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减持、定增疑云 探路者转型自证路漫漫
发布时间:2025-10-30 10:24 浏览量:1
杀出新天地,越挫越勇真英雄!
作者:岩石
编辑:时完
风品:可乐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身处转型关键期,创始人又减持了。
10月24日晚,探路者公告称,股东王静此前披露的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2025年9月15日至10月24日期间累计减持422.46万股,占总股本0.50%,减持量接近其预披露计划上限。本次减持后,王静持股比从5.17%降至4.67%。由此退出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持并非孤立行为,而是创始人家族近年来持续套现计划的一部分。自2020年起,王静与丈夫、同为创始人的盛发强已多次减持探路者股份。据南方都市报消息,自2020年以来,二人累计套现规模已超14亿元。
实际上,市场也早有预期。2025年1月,盛发强与王静宣布解除一致行动关系,这被一些舆论解读为两人可能淡出探路者的信号。
1
高光低谷 多元化迷途
回望过去,探路者曾拥有无比光明的开局。
公开资料显示,其由盛发强、王静夫妇于1999年创立,2009年作为首批企业登陆创业板。2012年,公司成为中国奥委会供应商,并以14.5%的市场份额超越国际品牌,登顶国内户外市场。
随着影响力不断增强,线下销售渠道持续扩张。历史财报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5年,探路者门店从约200家激增至1300余家,营收从2.94亿元飙至38.08亿元,净利从4400多万元增至2.6亿元。
2015年探路者迎来高光时刻,公司总市值一度触及257.18亿元的历史高点,稳坐“中国户外第一股”宝座。然而,巅峰之下危机暗藏。成功的惯性让企业不再满足专业户外赛道,开启了激进的多元化扩张。
也是2015年,探路者正式启动“户外+旅行+体育”的生态战略构想,意图打造一个围绕用户的产业生态圈。为此,耗资3.5亿元收购易游天下74.5%股权,并投资绿野网、Asiatravel等平台。
这一跨界战略看似前景广阔,实则为公司经营埋下隐患。常言道,术业有专攻,多元经营虽带来新增量遐想,可也是一次全方位的压力测试。首先,挑战管理层认知的边界,能否精准预判赛道潜力与竞争风险;其次考验整个执行体系,能否将战略意图转化为新领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最后考验运营专业性、产品特色性,整体赋能及协同整合力。
纵观整个A股市场,每年的跨界案例不胜枚举,可最终真正成功的却是少数。探路者盲目的多元化很快带来恶果,2017 年因并购标的业绩未达预期,导致计提近 2 亿元商誉减值,公司出现上市后首亏,净利-8485万元。
痛定思痛,2018年探路者启动“瘦身计划”,剥离亏损的旅行与体育业务以图自救,然效果难言多理想,在上年大幅计提商誉减值的情况下,当年亏损仍扩至1.82亿元。
错付误判的代价直接反映在资本市场上:2018年10月公司复权最低股价跌至2.84元,较2015年6月29.24元的历史高点跌幅超90%。
因2017、2018年度连续亏损,探路者于2019年12月发布暂停上市风险提示公告。为“保壳”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卖房卖资产、关闭门店、降本增效等,最终艰难扭亏,避免了退市命运。然2020年,归母净利又亏2.75亿元,创下上市后最大亏额。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认为,总结探路者生态战略失败原因,首先新业务分散了核心主业上的管理精力与研发资源,人才储备与专业能力不足,陷入“两面作战”境地。其次,高端市场核心面料长期依赖戈尔等外部供应商,自身技术壁垒不高,难以与始祖鸟、哥伦比亚等国际品牌正面抗衡。最后,持续亏损吞噬利润,导致公司错过户外高端化转型关键窗口。目前同处国产阵营的凯乐石已稳居高端阵营,与北面等同台竞争。
的确,户外赛道快速迭代、竞争日烈,全力以赴都不一定能做好,何况跨界多元化,最终资源分散、战略失焦,给了竞品分食反超机会,想来令人唏嘘。虽然公司已表明回归初心、聚焦主业,可错失的黄金发展期与激烈变化的市场格局,使其复兴之路并非坦途。
2
商誉减值、利润奶牛变脸
芯片转型冷思考
