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的 56 个场景:一幅画里的北宋烟火气
发布时间:2025-10-27 03:48 浏览量:2
【产学研视点】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纵 24.8 厘米、横 528.7 厘米,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市井生活的生动缩影。画卷里藏着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百态,褪去专业分析,单看这 55 个场景,便能真切触摸千年前的人间烟火。
分镜 1:初春郊野,薄雾笼罩,远山含黛,一队驮运货物的骡马正沿石板路缓缓前行,赶车人披着蓑衣吆喝。
分镜 2:溪流潺潺,木桥横跨,几位农人担着锄头归家,岸边杨柳抽出新枝,远处茅舍炊烟袅袅。
分镜 3:官道驿站,几匹骏马拴在木桩上,驿卒正给马匹喂料,两位信使手持文书匆匆交谈,背后有歇脚的商旅。
分镜 4:村口集市雏形,货郎挑着担子摇着拨浪鼓,几个孩童围着看热闹,妇人在旁驻足询问价格,摊位上摆着布匹和农具。
分镜 5:汴河码头,几艘漕船停靠岸边,纤夫弓着身子拉纤绳,脚夫扛着粮袋往来穿梭,管事站在船头清点货物。
分镜 6:河岸边茶馆酒肆,幌子迎风飘扬,客人在二楼凭栏远眺,小二端着酒壶穿梭席间,船工坐在石阶上歇脚饮酒。
分镜 7:虹桥近景,拱桥如长虹卧波,桥上行人摩肩接踵,商贩占道经营,挑夫扛担穿行,桥下商船正放倒桅杆准备过桥。
分镜 8:桥头算命摊,老道手持幡子写着 “铁口直断”,一位书生模样男子正虔诚求卦,旁边有人围观等待,背景是鳞次栉比的店铺。
分镜 9:绸缎庄内,掌柜正用尺子丈量布匹,两位侍女捧着锦缎展示给富绅家眷,货架上堆叠着各色绫罗绸缎,柜台上算盘和账簿整齐摆放。
分镜 10:铁匠铺前,老铁匠抡着大锤打铁,火星四溅,学徒拉风箱鼓风,铁砧上放着待锻的农具,墙角堆着成品镰刀锄头。
分镜 11:包子铺蒸笼冒着热气,伙计端着托盘给客人送包子,掌柜在柜台收钱,几位苦力蹲在门口捧着碗吃包子,蒸汽用虚线勾勒。
分镜 12:药铺柜台后,郎中正在碾药,药童按药方抓药称重,药柜上摆满贴着标签的药罐,几位病患坐在长凳上候诊。
分镜 13:汴河游船,富家子弟在船舱内抚琴,歌女伴唱,船娘摇橹,两岸柳树依依,远处虹桥隐约可见,船篷雕花木窗精致。
分镜 14:码头脚夫市场,数十位苦力聚集等待雇主,有人举着 “扛运” 木牌,工头拿着账簿点名分派活计,背景停靠着待卸货的商船。
分镜 15:剃头挑子旁,理发师正给顾客刮脸,另一人坐在凳上等待,挑子一头是热水铜盆,另一头是工具箱,墙上挂着毛巾。
分镜 16:书画摊前,老秀才提笔写字,几位文人围观品评,摊上摆着卷轴和砚台,一位孩童好奇地指着字画,摊主在旁介绍。
分镜 17:州桥大街,四匹马拉的官轿正通过,轿夫步伐稳健,两侧差役手持 “肃静”“回避” 牌开路,行人纷纷避让,街边店铺门窗紧闭以示恭敬。
分镜 18:珠宝行柜台,掌柜用镊子夹起玉佩展示给富商,夫人用放大镜细看,学徒捧着首饰盒侍立,货架陈列玉镯、金钗,柜台铺红绒布。
分镜 19:杂耍表演,艺人倒立在叠起的八仙桌上,孩童钻圈,另一人抛接瓷碗,围观人群三层外三层,有人踮脚张望,有人拍手叫好。
分镜 20:私塾内,先生手持戒尺端坐讲台,学童们摇头晃脑背书,一人打瞌睡被先生用粉笔头砸中,窗外有蜻蜓飞过。
分镜 21:绸缎庄绣娘作坊,七八位绣娘围坐绣架前刺绣,各色丝线缠绕在绷子上,掌柜妇人巡视指点,成品屏风上牡丹图案栩栩如生。
分镜 22:官驿马厩,马夫给骏马刷毛,兽医检查马蹄,几匹驿马拴在石槽边饮水,远处驿卒正备鞍,墙角堆着草料。
分镜 23:夜市小吃摊,灯笼高挂,摊主现做糖画,孩童举着糖人舔食,卖馄饨的挑子冒着热气,几位书生围坐矮桌饮酒论诗。
分镜 24:城门守卫,士兵身披铠甲手持长矛站岗,城门官查验通关文牒,商旅赶着骆驼队进城,城门洞上方刻有 “汴梁门” 匾额。
分镜 25:瓷器工坊,工匠正拉坯制陶,转盘飞速旋转,旁边架子上摆着待上釉的碗碟,老师傅用毛笔给瓷瓶画青花缠枝纹。
分镜 26:绸缎庄染坊,工人将布匹放入染缸搅拌,晾晒的彩色绸缎在竹竿上随风飘动,掌柜记录染色批次,学徒搬运染料桶。
