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自然》重磅发布:可抗17种剧毒蛇的血清即将问世!

发布时间:2025-10-30 22:05  浏览量:1

仅仅8种纳米抗体,就能中和包括黑曼巴、眼镜蛇在内的17种非洲致命毒蛇的毒液

这是一项可能改写全球蛇咬伤治疗格局的重大突破。这项研究由丹麦技术大学的Andreas H. Laustsen教授团队领导,并联合了多个国际机构,成果2025年10月29日刚刚发表在顶级期刊《自然》(Nature)上。它预示着一种可大规模生产、更安全、更广谱的全新抗蛇毒血清即将问世。

几个世纪以来,蛇毒一直是自然界最精密的“生化武器”。

每年,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夺走数千人的生命,并导致数万人永久残疾,如截肢。

然而,你敢信吗?我们对抗蛇毒的方法,一百年都没变过了。

我们还在用19世纪的“土办法”:给马注射蛇毒,然后抽它的血,分离血浆制成抗体。

这种老式血清不仅贵,产量低,还极易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更要命的是,它对蛇毒造成的“腐肉”效果——即局部组织坏死,几乎束手无策。无数幸存者,下半生都在腐烂的伤口和截肢的阴影中度过。难道人类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吗?

科学家们也快被逼疯了。蛇毒太复杂了,一种毒液里有上百种毒素,一个物种的毒液和它邻居的还不一样。

传统观点认为,必须用“大杂烩”式的多克隆抗体才能勉强应付。

直到,他们的目光转向了安第斯山脉……那里有一种眼神清澈、爱吐口水的“神兽”——羊驼(Alpaca)和它的亲戚美洲驼(Llama)。

别笑,这可不是段子。

科学家发现,骆驼科动物的免疫系统是个“宝藏”。它们体内有一种特殊的“纳米抗体”(VHHs)。如果说人类的抗体(IgG)像个笨重的“巡洋舰”,那纳米抗体就像是“纳米无人机”。

它极其微小,结构极其稳定(耐高温,保质期长),而且能精准“钻”入组织的深处。更绝的是,它们可以在实验室里用大肠杆菌疯狂复制,成本暴跌!“马”上生产,变成了“菌”中生产!

于是,一项史诗级的“神兽养成计划”开始了。

研究团队“丧心病狂”地找来了非洲18种最致命毒蛇的毒液,包括眼镜蛇、曼巴蛇和环喉蛇。

他们把这些毒液混合起来,给一只羊驼和一只美洲驼进行了长达60周的免疫注射。这俩“兄弟”心里估计在说:我感谢你们人类祖宗十八代……

但它们真的做到了!研究人员从它们的血液中,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像大海捞针一样筛选出了最强、最广谱的纳米抗体。

经过无数次筛选,一个“黄金战队”诞生了:仅仅8种纳米抗体!研究人员将这8种抗体组合成一种全新的重组抗蛇毒血清。

决战时刻到了!

在小鼠实验中,奇迹发生了:面对18种毒蛇中的17种,这种新血清在预孵育实验中实现了100%的存活率!

甚至在模拟真实世界的“救援实验”(先中毒后给药)中,它的表现也全面碾压了市面上现有的传统血清。更炸裂的是,它真的防住了可怕的组织坏死!

等等,18种里防住了17种?那……漏网之“蛇”是谁?

答案是:东部绿曼巴 (Dendroaspis angusticeps)。研究人员推测,这种蛇的毒液中可能含有一些“非主流”的协同毒素(如毒蕈碱毒素、束带素),而这8种抗体并没有瞄准它们。

尽管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但这无疑是抗蛇毒血清领域一百年来最大的飞跃。

这项研究彻底颠覆了“蛇毒太复杂,只能靠大杂烩”的旧观念。

它证明了,一个精确、高效、可大规模生产的“纳米抗体鸡尾酒”是完全可行的。虽然距离产品上市可能还需要几年的临床试验,但我们已经看到了终结这场“被忽视的悲剧”的曙光。

下一次,当你在动物园看到羊驼时,请记住,它清澈的眼神背后,可能隐藏着拯救数万生命的“纳米力量”。

【阅读须知】

仅为科普:本文仅对单一前沿科研成果进行解读和科普,与医疗诊断无关。

原文为准:作者可能理解有限,准确信息请参考原始论文。

遵从医嘱: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切勿自行决策。

理性期待:科学进步需要时间,请保持客观和耐心。

参考文献:

Ahmadi, S., Burlet, N.J., Benard-Valle, M. et al. Nanobody-based recombinant antivenom for cobra, mamba and rinkhals bites. Nature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661-0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