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圈”,与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10-30 18:12 浏览量:1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围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推动文明单位创建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延伸,进一步激发其文明内生动力,引导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城市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文明新动能。
聚焦新经济组织:
党建为魂筑根基,文明创建添动能
新经济组织是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也是文明单位创建的关键阵地。我市积极推动新兴领域党组织应建尽建,坚持把党建工作贯穿新经济组织文明创建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文明创建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企业将文明创建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实现“党建强、文明兴、产业旺”的良性循环。
作为国内汽车低压电源领域的龙头企业,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终以党建为引领,通过“班子交叉进入、工作交叉互动、考核交叉互促”机制,夯实党组织根基,确保文明经营、创新绿色发展理念落地,推行“党建+人才”培养模式,将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把技术骨干发展为党员,带动企业行稳致远。万洲电气党委常态化举办技能大比武,在车间形成“党员示范岗创优质产品、党员责任区攻技术难题”的文明氛围。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举办果茶制作培训班、“正能量传播大使”评选,开设“主题直播间”传播红色文化,将“诚信带货”的文明理念融入直播。
同时,我市注重在新经济组织中建设“接地气、有温度”的文明阵地,将文明元素融入红色驿站、党员活动室。汉江双创产业园打造党建展厅、红色书屋、空中花园等阵地,推出“积分兑换荣誉”机制,党员参与主题党日、志愿服务可积分兑换咖啡券、免费停车等福利,先进志愿者在园区公示栏亮相,让“崇尚文明”蔚然成风。湖北配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实行骑手“党员积分制”,准时率、安全驾驶、参与社区治理等指标都化作积分,直接挂钩荣誉和奖励,涵养骑手“文明配送、安全出行”的职业习惯。
我市各新经济组织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文明创建的核心内容,在公益助学、乡村振兴、应急保障中展现担当。骆驼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累计为抗疫、抗洪、助学等公益事业捐赠7000余万元,为220余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万洲电气自2010年起,累计投入800万元用于帮扶济困、慈善捐赠、美丽乡村建设,对口帮扶50多户困难家庭;谷城县电商云仓快递物流园引导快递小哥组建“城乡红色轻骑手”队伍,为腿脚不便的老人送爱心餐,通过“随手拍”上报安全隐患,让新经济组织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聚焦新社会组织:
公益为核强服务,凝心聚力暖人心
新社会组织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纽带”,我市以商圈党委、公益组织等新社会组织为载体,将文明单位创建与基层治理、民生服务、诚信建设结合,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规范经营,让文明之风吹遍大街小巷,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格局。
针对新社会组织业态多元、人员分散特点,襄城区北街商圈综合党委成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党支部,整合机关、学校、金融网点资源,用活“红色驿站”“爱心驿站”,以组织合力保障文明经营。宜城市光彩商圈综合党委串联起70余家企业与600余户商户,点燃3200余名从业者的奋斗激情,党员亮明身份挂牌经营,解决占道经营、变压器老化等难题,让曾经的“闹心市场”蜕变为“环境整洁、抱团发展”的“明星商圈”。襄阳市缘善汇助学中心党员带头走访困难家庭,10年间一对一帮扶学生900余名、累计服务学生10万人次、累计发放助学金1200余万元,让党组织成为公益文明的“推动力”。
我市引导新社会组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提供精准服务,将文明创建融入百姓生活。北街商圈综合党委协调“红色驿站”,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游客免费提供饮水、手机充电、应急药品,还组建志愿服务队,在节假日开展导游、秩序维护、应急救助。枣阳汉城商圈综合党委针对商户“用工荒”,发动大学生党员组建“临时用工志愿服务队”,联合行业联盟推出“夜游汉城”“汉城夜市”,以“汉城不倒翁”“穿越巡游”等IP吸引游客,让文明服务带动商业繁荣。襄州民发商圈综合党委成立“创业就业联盟”,免费开展技能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阳光义剪”“爱心义诊”,累计捐赠1000万元,增强商圈凝聚力,提升商圈文明程度。
此外,各新社会组织积极推动诚信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经营主体文明素养,激励商户诚信守法经营。北街商圈“诚信经营示范商户”挂牌承诺“秉承诚信为本理念,坚持文明经营”,让消费者购物更放心。宜城光彩商圈商户可凭志愿服务“时间存折”积分兑换奖励,每季度评比的“放心经营户”能享物业费九折优惠,推动商户文明经营。枣阳汉城商圈围绕“消费者满意度、经营合规性、公益贡献度”评选“诚信经营示范商户”,选出“党员示范店”,设置“红色商圈”放心消费公示栏,接受群众监督,让诚信成为商圈“金字招牌”。
聚焦新就业群体:
贴心关怀强归属,文明实践显担当
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是城市“流动的风景线”,是文明创建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市聚焦这一群体“就业不稳定、归属感弱、权益保障难”等痛点,通过“暖心服务+角色赋能”,引导新就业群体从“城市过客”变为“文明参与者”,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跃升。
我市推动新就业群体成为“文明建设者”。骑手们化身为“食品安全监督员、文明宣传员、应急救助员”,发挥其“走街串巷、熟悉社情”优势,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公益服务。
枣阳外卖骑手老赵发现商户后厨卫生问题,通过APP“一键上报”,助力市场监管部门监督;高考期间,樊城骑手小李化身“应急送考员”,在开考前取回考生忘带的准考证;襄州外卖骑手小王担任“社区治理监督员”,上报安全隐患,推动解决民生实事;襄城快递小哥小徐加入志愿服务队,节假日在古城北街当“临时导游”,维护秩序、提供咨询,引导游客文明游览……如今,我市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成为“守护家园的文明使者”。
我市还通过评优表彰、典型宣传,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与自豪感,让文明行为成为“自觉行动”。评选市级“最美外卖骑手”,为参与公益服务、文明配送的小哥颁发“志愿服务证书”,在红色驿站公示优秀事迹,授予“文明使者”称号。荣誉成为“动力源泉”,模范成为了“学习榜样”,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感受到“被认可、被尊重”,主动践行文明行为。
我市深入推动文明单位创建向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延伸,在新经济组织中培育了“崇尚先进”的文明风尚,在新社会组织中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格局,在新就业群体中实现了“从受益者到参与者”的文明转变。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激活新兴领域活力,聚焦新业态、新需求、新挑战,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供给、强化典型培育,让文明之花花开更艳,为襄阳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精神文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