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89:348,俄乌伤亡比太惊人,乌前线太惨烈!红军城崩盘倒计时

发布时间:2025-10-30 15:18  浏览量:1

泽连斯基眉头紧皱,红军城前线已成烈焰,俄乌伤亡比早就天差地别,崩盘已入倒计时!撑不住的泽连斯基再次改口,基辅愿意和谈,但有一个问题绝对不能谈。可嘴硬的泽连斯基终究是高看了自己,普京连懂王的面子都不愿给,又岂会在意他。

就在10月28日,在欧洲转了一圈的泽连斯基又一次改变了他对和谈的看法,表示自己愿意同普京在俄、白两国之外的任何地方举行会谈,哪怕是匈牙利也可以。

但是领土问题,免谈!

或许此时的泽连斯基觉得自己很硬气,哪怕是仗打到这个份上,他都可以和普京隔空对线,并且将领土问题作为自己誓死不退的标志。

可红军城、哈尔科夫前线的战况,以及那些通过俄军交还乌军遗体反映出来的双方战损比,就像一面照妖镜,将乌克兰现在面临的最真实状况映照了出来,那就是即便是有欧洲的支持,乌克兰的兵员储备也已濒临枯竭!

2025年1月到10月,俄乌双方总共进行了14次遗体交换,乌克兰方面得到的乌军遗体为13389具,而乌克兰转交的俄军遗体却只有348具,其平均交换比已经达到了38:1。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乌克兰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命的倒下,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乌克兰的未来 。

总之,在这场已经持续3年的武装冲突中,乌克兰已经无可避免地陷入了系统性损失的困境之中。道理很简单,在这场现代化的战争中,适龄劳动力作为重要的战争资源,不仅要维持前线战局的稳定,要向其提供具有战斗力的兵员;还要维持后方军工企业的生产,以及其他领域的运转。

但是由于战争的消耗,前线的兵员损耗只会越来越大,当前线没兵的时候,后方的农民、工人都不得不上前线作战。

而这样一来,势必会破坏后勤供需格局,而后勤跟不上,前线的乌军损失就可能越严重。

即便乌军在前线有北约雇佣兵的帮助,甚至有法国、英国这样的欧洲国家为他训练新兵,但最根本的问题是,北约雇佣兵是为钱打仗,而欧洲国家训练的这些新兵,依旧损失的是乌克兰自己的人。

所以,这必然会陷入一个逻辑死循环,人员不断消耗、生产逐渐停滞,而本该用于武器装备生产和支付士兵军饷的资金就不可避免地会用到阵亡抚恤上。就以2025年被俄军交还的这13000多名阵亡士兵的遗体来说,乌克兰为每一位阵亡士兵至少要花费 42 万美元,算下来仅仅是这一批战场损耗基辅就要花费约55亿美元用于阵亡抚恤。

偏偏乌克兰的人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可钱也没多少,若不是欧洲现在还在支持他,就这消耗红军城不崩盘,泽连斯基政府都得崩盘。

可战争还在继续,俄军正在加速朝红军城中心推进,在外围据点基本被俄军控制的情况下,准备利用特种部队渗透和无人机联合包围的战术,将困守在此的 5500名乌军一口吃掉。

同样在库皮扬斯克方向,俄军集结了至少三倍于乌军的兵力,试图在此地按照普京的要求开辟一个新的军事缓冲区,以防止乌军从两国的北部边境再次发动进攻。

而战争从来就是残酷的,无论是俄军还是乌军,都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对泽连斯基而言,俄军每天都在向前推进,这就是最令他恼火的。哪怕欧洲和美国此时已经对普京最后的石油命脉发动了制裁,可俄军依旧没有停下脚步。

因此,当他喊出乌克兰可以接受谈判,但不接受在领土问题上妥协的时候,普京压根没有兴趣搭理他。反倒是在“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试射成功后,又宣布了“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完成试验的消息。

这就等于是向泽连斯基和欧美传递了明确的信号,就算俄罗斯扛不住了,也要拉着欧洲一起同归于尽。

事实上,今天的俄乌冲突除了双方没有正式宣战之外,该用的招数,该打的地方都已经打了。俄罗斯向全世界暴露了他的虚弱,但这种虚弱不是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而是俄罗斯对整个北约的。

在这种虚弱的现实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到乌克兰利用非对称的无人机、无人艇对俄海军舰艇、装甲部队,以及后方的机场、炼油厂等高价值目标实施袭击。

甚至可以渗透到莫斯科去精准打击俄罗斯的一众高级将领,将俄罗斯的大国脸面按在地上摩擦。可乌克兰得到的却是,每天都在损失的土地、人口和经济,以及一片废墟,满目疮痍。

这场欧洲自21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局部武装冲突,向外界揭示了一个再清楚不过的道理,那就是俄罗斯始终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而乌克兰从始至终都只是欧洲和美国的一枚棋子,即便如今这个棋子确实在战争中打出了一些成绩,可根基已经被打烂的乌克兰,终究只是水中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