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在沙漠里,有人喂鬣狗群26年,有人顶着烈日在戈壁滩挖盐(

发布时间:2025-10-31 08:28  浏览量:1

男人将一条生肉递到一只猎狗的嘴中,从容的就像在喂自家的宠物。随后鬣狗越聚越多,足足有30只。但男人一点不怕,甚至还嘴对嘴的投喂来传达友善。

男人名叫马卢格塔,是埃塞俄比亚哈拉尔市郊区的居民。他花了足足26年,每天晚上都带着生肉前来,才和这些鬣狗建立了完全的信任,也因此成为丛林中唯一受到鬣狗家族欢迎的人类。

自19世纪以来,哈拉尔市的居民与鬣狗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默契。它们被允许在夜间闯进城市,吃掉人们的残羹和垃圾,换取不再袭击羊群的安宁。今天鬣狗已不再是城市的垃圾清道夫,但城市依然为它们提供食物,以此削弱它们的野性。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造景,而是地球上真实存在的残酷世界。

埃塞俄比亚的达纳基尔沙漠,含硫烟雾和酸性河流笼罩着龟裂的大地,长长的驼队驮着货物迈向未知的远方。在这里所有生命迹象已经消失,除了饥饿的人类。50°的高温下,几个男人正顶着烈日不断地举起斧头,凿开脚下的盐沼。他们徒手掀开盐块,熟练地将它们削成规矩的盐板。任手指和双脚被腐蚀,盐碎扎伤眼睛,也一刻不停。

这是达纳基尔沙漠上隐藏的宝藏,素有白色黄金之称的盐矿,是当地盐工唯一的生计。他们就这样一块又一块,猫着腰干一天,只能赚到2欧元(约15元)。盐板将通过100头骆驼运送到新的目的地。虽然他们比卡车慢的多,但却更可靠。因为埃塞俄比亚的道路几乎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路,路上随处可见翻倒的货车。

更让司机们不寒而栗的是,路上跑的这些古董车几乎没有一组功能正常的刹车,就连埃塞俄比亚最古老的火车也不再安全了。

早上5点,迪勒达瓦火车站从忙碌中醒来,人们在7点准时出发,前往310公里外的终点盖里勒小镇,全程大约10个小时。拥挤的车厢里,每个乘客都有自己的态度。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乘客倾向于待在车厢外,把那里当作游乐场,时不时炫技一番。大部分乘客还是选择稳坐车厢里,毕竟这列火车早已没什么安全措施,车厢内甚至没有一个紧急停止杆。

这里的往返票价是6欧元(约45元),但阿比达拥有免费乘坐权。这位15岁的少女每周旷课两次,变身列车小贩,靠着售卖一种能让人保持清醒的植物来赚点钱,支付自己的学费。

阿比达有许多竞争者,每到一站,商人们便开始涌动起来,空气中弥漫着油饼和香料的味道,这能让顾客们货比三家。为了留住自己宝贵的座位,阿比达通常会在窗口等待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