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不可能听中国的劝,中国不想干的事情,没人可以“强摁头”
发布时间:2025-05-24 13:36 浏览量:10
普京不可能听中国的劝,中国的战略判断一直很清醒。与此同时,中方不想干的事情,没人可以“强摁头”。
中方领导人日前应约同德国新任总理默茨通电话,通话结束后,德国政府发言人科内柳斯透露了一个细节:通话中,默茨希望中方支持“国际社会的努力”,敦促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停火。
【德国希望中方敦促俄罗斯总统普京同意停火】
中方这边,在通报中就是一句话带过——“双方就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
这一句话的背后,已经表明了我们的态度:中国不想干的事情,没人可以强摁头。
而就在前一天,中法元首也举行了通话。
法国总统马克龙那边的说法是,在俄乌问题上,中法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实现持久、可持续的和平。法国将与中国合作,推动俄乌“立即无条件停火”。
两个欧洲大国先后找上中国,希望中方推动俄乌停火,无疑跟最近俄乌局势的变化有关:美国欲退出斡旋,指望不上了,欧洲急需另外一个大国提供和平的推动力。
由于长期无法有效推动乌克兰的和平进程,因此早在上月底,特朗普就逐渐丧失了对解决俄乌冲突的耐心。他当时就威胁道“若俄乌谈不拢,那么美国将退出斡旋”。
【两个欧洲大国先后找上中国,希望中方推动俄乌停火】
而本月16日俄乌在土耳其的谈判,则几乎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谈判原定于15日举行,但由于乌方不满俄方派出的低级别官员,加上其他意外情况,导致谈判延后了一天才开始。
谈判中,俄方要求乌克兰从乌东四地撤出所有军队,正式承认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和克里米亚这五个地区为俄罗斯领土、放弃加入北约保持中立、并放弃任何战争赔款的要求。
这场谈判最终仅持续两个小时便草草结束,乌方认为俄方的要求“脱离现实”,而俄方代表则在谈判最后撂下狠话称:“如果乌克兰不从四个地区撤军,那么下次乌克兰将从八个地区撤军。”
可以说,这就不是一场谈判。俄方明知乌克兰不会接受自己的条件,而乌方也没指望能跟俄方达成协议,两边就是来互相摊牌的。
【德国新任总理默茨刚和中方通了电话】
谈判结束后,特朗普还与普京进行了通话,两人谈了两个多小时,但最终也没谈出什么结果来。在随后与欧洲国家领导人的视频会议上,特朗普终于首次承认“普京没有停火的打算”。
不久前在接受采访时,特朗普还重申了退出斡旋的警告:如果谈判没有进展,美国将退出,让俄乌自行解决。
他强调:“这场战争本来就是欧洲的事务,那么就应该局限在欧洲范围内来解决”。
然而,俄乌冲突早就超出了“地区冲突”的范畴。
普京意图通过这场胜利重塑现有的国际秩序,在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同时,实现类似于“雅尔塔2.0”的协议,重新划分大国间的势力范围。
抛开这点不谈,客观来讲,在美国退出斡旋后,欧盟单方面的施压基本上没有可能让俄罗斯做出让步。
【特朗普:这场战争本来就是欧洲的事务】
截至目前,欧盟已经对俄罗斯采取了整整17轮制裁,能制裁的基本上都制裁了。
更致命的是,即使特朗普退出斡旋,对普京不再抱有期待,这也并不意味着美国将回到拜登政府的轨道上,恢复批准对乌克兰的大规模军援。拜登时代批准的军援现在还能维持一段时间,但在此之后,恐怕真就要靠欧洲自己了。
所以这个时候欧洲两个大国找上中国,一个提出合作解决俄乌冲突,另一个提出希望中方向俄方施压,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能借助中国对俄罗斯的影响力来迅速结束冲突,避免陷入欧洲与俄罗斯“一对一”的局面,那就再好不过了。
【拜登时代批准的军援还能维持一段时间,但之后恐怕真就要靠欧洲自己了】
诚然,中方的确对俄罗斯存在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快速发展。
在失去西方市场后,俄罗斯经济不得不加速“向东看”。与此同时,随着冲突的长期化,欧盟和之前的拜登政府也不止一次提出,希望中国能够向俄罗斯施压。
但要说中国施压,就能让普京“回头”,那只能说西方对于眼下中俄关系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一直都有自己的理性判断,同时立场也一直以来都没变:保持中立,不向俄罗斯提供军援;但不跟随西方制裁,也不干涉、中断正常的中俄贸易。
至于如何解决俄乌冲突……去年5月,中国和巴西发表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强调对话谈判是解决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
本月13日,也就是土耳其谈判开始3天前,借巴西总统卢拉访华的机会,中巴又发表了关于乌克兰危机的联合声明,呼吁各方为恢复对话创造条件。
总之,在乌克兰问题上,欧洲想要中方做的,并不是中方愿意做的——马克龙对此很清楚,之前也试探过好几次。
所以这次就没提“希望中方向普京施压”,而是强调“中法将合作解决危机”。相比之下,默茨作为新任的德国总理,似乎对此仍缺乏足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