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大藏·吐鲁番 | 文保天团“硬核”护城,千年故城聚拢人心

发布时间:2025-10-29 19:56  浏览量:1

交河故城的文物保护员古丽拜克热·买明已是家中自祖父、父亲之后的第三代文保员。在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的童年记忆里,交河故城曾是一个大且好玩的地方。古丽拜克热也不例外。20世纪90年代,考古学家进入交河故城开展挖掘、保护工作。她的母亲负责给考古工作者送饭。古丽拜克热看到工作人员手中各式各样新奇的设备、专业的工作服,对考古、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唐西域记》残卷

古丽拜克热求学时,不少村民思想落后,对女孩上学持有偏见。父亲买明·热合曼反驳这些村民:“女孩不仅要读书,而且读得越多越好。以后在交河故城工作,要有知识、有文化。”在交河故城做文保员,买明·热合曼见识了国内外的游客,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世界之大,更加坚定孩子们要多读书、多了解自己的家乡,多走出去看看。

她一直读到研究生。

村民们受古丽拜克热一家影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大学接受教育。“对交河故城不只有城池本体以及崖体的抢救性保护。交河故城早在十年前就安装了环境监测预警平台,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看到遗址每时每刻的状态,抢救预防并重。而我也专注于研究交河故城与周边村落的关系,这也是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丽拜克热说,人文关乎传承。未来的保护工作,需要更多见过世界之大的年轻人参与。

艾孜哈尔·艾合拜尔曾在博物馆当过讲解员,如今是交河故城商旅投工作人员,负责“夜游交河”项目实景演出的演职工作。通常,艾孜哈尔会提前10分钟赶到大佛寺广场,换上僧侣服饰。晚上10点,他在长笛、少数民族乐器热瓦普、萨塔尔的乐声中出场;双手合十、怀抱经卷,浅吟轻诵。此刻,时间不再是线性的。

他曾遇到过一名外国女游客,演出结束后,她注视着佛龛上用数字投影投出的佛像,久久不愿离去,似乎在同历史对望。末了,她很诚挚地同艾孜哈尔道谢。那一刻,艾孜哈尔感觉交河故城走进了人们心里。“今年,项目会在灯光效果和数字投影上继续发力,在不影响遗址保护的基础上,把演出做得更沉浸。”他说。

从交河故城南门遗址向前走不多时,就会看到一小片绿洲。

这是一种蔓生植物,叫刺山柑,俗称“野西瓜”。白天,古丽拜克热研究野西瓜、骆驼草等植物对交河故城本体的影响。入夜,艾孜哈尔会向游客热情地介绍:“这是一种中医药材,具有祛风止痛、除湿散寒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