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气球为“混合攻击”!立陶宛出狠招,俄飞地运输要受限?
发布时间:2025-10-28 16:33 浏览量:2
在本月26号到27号的晚上,立陶宛维尔纽斯国际机场突然停了好几小时。
不是设备坏了,也不是天气差,是监测到有气球往机场方向飞。
这事儿刚过,立陶宛就宣布,要无限期关停和白俄罗斯的所有边境口岸。
连续三天出领空问题,换谁都得绷不住,立陶宛这步棋,看着急,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
这事得从10月24号说起,那天立陶宛总理因加・鲁吉尼埃内直接通报,说有大批“走私气球”从白俄罗斯飞过来。
结果就是,维尔纽斯和考纳斯两个主要机场全停了,好多人原定的行程全乱了。
后来查了下数据,那天光取消的航班就有32架,差不多4500个旅客被困,有的在机场等了快8小时,连口热饭都不好找。
本来想觉得立陶宛当时是不是反应太敏感,但后来看后续发展,才发现这只是开始。
到了10月25号晚上,又有新的气球消息传来。
维尔纽斯机场刚恢复没多久,空中交通又断了。
这次立陶宛没再等,直接把和白俄罗斯仅剩的两个还在运营的边境口岸给临时关了。
这步操作挺关键的之前还只是盯着天上的气球,现在连地面通道都堵了,等于从“只防空中”变成了“空陆一起防”。
但谁也没想到,这临时关闭,没过一天就变成了“无限期”。
10月26号夜里的气球事件,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维尔纽斯机场监测到至少一个气球靠近,运营被迫暂停4小时。
这已经是连续第三晚、近期第四次因为气球的事中断空中交通了。
立陶宛国家危机管理中心直接拍板,把之前的临时封关改成“无限期”,所有和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全关了。
有人可能觉得,不就是几个气球吗?至于把边境全关了,其实不然。
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后来直接说,这些气球事件加上机场停飞,就是“对白俄罗斯的混合攻击”。
可能有人听不懂“混合攻击”是啥,简单说就是不用常规武器,用气球这种非常规的方式搞事,既能骚扰又能试探底线。
瑙塞达还说,对付这种事,不能只用一种法子,得“对称和非对称结合”来回应。
更值得注意的是,瑙塞达还让政府赶紧拟后续措施,不光要延长边境关闭时间,还要研究限制俄罗斯加里宁格勒飞地的过境运输。
搞不清的人可能不知道这飞地的重要性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在欧盟里头的一块地,70%的货物都得从立陶宛过。
真要是限制了,俄罗斯往这飞地运东西就麻烦大了。
立陶宛这招挺狠的,等于捏住了俄罗斯的一个小把柄。
其实早在今年9月,波兰遭俄罗斯无人机侵扰后,立陶宛就有过预警。
当时立陶宛内政部长孔德拉托维奇就说,要是立陶宛遇到类似情况,肯定会立马关边境。
现在看来,当时说的不是空话,这次气球事件,正好把之前的预警变成了实际行动。
立陶宛这事儿,看着是单个国家的问题,其实放在整个欧洲东部来看,一点都不孤立。
9月波兰无人机事件之后,欧洲好几个地方都出现了可疑空中目标。
10月20号,拉脱维亚说有不明气球进了东部领空;10月23号,爱沙尼亚也监测到类似的东西。
这三个国家都挨着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相当于欧盟的东大门,接连出事,欧盟能不担心吗?
而且立陶宛的地理位置本身就特殊,和白俄罗斯有680公里的边境线,旁边还有俄罗斯戒备森严的加里宁格勒飞地。
边境一关,不光是人过不了,货物也断了。
2022年的时候,立陶宛和白俄罗斯的贸易额有12亿欧元,现在口岸全关,那些做进出口生意的企业肯定受波及。
欧盟这边也头疼,一边要考虑安全,一边又得顾着贸易,想平衡可不容易。
边境关了之后,立陶宛也没闲着,又加派了200名边防人员,还用上了无人机和热成像设备巡逻。
很显然,他们怕的不只是气球,还怕有其他渗透的方式。
毕竟“混合攻击”的套路多,防住了天上的气球,还得防着地面的其他情况。
如此看来,这气球事件表面是小摩擦,其实是欧洲东部地缘博弈的缩影。
立陶宛的反应,既是对自己安全的保护,也是给欧盟其他东部国家提了个醒。
现在北约还没就这事发表统一说法,但波罗的海三国已经呼吁北约加强东部的空中监控了。
欧盟那边,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也说要评估这事,不排除用制裁回应。
说到底,这次事件暴露了欧盟东部边境在“非传统安全”上的短板。
以前可能更关注传统的军事威胁,现在面对气球这种“低成本、高骚扰”的手段,应对起来还不够熟练。
要是后续欧洲再出现类似的可疑空情,说不定更多东部国家会学立陶宛,把边境管控再收紧。
欧洲东部的安全格局,怕是要因为这几个气球,迎来新一轮的调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