好在关键时刻迎来转折点。2021年1月,盛发强、王静夫妇让出控制权,具有深厚芯片行业背景的李明入主。随之,探路者管理层经历大规模更替,新团队多数具备科技产业与资本运作背景,这也为公司接下来的二次转型埋下伏笔。
在李明主导下,探路者加速向芯片领域转型拓展。自2021年起,公司以2.6亿元收购北京芯能60%股权,切入Mini/Micro LED显示驱动芯片赛道;2023年又陆续并购韩国G2 Touch与江苏鼎茂等企业,累计投入超6亿元,最终形成“触控芯片 + Mini LED驱动芯片 + 芯片封测”的三位布局。
然从实际业绩看,北京芯能表现并不讨喜,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未能完成业绩承诺。如2022年实际并表收入843.80万元,仅达成承诺目标7030.17万元的12%。
利润方面,北京芯能同期并表扣非息税前净利为-3362.72万元、-7830.08万元和-6371.84万元,持续亏损。而三年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分别为不低于0元、8597.45万元和17201.35万元,均未达标。
2022年至2024年,北京芯能累计亏超2.2亿元,触发业绩补偿条款。据探路者公告,北京芯能三年合计补偿覆盖率为41.98%,补偿金额上限为10906.96万元。补偿金额不足以覆盖亏损。
另一厢,买买买过程中形成了较大额商誉。其中,收购北京芯能(对价2.60亿元)产生商誉1.43亿元,收购G2 Touch(对价3852.02万美元)带来商誉1.67亿元,三次收购合计形成商誉3.24亿元。
由于北京芯能并表后业绩持续不达预期,探路者2022年至2024年间累计对其计提商誉减值1.43亿元。
好在G2Touch表现亮眼,2024年营收1.89亿元,占全年芯片业务收入的85.14%;净利8988.39万元,占总净利的8成还多,堪称公司的“利润奶牛”。然2025上半年遗憾变脸,收入同比下降4.19%至9011.72万元,净利更骤降80.23%,仅剩935.69万元。
追其原因,除公司所述的汇兑损益风险外,日趋复杂的国际宏观环境也需警惕。如2025年10月12日,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中资资产,公司旗下核心资产安世半导体被强制接管。
同时上升到行业视角,芯片业具有技术资金双密集特性,在Mini/Micro LED技术路线仍存变数、行业迭代加速的背景下,探路者若不能建立起可持续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壁垒,也将面临多重风险。
行业分析师王婷研表示,管理层具备芯片背景,但探路者仍属跨界者,芯片业务增长较依赖外延并购,而非内生技术积累。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资本化率仅1.15%,反映出研发成果转化效率偏低,自主技术体系尚未成型。在“户外+芯片”双主业战略下,公司需在技术自主性、资源分配与风险防控间找到平衡点,进而防范重蹈此前多元化失败的覆辙。
3
双主业各有烦恼
19亿定增疑云
不算多苛求,营利双降的最新中报,暴露了双主业战略面临的挑战。2025上半年,探路者营收6.53亿元,同比下降7.82%;归母净利2009.41万元,同比大滑76.50%。
背后两大主业同时承压。报告期内,户外业务品类全线承压:户外服饰收入微降4.83%,户外鞋品下滑22.69%,户外装备大跌42.63%。
2022年至2024年,探路者总营收11.39亿元、13.91亿元、15.92亿元,同比增速22.10%、14.44%。户外业务为11.31亿、12.57亿、13.69亿,尽管芯片业务占比不断提升,“顶梁柱”还是传统主业,但同期增速仅为11.14%、8.91%。
从渠道端看,2025上半年探路者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六大核心区域收入全面下滑,电商渠道同比下降4.57%。
放眼2025年国内户外运动市场,竞争格局日趋激烈,海外高端品牌、国内外新兴品牌加速涌入赛道。探路者既要应对始祖鸟、哥伦比亚等国际大牌的技术压制,又需迎战骆驼、伯希和等本土品牌在性价比与电商渠道上的冲击,压力想来自知。
聚集2025年二季度,探路者营收2.97亿元,同比下降8.73%,环比降幅15.58%;归母净利更是较一季度由盈转亏至-2922.88万元,同比大降304.05%。如此降速难免让人对其业绩后续走势产生疑虑、何时否极泰来?
