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高台壁画砖活态传承 开启沉浸式的“魏晋穿越之旅”

发布时间:2025-10-29 20:52  浏览量:1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吕庚青 宋芳科 程健 刘姗 王星懿

在河西走廊悠悠的岁月长河中,高台县宛如一颗被时光雕琢的明珠,隐匿着一段被青砖铭刻的魏晋旧梦。骆驼城遗址与许三湾城及墓葬群出土的魏晋墓砖画,以简洁线条勾勒轮廓,用矿物颜料晕染色彩,栩栩如生地还原了千年前的农耕日常、宴饮欢歌与丝路商贸盛景。如今,这些凝聚着历史光辉的瑰宝齐聚高台县博物馆,借助创新的活态展陈,为观众搭建起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开启一场沉浸式的“魏晋穿越之旅”。

10月29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特别支持,甘肃省委网信办、省文物局主办,张掖、嘉峪关、酒泉市委网信办与敦煌研究院、中国甘肃网、凤凰网甘肃频道共同承办的“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高台县博物馆,这里珍藏的着高台骆驼城遗址、许三湾城出土的魏晋墓砖,生动演绎了魏晋人的一天。

这段尘封记忆的重现,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偶然发现。骆驼城镇的农民在开发农田时,不经意间揭开了彩绘壁画砖的神秘面纱,那些斑驳色彩中浮现的古人生活图景,瞬间吸引了文物工作者的目光。此后,随着本世纪初“西气东输”、高速铁路等工程的推进,遗址保护区外又陆续发掘出多座墓葬。高台县迅速组织系统发掘,大量画像砖重见天日。这些画像砖来自结构严谨的魏晋墓葬,其通常由墓道、照墙、甬道、墓室构成,有单室、双室、三室之分,甚至还有一座罕见的四室墓。例如骆驼城苦水口1号砖筑三室墓,前室仿若“厅堂”,用于社交与日常活动;后室则用于存放棺木,承载着逝者的长眠之所,俨然是古人“地下家园”的生动缩影。而墓壁上呈环形排列的壁画砖,宛如一本本翻开的历史相册,每一帧都定格着魏晋时期的生活片段。

承载这些珍贵历史记忆的高台县博物馆,堪称一座“魏晋文化宝库”。它始建于1991年3月,2012年进行新建,并于2015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开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坐落于县城湿地新区水之印广场西南角,汉唐风格的建筑外观庄严肃穆,与馆内珍藏的千年文物相得益彰,散发着浓厚的历史韵味。

作为甘肃省馆藏一级文物最多的县级博物馆之一,馆内现有藏品5028件(3027套),其中一级文物133件,二级文物177件,三级文物425件。在众多藏品中,魏晋墓砖画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星。馆内共收藏425块壁画砖,其中64件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占比近15%,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馆内的核心陈列“古冢丹青——高台魏晋十六国时期墓葬壁画艺术专题”,精心挑选了226件套出土自骆驼城、许三湾的彩绘壁画砖,全方位展示了魏晋时期的社会万象。从《二牛犁耕图》中繁忙的农耕场景,到《牵马、猎犬图》里热闹的丝路商旅;从《女娲图》所体现的神话信仰,到《牛车出行图》彰显的士族风尚,每一块砖都是一页立体的“魏晋生活志”,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为了让这些沉睡千年的砖画真正“活”起来,高台县博物馆别出心裁,以壁画砖历史资料为蓝本,精心制作了一部“魏晋风俗”的短片,并在专题展厅循环播放。短片中,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田野上,《二牛犁耕图》里的农夫已经开始劳作,他双手紧握犁把,扬起鞭子,指挥着两牛奋力拉动直辕犁,翻开湿润的泥土,开启一天的辛勤耕耘,田埂上还挂着晶莹的露水;日头渐高,《牧鹿图》里的牧人梳着发髻,身着交领长衫,手持牧鞭,悠然地赶着鹿群在草原上漫步,清脆的蹄声在空气中回荡;临近正午,《庖厨图》呈现出一片忙碌景象,仆人们穿梭于炉灶与案板之间,忙着宰杀牲畜、准备食材,袅袅炊烟升腾而起,为午后的盛宴做着准备;午后,若是富贵人家,或许会像《牛车出行图》描绘的那样,乘坐着带篷辎车出行,侍从们在车旁小心随行,尽显墓主人的尊贵身份,这也正是魏晋时期“以牛车为贵”社会风尚的真实写照;傍晚时分,劳作一天的人们围坐在《宴饮图》的案前,举杯畅饮,欢声笑语不断,尽情享受着劳作后的惬意时光;而《五马射猎图》中,骑士们架着猎鹰、牵着猎犬,在旷野上策马奔驰,尽显豪迈之气;或是《品茗谈道图》里,士人围坐一起,品着香茗,谈论经史,展现出魏晋时期文人雅士的悠然与闲适。

短片画面与展厅内的实物砖画相互呼应,相得益彰。观众看着屏幕里《牵马、猎犬图》中商旅队伍的前行,转头便能在展柜中看到同款砖画,牵驼人尖顶高帽的精致细节、骏马昂首嘶鸣的生动姿态清晰可辨;看到《朱雀、玄武图》里的神兽形象,身旁陈列的原作砖画中,朱雀昂首舞爪、威风凛凛,玄武龟背隐现、神秘莫测,笔触更加细腻生动。这种“活态影像+实物对照”的创新展陈方式,赋予了原本静止的砖画时间维度,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画中细节,深入理解画里的内涵。比如,通过《二牛犁耕图》,观众可以了解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与发展水平;从《女娲图》的丹砂边框,探究魏晋时期的丧葬文化与祥瑞观念。

这些墓砖画的价值远超其艺术审美本身。它们以简洁流畅的线条、历经千年仍明艳如初的矿物色彩,填补了中国美术史魏晋绘画篇章的空白。画中“一砖一画”的独特构图、生动写实的笔法,更是为后世写意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堪称先驱典范。如今,高台县博物馆通过创新的展示形式,不仅让64件一级文物砖画走出库房,与大众亲密接触,更让观众得以沉浸式领略魏晋时期的社会风貌。在这里,人们能够深切体会到河西地区的民族融合,感受丝绸之路的商贸繁荣,体悟千年前古人“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态度。

倘若你渴望与魏晋时代来一场深度对话,不妨走进高台县博物馆。在“古冢丹青”展厅中,看墓砖画中的故事鲜活上演,聆听千年历史的回响,做一天穿越时空的“魏晋人”,亲身感受那段被定格在青砖之上的鲜活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