的实战能力很强。”

提及邓光荣,陈惠敏说自己初入行时曾得到阿邓帮助,对方为人有情有义,值得尊敬,又指二人气场相投,经常出来玩。

70年代初,邵氏曾邀请陈惠敏签约拍戏,但被他一口拒绝,原因有三:

第一,他认为当时生活得很好,要什么有什么,不想改变现况;第二,他觉得邵氏的合约太苛刻;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说自己不会演戏。

1972年,又有导演主动找上陈惠敏,说做演员太过上瘾,鼓励他尝试拍戏,陈惠敏听完表示有机会就试试。

拍摄期间,他觉得拍戏很好玩,的确有点过瘾,自此拍完一部接一部,算是正式入行,不知不觉间,已在影视行业过了半世纪。

1973年,李小龙传来离世噩耗,电影公司发掘大量具有动作功底和武打实力的男星,以期可以填补李小龙留下的空白。

如洪金宝、成龙、梁小龙等武打明星,皆在彼时开始发迹,陈惠敏亦不例外,渐渐片约不绝,一时成为叱咤红人。

在邵氏拍戏期间,陈惠敏和张彻等大导演合作频繁,也与狄龙、姜大卫、陈观泰、王钟等演员相熟,豪迈性格更是令他交到不少好友。

而他尤其对谢贤赞不绝口,赞赏“四哥”对自己的形象很有要求,一走出来就很有明星风范,实在是从业人士之典范。

1976年,萧芳芳自编、自导、自演警匪片《跳灰》,特邀同样留学归来的梁普智联合导演,与警界高层陈欣健共同编剧,江湖大佬陈惠敏演出并担任武术指导。

该片一改过去港片挥之不去的怀旧复古和一成不变的武打风格,借助近乎纪录片的方式表现了现代意识,因而被视为电影新浪潮的开山之作。

《跳灰》过后,陈欣健正式弃警从艺,深度参与到《大丈夫》《点指兵兵》《省港旗兵》等警匪片的创作中;而陈惠敏也愈发当红,成为新浪潮幕前的代表人物。

同一时期,受武侠剧鼻祖萧笙的邀请,陈惠敏加盟佳艺电视,演出香港电视史第一部金庸武侠剧——《射雕英雄传》,在剧中饰演“黄药师”一角,因而他成为电视史上第一位东邪扮演者。

1978年8月,佳视倒台,陈惠敏跟随萧笙过档丽的电视,拍摄又一部武侠剧《浣花洗剑录》。剧中,他饰演东瀛剑客白衣人,与首次担纲主角的张国荣正邪交锋,有大量精彩的对手戏。

当年,电视行业正值“五台山大战”的高潮阶段,虽然佳作不断,但也陷入恶性竞争的循环。同时,电影业逐渐走向繁荣,一向本色演出刚烈真我的陈惠敏,获得了众多新浪潮导演的青睐。

1979年,缤缤影业继承《跳灰》的写实传统,推出以双线叙事展现警匪对抗的《墙内墙外》。该片由陈欣健和于仁泰联合编导,朱江、陈惠敏、胡因梦主演,乃是现代警匪片的又一力作。

1981年,黄志强执导黑帮仇杀片——《舞厅》。全片讲夜总会内众生相,陈惠敏和徐少强化身杀戮战士,全场刀光剑影,结尾血花四溅,写实和暴力程度超出常规。

值得注意的是,《舞厅》不仅是新浪潮的重要代表作,亦被视为香港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古惑仔电影”。同年,陈惠敏和好友邓光荣合作的《知法犯法》,同样是早期英雄片的典范之作。