分镜 27:说书棚内,说书先生手持醒木拍案,听众屏息凝神,茶博士提着茶壶添水,棚外有人探头张望,桌上摆着瓜子花生。
分镜 28:道观祈福,道士焚香诵经,香客跪拜神像,孩童在香炉前插香,功德箱上贴 “乐善好施”,院中古柏苍劲。
分镜 29:制伞作坊,工匠用竹篾扎伞骨,妇人缝伞面,成品油纸伞挂满墙壁,学徒给伞面刷桐油,地面散落竹屑。
分镜 30:马市交易,马贩牵着骏马展示给买家,兽医掰开马嘴看牙口,孩童躲在大人身后摸马鬃,背景有骡马成群。
分镜 31:豆腐坊,磨盘转动,豆浆顺着石槽流下,主妇用布包滤豆渣,灶台铁锅煮豆浆,屋檐下挂着豆腐干。
分镜 32:杂技班驯兽,艺人指挥猴子骑车,老虎钻火圈(火圈用虚线表现),黑熊站立作揖,观众扔铜钱打赏,班主拱手致谢。
分镜 33:汴河漕运指挥,官员站在高台挥动令旗,漕工们协调推拉船只过闸,闸门缓缓升起,水面泛起漩涡,岸边堆放漕粮麻袋。
分镜 34:虹桥集市,商贩占道搭棚,卖花姑娘篮中插满牡丹芍药,糖画艺人捏出龙凤造型,算命先生罗盘转动,人群摩肩接踵。
分镜 35:皇家祭祀彩排,太常寺官员带领乐师调试编钟,礼生演练跪拜礼,旌旗仪仗排列整齐,太庙屋檐下挂着祭祀礼器。
分镜 36:民间舞龙,二十人抬着布龙穿梭街巷,龙头高昂喷水(水线用虚线),孩童举灯笼跟随,商铺掌柜点燃鞭炮助兴。
分镜 37:官船押运贡品,舱内堆满丝绸瓷器,押运官手持令牌巡视,水手站在船舷瞭望,船帆上写着 “奉旨押运”,水面鸥鸟追随。
分镜 38:书坊刻书,雕版工匠执刀在梨木版上刻字,学徒刷墨拓印,书架摆满线装书,掌柜正在装订《论语》,墙角堆着待售书册。
分镜 39:元宵灯会,游人手提走马灯,猜灯谜摊位前聚集文人,宫灯上绘着历史典故,舞狮队伍穿过灯海,烟花用放射状线条表现。
分镜 40:城外送别,亲友在长亭摆酒饯行,书生抱拳作揖,仆从挑着书箱等待,柳枝依依,远处驿马扬蹄而来,天空雁阵南飞。
分镜 41:画舫雅集,文人墨客在汴河画舫上题诗作画,案几铺展宣纸,一人挥毫写《清明上河图》观后感,琴师弹奏古筝,侍女烹茶。
分镜 42:郊外踏青,仕女们乘牛车春游,丫鬟捧着食盒,孩童追逐蝴蝶,路边酒肆挂 “杏花村” 酒旗,农夫在田间插秧。
分镜 43:官学考试,考生在号舍内答卷,监考官巡视,有人抓耳挠腮,有人奋笔疾书,砚台磨墨,蜡烛燃至过半。
分镜 44:戏曲舞台,旦角甩水袖表演《西厢记》,生角持折扇对唱,台下观众抛鲜花,戏班班主在后台敲锣打鼓。
分镜 45:漕运码头卸货,脚夫扛着漕粮包列队登岸,监工用鞭子指挥,账房先生记录数量,商船桅杆林立,远处汴河大桥车水马龙。
分镜 46:道观炼丹,道士用八卦炉炼丹,童儿扇风,丹房摆满药罐与古籍,炉顶青烟袅袅(虚线表现),墙上挂《黄帝内经》挂图。
分镜 47:市井斗鸡,两只公鸡激烈相斗,主人在旁呐喊助威,赌徒举着铜钱下注,围观者屏息观看,地面鸡毛散落。
分镜 48:黄昏归牧,牧童骑牛吹笛,牛羊群沿着田埂返村,农夫扛锄头回家,炊烟从农舍升起,夕阳用圆形轮廓表现。
分镜 49:活字印刷工坊,工匠将泥活字按韵排列在字盘,学徒刷墨铺纸,掌柜检查印好的《三字经》,墙角堆着待装订的书册。
分镜 50:舞狮采青,双狮踩着梅花桩争夺高悬的生菜,驯狮人手持绣球引导,围观者燃放鞭炮,商铺门口摆着贡品。
分镜 51:宫廷画院写生,画师们在御花园临摹牡丹,徽宗皇帝驻足指点,宫女捧砚侍立,画案上摆着《宣和画谱》。
分镜 52:民间剪纸作坊,老艺人剪 “福” 字窗花,学徒用红纸折叠,墙上贴满生肖剪纸,孩童举着 “连年有余” 剪纸嬉戏。
分镜 53:驿站换马,驿卒卸下公文袋换乘快马,马夫给马匹上鞍,站长核对文书,远处尘烟中另一驿马奔来。
分镜 54:庙会杂耍,艺人表演吞剑,女子走钢丝(用虚线表现平衡木),猴子骑车敲锣,观众席抛铜钱如雨。
分镜 55:中医馆问诊,老中医搭脉诊病,患者咳嗽捂胸,药童按药方抓药,药柜抽屉标满药名,砂锅煎药冒热气。
分镜 56:龙舟竞渡,汴河上五艘龙舟奋力向前,桨手动作整齐划一,鼓手擂鼓助威,岸边观众呐喊,旗手挥舞 “得胜” 旗。
这幅画没有复杂的数据与冗余的修饰,56个场景巧妙串联起北宋汴京的日常点滴。从宁静的郊野到繁华的市井,从繁忙的河上到热闹的街边,每个场景都是普通人的生活片段,正是这些细碎而真实的烟火气,让《清明上河图》穿越千年时光,依旧鲜活生动,让后人能真切感受到北宋都城的繁荣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