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文化常识,建议成年人收藏!

发布时间:2025-10-29 19:09  浏览量:1

儒家思想(行测高频)孔子:核心 “仁”“礼”,主张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弟子编撰《论语》记录其言行孟子:提出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 “性善论”,著作《孟子》荀子:主张 “性恶论”“礼法并施”,强调 “制天命而用之”,著作《荀子》四书五经: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为《诗》《书》《礼》《易》《春秋》道家思想老子(李耳):主张 “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著作《道德经》(《老子》)庄子(庄周):提倡 “逍遥游”“齐物论”,著作《庄子》(含 “庖丁解牛”“邯郸学步” 等典故)法家思想韩非子:集法家大成,主张 “法治”“中央集权”,著作《韩非子》(含 “守株待兔”“自相矛盾” 等典故)商鞅:主持 “商鞅变法”,强调 “重农抑商”“军功爵制”先秦文学散文: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诸子散文(《论语》《孟子》)楚辞:屈原代表作《离骚》(“骚体” 源头),宋玉《九辩》汉唐文学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唐诗: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盛唐李杜(李白 “诗仙”、杜甫 “诗圣”);中唐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琵琶行》《长恨歌》);晚唐李商隐、杜牧(“小李杜”)宋元文学宋词: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元曲: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并称 “元曲四大家”明清文学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儒林外史》(吴敬梓,讽刺小说);《聊斋志异》(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集)近现代文学鲁迅:《呐喊》(含《孔乙己》《阿 Q 正传》)、《彷徨》《朝花夕拾》茅盾:《子夜》(中国现代工业题材小说先河)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沈从文:《边城》(湘西风情题材)科举制度(核心考点)起源:隋朝(隋炀帝设进士科),废除:清朝光绪年间(1905 年)考试层级:院试(县级):考中为 “秀才”乡试(省级,三年一次):考中为 “举人”,第一名 “解元”会试(国家级,乡试次年):考中为 “贡士”,第一名 “会元”殿试(皇帝主持):考中为 “进士”,分三甲(一甲:状元、榜眼、探花)官制常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为吏(官员任免)、户(户籍财政)、礼(礼仪科举)、兵(军事)、刑(司法)、工(工程)常见官职:丞相(百官之首,唐后称 “宰相”)、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守(地方行政长官,宋后称 “知府”“知州”)天文历法干支纪年:十天干(甲 - 癸)+ 十二地支(子 - 亥),60 年一循环(如 2024 年为甲辰年)十二生肖:对应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计时单位:一天 12 时辰(1 时辰 = 2 小时),子时(23:00-1:00)为一天起点;1 时辰 = 8 刻(1 刻 = 15 分钟)四、传统艺术形式书法艺术楷书四大家:颜真卿(《颜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赵孟頫(《胆巴碑》)行书: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草书:张旭(“草圣”,《肚痛帖》)、怀素(《自叙帖》)绘画艺术顾恺之(东晋):《洛神赋图》,“画绝” 之称吴道子(唐代):“画圣”,擅长佛道画,《送子天王图》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描绘汴京(今开封)市井生活元四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吴镇、倪瓒、王蒙戏曲艺术京剧:国粹,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代表剧目《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昆曲:“百戏之祖”,代表作《牡丹亭》(汤显祖)地方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黄梅戏(《天仙配》)、评剧(《刘巧儿》)传统节日(习俗 + 诗句对应)春节(正月初一):贴春联、守岁、拜年;诗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宵节(正月十五):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诗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清明节(公历 4 月 5 日前后):扫墓祭祖、踏青;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端午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纪念屈原,诗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文秀)中秋节(八月十五):赏月、吃月饼;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重阳节(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赏菊花;诗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二十四节气(顺序 + 核心特点)口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关键节气:春分 / 秋分:昼夜平分夏至: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芒种:麦类成熟,农事繁忙小满:麦类灌浆,籽粒渐满礼仪常识稽首:最重礼仪,头触地停留片刻(用于君臣、祭祀)顿首:头触地即起(用于平辈、下级对上级)作揖:双手抱拳拱手,对长辈高揖(手举过额),平辈平揖(手与胸齐)日常习俗称谓:谦称(“鄙人”“拙荆”“犬子”)、敬称(“阁下”“令尊”“令郎”)避讳:古代对君主、长辈名字避用(如唐太宗李世民,“民” 改称 “人”)服饰:汉服(交领右衽)、清代旗袍;官员服饰 “补子”(文官绣鸟,武官绣兽,如一品文官仙鹤、一品武官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