1982年,麦当雄监制《杀入爱情街》,首次入港的“宾妹”叶倩文担纲女主,钟镇涛、陈惠敏、黄锦燊饰演三位性格迥异、身份不同的追求者。

其中,陈惠敏演绎一个在欢场打滚又身不由己的舞女大班,较其他两位男主而言,他的人性矛盾和冲击格外突出。

凭借《杀入爱情街》,陈惠敏提名第2届金像影帝,与《提防小手》的洪金宝、《最佳拍档》的麦嘉、《投奔怒海》的林子祥、《烈火青春》的张国荣同台角逐。

最终,陈惠敏遗憾落败,而洪金宝和麦嘉成为金像史上第一对双黄影帝。

同年,成龙自导自演《龙少爷》,特邀陈惠敏客串演出。该片以1700万票房跻身年度亚军,惜败于2600万的《最佳拍档》。

可以说,随着新艺城影业的火速崛起,香港电影的商业和艺术双双进入了全新时代,动作片和喜剧片均同步迈向现代化。

1983年,38岁的陈惠敏参加“世界精英搏击大赛”,仅用35秒便击倒日籍拳手森崎豪,成为其拳击职业生涯中的又一辉煌战绩。

1984年,获王晶邀请,陈惠敏连续出演《青蛙王子》和《我爱罗兰度》两部都市爱情片,饰演同一角色郁德仁。

在这些片中,他不仅有机会和钟楚红、张曼玉、关之琳、夏文汐等年轻花旦对戏,其喜剧天分亦被王晶发掘无遗。

当然,纵横江湖和影坛多年的陈惠敏,风流韵事在他身上自然不会少。

在黎大炜执导的《狂情》里,陈惠敏曾与日本女星新藤惠美上演不少激情床戏,二人因此假戏真做,绯闻传得非常猛烈。

此前,陈惠敏拍《舞厅》时与宫井莲娜入戏太深,《杀入爱情街》期间又和叶倩文传过绯闻。

他在受访时直认风流成性,坦言和新藤惠美交往两年,幸而太太吴国英大方,他亦知道「回家」。

“我太太很大方,她知道我以前花心,都不怎么管,总之你只要回家就行了!”

1985年9月4日,陈惠敏涉嫌串谋运D,在机场被拘控,且不准保释。10月2日,其藏毒罪名裁定不成立,获当庭释放。

不久后,他又被控在银行保险箱藏手枪子弹,接受法庭多日聆讯。在此情势下,妻子吴国英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为他担罪,承认枪是她自己的,与丈夫无关。

当年12月9日,法庭裁定陈惠敏无罪释放,吴国英则罪名成立,判入狱三年半。

经此患难,陈惠敏再不拈花惹草,真正浪子回头。每每提起这段往事,他都忍不住感谢爱人的无限大方和似海恩情。

1987年,陈惠敏和成龙再度合作,在《A计划续集》中饰演西环恶霸欧心虎。

片中,他与成龙对戏气场全开,一脚挑起长椅的高难度动作,更是展现了恐怖如斯的实力,成为动作片的经典名场面。

自《英雄本色》过后,暴力美学和英雄主义浪潮席卷全港,陈惠敏凭借浑然天成的江湖气质和收放自如的本色演出,在不同类型的黑帮片中获得了更多用武之地。

1989年,陈惠敏和周润发、张耀扬合作《我在黑社会的日子》,饰演一位爱家庭、重义气的旧派大佬,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传统的道义价值观。

