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硬刚白俄!授权击落入侵气球,还无限期关闭全部陆路口岸

发布时间:2025-10-28 20:12  浏览量:2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最近欧洲边境上出了件挺让人意外的事,,立陶宛突然明确表态,只要有气球敢再闯入自己的领空,边防部队将直接实施击落。

不光如此,该国还彻底关闭了与白俄罗斯的全部陆路口岸,并且没有公布重新开放的时间。

一个看似普通的气球,为何能让两个邻国闹到这般地步?立陶宛这波强硬回应,到底是一时冲动,还是早有预案?

其实关注这阵子动态的人都清楚,立陶宛和气球之间的矛盾早有积累。

10月26日至27日夜间,维尔纽斯国际机场再次出现状况,机场突然暂停运营数小时,原因依旧是雷达监测到有气球正朝着机场方向飞行。

常坐飞机的人都懂,航班临时停飞有多让人闹心,原本该起飞的旅客只能在候机厅里等待,即将落地的航班甚至要掉头备降其他机场。

而这已经是立陶宛领空连续第三晚、近期第四次因为气球侵扰中断空中交通。

这样的情况多来几次,别说旅客,连机场工作人员都快承受不住,不少人规划前往立陶宛的行程时,都会忍不住多问一句“现在飞过去靠谱吗?”

偏偏这次10月26日至27日的夜间停运,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立陶宛国家危机管理中心随后迅速表态,为应对持续的气球侵扰,决定无限期关闭与白俄罗斯的全部陆路口岸。

或许有人会认为关闭边境是临时起意,实际并非如此,早在10月24日,立陶宛总理因加·鲁吉尼埃内就已公开通报。

有大批用于走私的气球从白俄罗斯境内向立陶宛方向发射,当时维尔纽斯和考纳斯两大主要机场就曾临时关闭。

结果仅过一天,10月25日夜间,立陶宛又接到新的气球发射报告,维尔纽斯机场空中交通再次中断,该国当即决定先临时关闭与白俄罗斯仅剩的两个仍在运营的陆路口岸。

从临时关闭到无限期关闭,从暂停机场运营到明确授权击落气球,立陶宛的态度一步步强硬,本质上是对气球反复侵扰的耐心已经彻底耗尽。

可能有人会疑惑,不就是几个气球吗?至于如此大动干戈?实际上这些气球并非无害。

早在10月初,立陶宛就曾多次报告,发现有携带走私香烟的气球借助风向跨越边境,这类行为不仅扰乱了当地烟草市场,还涉嫌违法。

10月5日和21日,立陶宛更是两次为防范气球侵扰,不得不关闭维尔纽斯上空的领空,直接导致数十架航班停飞,大量旅客的行程被彻底打乱。

有人原本要赶去参加重要会议,有人计划探亲,最后都只能被迫修改机票、退还酒店,麻烦重重。

算下来,近一个月时间里,气球侵扰就没断过,从最初的偷偷运输走私品,到后来直接逼停机场。

事件性质早已改变,立陶宛认为这是在挑战本国领空安全,反应激烈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立陶宛的地理位置,本身就让它对边境安全格外敏感,该国与白俄罗斯之间有着长达680公里的边境线,旁边还紧邻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飞地。

这块飞地本身就是地缘层面的敏感区域,立陶宛夹在中间,对边境上的任何异常动向本就保持高度警惕。

今年9月,俄罗斯无人机侵犯波兰领空事件发生后,立陶宛内政部长孔德拉托维奇就曾明确表示,若立陶宛遭遇类似挑衅,会立刻关闭与白俄罗斯的边境。

如今气球一次又一次闯入领空,正好触碰了立陶宛的安全红线,之前的表态也就顺着这一事件落到了实处。

面对持续升级的局势,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也没有观望,直接敦促政府尽快制定进一步应对措施。

不仅要考虑延长边境关闭期限,还计划对俄罗斯加里宁格勒飞地的过境运输实施限制。

立陶宛总统办公室发布的声明中,更直接将近期的气球事件和机场停运定性为针对本国的混合攻击。

所谓的混合攻击,指的是不通过传统军事手段,而是依靠走私、干扰交通等非军事方式扰乱对方社会秩序。

也正因为如此定性,立陶宛才认为单纯防守不够,需要用对称与非对称相结合的手段回应,授权击落气球就是其中重要一步。

更值得留意的是,立陶宛此次遭遇的气球问题并非孤立事件,自从今年9月波兰被俄罗斯无人机侵扰后,欧洲多个国家都陆续报告过可疑空中目标。

德国发现过不明无人机,丹麦也监测到异常气球,这些情况叠加在一起,让国际社会对俄罗斯及其盟友可能实施的混合行动越发担忧。

而立陶宛此次的气球侵扰事件,被不少人看作是这一系列安全事件的延续,也让欧洲东部的安全氛围变得更加紧张,毕竟边境矛盾一旦升级,很可能波及周边更多国家。

不过依赖两国边境贸易的中小企业,货物运不过去,订单无法交付,资金周转都成了难题。

这场由气球引发的对抗,早就不只是简单的领空争议,已经牵扯到民生、经济等多个方面,最终受影响的还是普通百姓和小商家。

梳理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从10月初首次发现走私气球,到10月内四次因气球问题停飞机场,再到如今授权击落气球、无限期关闭边境,立陶宛与白俄罗斯的矛盾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

有时候看似不起眼的小麻烦,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很可能逐渐演变成影响两国关系的大问题。

而对欧洲而言,如何应对这类非传统安全威胁,如何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恐怕还需要仔细琢磨。

毕竟邻里之间的问题,终究要找到稳妥的方式解决才行,从目前局势来看,立陶宛的强硬态度短期内可能不会改变。

白俄罗斯方面也尚未给出明确的妥协信号,双方的对峙或许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但无论如何,冲突升级最终只会带来更多损失,如何通过沟通化解分歧、避免矛盾进一步扩大,才是对两国乃至整个欧洲都更有利的选择。

毕竟在全球化背景下,邻国之间的联系早已密不可分,一味对抗不如寻找共赢的解决方案,这不仅能减少民生困扰,也能为区域安全稳定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