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昌五条》精准发力 畜牧业稳中有进
发布时间:2025-10-29 09:51 浏览量:1
近日,在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校场湖村养殖户马明亮家的挤奶大厅,现代化的挤奶设备正有序运转,工人们对奶牛进行细致的清洁消毒。套上挤奶器,随着机器的嗡鸣声,洁白的牛奶顺着管道缓缓流入储奶罐,整个过程高效又卫生。
马明亮介绍:“通过‘昌五条’政策已引进西门塔尔牛100头,计划申报补贴资金12万元,后期计划再引进100头,如果政策能够延续,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昌吉州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为帮助畜牧业养殖加工主体纾困,州党委、人民政府在自治区《稳定肉牛肉羊及奶产业发展九条政策措施》基础上,专项出台《昌吉州稳定和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扩大纾困覆盖面,并取得积极成效。
畜牧业作为昌吉州的传统优势产业,在保障区域食物供给、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与发展要求提升,畜牧产业品种结构不优、效益偏低等弊端逐渐显现。在此背景下,《昌五条》应运而生,为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年初,我们多次召开专题会,在自治区《稳定肉牛肉羊及奶产业发展九条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向各县(市)、昌吉国家农高区,以及州财政局、州市场监管局、州司法局等17个部门单位征集意见,进行多轮修改完善后,制定了《昌五条》,确保了政策的可操作性、实效性。”昌吉州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强华介绍了《昌五条》诞生的过程。
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4日,昌吉州出台“昌五条”,含肉牛养殖补贴、肉羊养殖补贴、良种繁育补贴、养殖加工贷款贴息、骆驼养殖补贴五项内容,是自治区“牧九条”的补充政策。二者分工明确:“牧九条”侧重产业链中后端及宏观调控,“昌五条”聚焦前端品种优化,互补填补空白,共促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印发后,昌吉州农业农村局迅速拟定《实施方案》并印发。
政策发布以来,养殖主体饲养积极性有所提振,共引进生产母牛1410头、生产母羊4450只、种公驼80峰,开展人工授精服务17万头只,预计首批申报补贴资金852.7万元左右。
同时,上半年通过“开门红”政策带动22家大型监测户外购生产母牛3213头、生产母羊5902只,拨付补贴资金819.66万元,预计政策实施期内,新增符合调查统计监测“升规纳统”规模养殖场10家,新增牛羊出栏15万只。春节后,骆驼陆续产犊,养殖户进入投保期,同时撬动贷款,推动骆驼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区、州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养殖主体扩大养殖规模的积极性明显提升,畜群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能繁母畜存栏基本盘趋于稳定。
2025年前三季度,昌吉州肉牛、家禽出栏保持增长态势,分别达21.78万头、1078.29万羽,同比增长11.74%、9.98%,肉羊出栏扭负转正,达132.26万只、同比增长1.04%,畜牧业生产态势向好。
“《昌五条》不仅是应对当下畜牧业困境的务实之举,更是着眼长远,推动肉牛、肉羊、骆驼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抓手。”李强华表示,昌吉州通过政策措施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企业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全州畜禽产品供应的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