对于业绩波动,探路者解释称,一是户外业务受市场环境和新品迭代节奏等因素影响,产品销售不及预期,报告期收入下滑,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增加,拖累盈利表现;二是芯片业务发展整体向好,但受汇率波动影响,汇兑损益大幅变动,对业绩形成反向拖累;综合导致本期业绩下降。
客观而言,自2021年易主以来,探路者整体业绩走势可圈可点,除了2022年增利不增收,其余三年均营利双增,且多为双位数增长。也基于此,凸显2025上半年双降的突兀性、反思审视的急迫性。
行业分析师李小敬表示,这不是探路者一家之痛,比如同处中高端运动户外赛道的牧高笛上半年归母净利大降40.35%,其同样提到受市场环境影响、新品迭代节奏等,销售不及预期所致。疫情后运动户外市场需求结构正发生结构性调整,即消费者行为从“冲动型购买”转向“理性化消费”,对高性价比产品需求显著提升,与此同时,由于国内运动户外业渗透率较低,吸引了国外及新兴品牌加速入局,这些品牌通过精准匹配细分场景需求,进一步挤压了探路者所处的中端市场空间。
再看芯片业务,上半年达到1.12亿元,同比增长8.27%,保持增长振奋人心,不过与上年同期590.93%的增速相比,已呈显著放缓态势。且较户外业务体量差距一目了然,一时难左右整体业绩走势。
深入一度分析,尽管芯片业务涵盖多个细分领域,可如上述所言,该板块收入高度依赖韩国子公司G2 Touch,其上半年营收负增、净利骤降自然不是好消息。对此财报提及汇率损益风险时提到,韩国子公司主要客户交易以美元结算,沉淀部分美元货币性资产,受国际地缘政治环境、全球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美元兑韩元及韩元兑人民币汇率可能出现大幅波动,进而导致公司面临汇兑损益的风险,对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至于北京芯能,除了连续三年未完成业绩承诺。今年上半年营收142.05万元,净利亏损3028.37万元,净资产亏损1.98亿元,已呈现资不抵债。
面对双重挤压,探路者战略突围显得尤为紧迫。8月25日公司抛出一份19.3亿元定增预案,却并未能回应外界关切,反因多处细节引发广泛质疑。
首先,募资必要性与公司财务状况不匹配。 截至2025年3月末,探路者账面货币资金6.95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3.35亿元,而有息负债不超2亿元。在现金流充裕的情况下,将募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缺乏足够说服力。
其次,资金投向模糊引发合规性质疑。 据2025年5月公布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募资需专款专用、专注主业。探路者此次既未明确“补流”的具体用途,也未说明如何与服务主业相关联,合规性有待进一步披露。
最后,定价机制存利益输送质疑。 实控人以明显低于市价的价格包揽全部定增份额,客观上强化了控制权,但可能损害中小股东权益。
从更深层次看,探路者的困境代表了传统企业在跨界转型过程中的普遍挑战。想实现真正的双轮驱动而不是被其反噬,考验企业能否在资源分配、技术积累与风险管控间找到平衡点。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户外与芯片,两者在技术逻辑、运营模式和人才体系上跨度大、较难形成协同性。且两业又具有迭代快、投入大、竞争激烈的特点,探路者资源持续向芯片业务倾斜,若该业务不能尽快实现整体盈利并形成规模技术竞争力,需警惕拖累公司整体业绩。若户外主业因资源投入不足而进一步失速,公司或陷“新旧业务双失守”困境。
4
户外+科技、探索融合新边界
自证时间多也不多
当然,敢于变化的本身就代表着希望。问题隐忧之外,探路者的探索动作也值得肯定。比如其正以“智能外骨骼”为支点,试图开辟一个户外科技的新战场。
在2025年秋冬订货会上,探路者发布下肢外骨骼、5G智能户外手表、智能滑雪头盔和悬镜式高清户外影院四款智能户外装备产品,向外界释放了“户外+科技”深融的决心实力。
10月20日,探路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外骨骼产品正处于系统化研发阶段,预计今年年底产品上市销售。
据悉,探路者推出的下肢外骨骼产品,融合了先进材料、多模态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算法,实现了行走辅助、上山蹬地辅助和下坡支撑缓冲三大核心功能。而在产品设计之初,探路者就选择了从材料、结构到控制系统的全面自研路径,体现了对核心技术掌控的重视程度。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 ,占总人口的22.0% 。庞大市场,不断推进着智能化高速迭代,密集推出相关装备可视为探路者寻求突围的积极尝试。从“户外用品提供商”向“户外科技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既是对主业增长瓶颈的突破,也是对差异化竞争路径的培育,显示出较强的市场前瞻性。
此外,一些创新户外配置也吸引眼球。比如5G智能户外手表,其集成了北斗定位、一键报警等功能,强化了户外安全保障;再如智能滑雪头盔与LIVALL合作,具备摔倒检测和SOS求救功能,展现出探路者在打通科技与户外生活边界方面的努力。
整体来看,与之前“户外+旅行+体育”多元化相比,探路者此次“户外+科技”融合更贴近企业核心能力、路径更清晰聚焦更专业,若能锚定市场痛点、持续深耕、卡位趋势,杀出一片新天地,提振主业改善业绩也未可知。
不过,理性而言,智能户外装备目前仍属小众市场,且从产品到业绩往往有一道鸿沟待跃。创新产品能否真正转化为可持续的营利增长,仍需市场来检验。
转型路漫漫,上下而求索。问题在于,时间不等人、市场不等人,看看双降的中报、转亏的季报、减持的创始人,留给探路者的价值自证时间还有多少呢?
一时成败难论英雄,期待越挫越勇,天助自助者!
本文为首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