他的江湖义气,以及誓报友仇的种种气概,更无一不是英雄主义的极致发挥。

同年,在与刘德华主演的《同根生》里,陈惠敏饰演一位虎落平阳的落魄大佬。

片中,他以极为收敛的表演方式传达出角色的悲情与沧桑,身上的“反英雄主义”超越时兴的英雄主义,凸显了江湖人物风光背后的真实命运。

在谭家明执导的《杀手蝴蝶梦》中,尽管由梁朝伟、王祖贤、钟镇涛担纲主线剧情,但陈惠敏饰演的反派大佬以及他对王祖贤的复杂感情似乎更具亮点。

在有限戏份里,他准确把握角色定位,以冷峻利落的形象迎合了全片的黑色浪漫风格,展现出了惊人的可塑性。原来,王家卫式的风格他同样可以驾驭。

1990年,李修贤的万能影业拍摄警匪片《风雨同路》,剧情以周星驰和陈惠敏的兄弟之情,以及跟周慧敏的男女之情作双线驱动。

陈惠敏饰演的江湖大佬——李云飞,自带沉稳、硬朗的气场,想要金盆洗手却又深陷危机,其表演内敛而有力,气质忧郁且清冷。

尽管星仔的喜剧表演风格突出,但他仍以写实的江湖气质稳住全片基调,维持了喜剧与正剧之间的平衡。

通过剧情、台词、神态和角色功能的互补,陈惠敏的“真”和周星驰的“诚”碰撞出了异常真挚动人的江湖情谊,为类型化角色注入了最真实的质感。

与《风雨同路》同年,陈惠敏也曾亲执导筒,拍摄《义胆雄心》,集结刘德华、万梓良、邓光荣、鹿村泰祥等一众老友,共同演绎了一场交织着江湖宿命与时代悲情的社团故事。

1991年,麦当雄的《跛豪》将枭雄传记片推向浪潮之巅。陈惠敏凭借其无可替代的江湖本色,成为《五亿探长雷洛传》《四大家族之龙虎兄弟》等多部同类型题材的热门人选。

这些电影里,他依旧立足于得天独厚的大佬气质本色演出,经常台词刚烈,时有金句迸发,面对非江湖人士及非骄横之徒,又能展现出谦和一面,角色层次分明,表演驾轻就熟。

1992年的《逃学英雄传》,算是陈惠敏给观众的一次惊喜。

片中,他饰演一位性格粗鲁、强扮斯文的“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用劈友经验来解答数学题,不仅折服了台下的学生,也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塑造了又一个为影迷所津津乐道的经典角色。

眉飞色舞的招牌表情,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高强度的类型片输出为陈惠敏带来了固化的脸谱式表演。

虽然他的表演极具辨识度和娱乐性,但也难免流于表面,那种过于外放的风格,强化了他的特定戏路,亦暴露了其在更深层次的局限。

从《风雨同路》中与周星驰的旗鼓相当,到《济公》里近乎龙套的土地公,短短三年时间,陈惠敏的表演风格便从“争相辉映”堕向“黯然失色”。

这种反差,正是“不进则退”法则的最直观体现。当对手在飞速进化时,固守既有戏路的他,难免会在全新的喜剧场景下遭到边缘化。

9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盛极而衰,大量演员纷纷息影转行,而陈惠敏却凭着对电影事业的一腔热忱,始终坚守耕耘在影坛第一线。

这份执着属实难能可贵,这份坚守也伴随着一丝遗憾。

无论是《只手遮天》的骆驼,还是《金榜题名》的飘哥,抑或《龙在江湖》的眉叔,乃至后来的《扎职》《反黑》《追龙》等大量黑帮片......

近二十多年来,陈惠敏的形象与表演模式多数呈现着高度同质化和符号化,数十个角色仿佛只是更换了名字的同一人物。

在急速变化的新环境下,他既是警匪黑帮五十年的化石丰碑,也是香港电影缺乏创新活力的直接印证。

前些年,陈惠敏大改往日低调本色,经常登上各大节目,大曝江湖往事和当年勇猛,并频繁出入于商界、帮派聚会场合,招致一些晚生后辈戏称其为“吹水敏”。

实际上,在那个复杂的娱乐圈浸泡下,谁都有可能变得市侩功利且虚伪,唯独这位江湖大哥始终保持着那份赤子般的真诚和直率,他的多数话语皆有事实价值。

近日,陈惠敏和梁小龙、刘永、雪梨、火星等好友结伴出席活动,79岁的他依然保持精神。

他坦言,因跌倒伤及脚部,现在处于休息状态,尽情享受儿孙福:“最近跌倒,脚走不了路,现在讲话讲不太好,所以我祝你们大家都身体健康!”

当媒体问及休息过后会否重归幕前?他回答:“先把脚练好,现在没办法。”

从初入警界到笑傲江湖,从称霸拳坛到银幕之旅,陈惠敏穿梭于黑白两道的风云际会,既富贵风流过,也浪子回头过,既当过英雄主角,也演遍反派绿叶。

他的人生轨迹,远比任何剧本更加跌宕;他的银幕角色,终不敌其本人的万分之一。陈惠敏这个名字,不仅成为黄金时代的特殊注脚,更是一段鲜活的、会呼吸的社会历史。

当香港电影的繁华落尽,他本身便成了最后一部——仍在续写的黑帮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