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自取其辱北宋名臣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25-07-10 08:00  浏览量:1

▌景步航 著

从前香梦沉酣,如今也该醒了,该从天上回到人间了。兄弟们分家后,各自独立门户。小晏和六哥、八弟及姊妹四人,在二哥一家的安排下,相继嫁娶成家。

既然有了家庭,那就应当担负起养家的职责。因为是官家子弟,晏几道被恩荫为太常寺太祝。这个官职负责皇家的祭祀祈祷,官阶正九品,处于官员鄙视链的倒数第二级。其实如果晏几道放下身段,去求一求爹爹的旧相识,那些仕途得意的长辈也许可以为小晏谋到更好的差事。然而晏公子心高气傲,不愿靠爹爹的人脉为自己博取官职,更不愿意向当朝权贵低头。

往日挥金如土的晏公子,如今成了一名准点上下班的职场人。这样的生活,晏几道一开始是不习惯的。从前每天能睡到自然醒,现在要早起打卡;从前身边是享受不尽的莺歌燕舞,现在手边是处理不完的公务文书。从前他听到的都是:“晏少,有何能为您效劳的吗?”现在他耳畔充斥着的是:“小晏,活儿怎么还没干完呢?”

再也没有老爹为他撑腰了。短短几个月,晏几道从上流圈层的公子哥,变成了工薪阶层的打工人,他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曾经的酒色歌舞难再续,他便将情志寄托于诗书之间。此时的晏公子,依然风华正茂。虽然晏家昔日繁华已逝,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父亲晏殊为他留下的丰厚家产,足够小晏后半生过上小康生活。前提是,他不再继续挥霍败家。

职场上,他是苦哈哈的打工人;下班后,他是诗酒风流、纵横笔墨的晏公子。曾经的酒肉朋友尽数散去,幸好,还有意中人堪寻访。他仍与年少相识的女孩们有所来往,虽不再夜夜游乐于烟花之地,却将一腔温柔深情,尽数付与了风月佳人。

在晏几道的词里,出现过的歌伎极多,她们像小花小草般,默默生长与凋落在汴京城的各个角落。身份低微的她们,在晏公子这里,被认真地描绘、赞美、回忆和思念。

治平元年(1064年),晏几道结识了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的黄庭坚,两人因诗词结缘,成为好友,时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诗酒唱和。刚满二十岁的小黄,对于年长自己七岁的晏几道十分崇拜,大赞道:“晏兄真乃当世奇才,文章诗词独具风格,自成一家。”

晏几道淡然一笑:“贤弟才是前程似锦,我这不过是伤心之人的几句牢骚罢了。”

黄庭坚宽慰道:“晏兄才高至此,何愁没有前路?况且令尊生前交往之人,非富即贵,想要提携晏兄的显宦必定大有人在,只要晏兄开口。”言下之意是,晏兄你明明可以靠晏殊老爷子的人脉,找份好工作,享受躺赢人生,何乐而不为呢?

晏几道摇了摇头说:“所谓高官名流,不过是当年先父的门下之客。如今晏家没落,人走茶凉。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世道如此,我总不愿低眉相求,自取其辱。”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如今,距离晏殊去世,已有整整十年。晏几道过着寻常人家的生活,上班、看书、写词,也无风雨也无晴。如果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下去,也未尝不可。只是生活的毒打,远不止如此。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