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润心 思政铸魂
发布时间:2025-10-29 05:40 浏览量:1
转自:天津日报
在新课标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科教学真正承载德育功能,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其中,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作为传承文化、涵养品格的关键载体,却常面临“思政元素难挖掘、育人目标难落地”的困境——不少课堂仍停留在“划情节、记人物”的浅层阅读,未能将名著中的精神养分转化为学生的成长力量,更缺乏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基于此,我们团队探索研发了“经典润心・思政铸魂”名著导读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该策略以新课标为遵循,明确“每学年引导学生精读两三部名著”的基础目标,核心是构建“三环六步法”教学模式:“导”“读”“评”三环环环相扣,“六步”层层递进,让名著阅读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让思政教育自然融入文本解读。
“导”是激发兴趣的起点,旨在打破学生与经典的“时空隔阂”。教师首先精选契合学生认知的名著,再借助信息技术整合背景知识:阅读《骆驼祥子》,剪辑老电影片段展现旧北京风貌。读《论语》时,组织“孔子课堂”情景剧,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走进”文本。在代入感中,学生萌发探究欲望,为深度阅读埋下伏笔。
“读”是深化理解的核心,注重“文学味”与“思政味”的同频共振。将教材推荐的12部名著按体裁分类,设计“精读+略读”的分层阅读方案:如《红星照耀中国》需精读“红军长征”章节,感受信仰力量。同时,围绕思政主题设计任务,品《艾青诗选》时,组织“诗句中的家国”专题研讨。学生小组讨论分享,既建构了整本书的阅读逻辑,更在文本细品中领悟了名著承载的价值准则,思政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评”是成果升华的关键,强调“过程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我们搭建“小组成果展示平台”,学生或以PPT(幻灯片演示文件)呈现《水浒传》的“侠义与愚忠”的分析,或用情景剧演绎《简・爱》所蕴含的“自尊与平等”精神。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三维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阅读笔记,更看重他们在讨论中展现的价值判断,让文学教育与思政教育真正融为一体。
策略带来显著改变:学生真正爱上了名著阅读,教师找到了开展名著导读的“金钥匙”。更重要的是,它不仅推动了学校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更为其他学科落实课程思政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以“润心”之法引导学生亲近经典,以“铸魂”之志挖掘文本思政价值,才能让名著阅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养分”,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文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