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老人洗澡突发心衰!医生紧急提醒:冬季这4件事千万别做!
发布时间:2025-10-29 19:11 浏览量:1
►
本文174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上周六,65岁的张大爷像往常一样洗了个热水澡。
可刚擦干身体,还没来得及穿衣服,人就突然晕倒在浴室。家人赶紧拨打120,医生赶到后紧急抢救,诊断为急性心衰。
“洗个澡也能洗出命来?”不少人听完都瞪大了眼。其实,类似的事件在冬季急诊科并不少见,尤其是老年人,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医生提醒:洗澡并不是罪魁祸首,但65岁后,尤其在天气变冷时,有4件事一定要特别留神。
冬天洗澡,很多人喜欢一下子钻进热水里,图个“舒坦”。但这时候,皮肤血管会迅速扩张,血压骤降,心脏为了维持血流,会剧烈跳动,增加负担。
如果原本就有冠心病或心功能不全,这一下就可能诱发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严重时甚至出现心衰、晕厥。
正确做法是:洗澡前在浴室开暖风,加热5-10分钟,再脱衣服洗澡。洗澡水温控制在37℃-40℃为宜,不能太烫。
很多老人习惯早上出门锻炼,认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冬季清晨,气温低、空气干冷,血管收缩强烈,血压波动大,极易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数据显示:冬季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期,65岁以上人群风险增加约30%。
医生建议:冬天锻炼最好安排在上午9点以后,气温回升后再出门。出门前戴好帽子、围巾,避免冷风直吹头面部。
很多老人感冒后觉得“忍忍就过去了”,但感冒病毒会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增加心脏负担。
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群,感冒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诱发病毒性心肌炎或心衰。
若发现感冒后出现气短、咳嗽加重、下肢浮肿、夜间憋醒等症状,一定要警惕,及时就医。
很多老人有夜尿问题,夜里起来时不愿开灯、不穿衣服就急着去厕所。可这个时候,从温暖的被窝出来,骤然接触冷空气,血管突然收缩,心率飙升。
有研究指出,冬季夜间猝死事件中,有约四成为起夜时诱发。
医生建议:起夜前先在被窝里活动手脚1-2分钟,穿好衣服再下床。如有严重夜尿问题,也应就诊评估是否为前列腺问题或糖尿病引起。
相较年轻人,老年人身体的“调节系统”逐渐减弱。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血管弹性变差,加上多病共存,一点小刺激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比如,一场感冒、一次洗澡、一次情绪波动,都可能成为心衰的导火索。
慢性心力衰竭,在我国65岁以上老人中发病率超过5%。一旦发生,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影响寿命。
有些老人常说“最近老觉得累”“走几步就喘”,总以为是年纪大了,其实可能是心衰的表现。
医生提醒,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别再拖延:
走路、上楼梯气喘明显加重
平躺就胸闷,非得坐起来喘口气
夜里频繁憋醒、咳嗽
脚踝、小腿浮肿明显
体重短期内快速增加
这些都提示可能存在心功能减退,应尽早心脏彩超检查,明确诊断。
“洗澡洗出病”不是危言耸听,尤其对本身就心功能不好的老人来说,任何一次冷刺激,都可能成为心衰的“导火索”。
但这不代表要过度恐慌。只要掌握正确做法,养成良好习惯,65岁后依然可以安全过冬、健康长寿。
别拿年龄当借口,也别忽视身体发出的“暗号”。
参考资料:
[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2021版)》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