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6000多万人,法国年产值超3万亿,浙江的表现如何?
发布时间:2025-10-27 18:08 浏览量:2
文 | 人文社
撰 | 人文社
«——【引言】——»
法国和浙江,一个是老牌西方强国,一个是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大省,人口都在6600万上下。
可要说起经济成绩,2024年法国GDP达3.17万亿美元,依旧稳居全球前列。
那浙江呢?
同样是6600万人,它到底交出了怎样的一份“成绩单”?
法国的老底子,值几个钱?
讲起法国,许多人脑子里跳出来的不是数据,是场景。
巴黎街头的咖啡馆、塞纳河边的晚霞、卢浮宫里那幅笑得神秘的“蒙娜丽莎”等,这些浪漫的符号让法国成了全球游客的打卡胜地。
但如果只是靠“浪漫经济”,法国也撑不起一个全球第七大经济体的名头。
法国的工业虽然早就没了当年的辉煌,但还算得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空客公司总部在法国,每年交付超过700架客机,差不多占了全球市场的一半,标致、雪铁龙、雷诺等车企也算是欧洲的硬核力量,2024年总产量还维持在500万辆左右。
不过你要说法国是工业强国,那未必算数。
如今工业只占法国GDP的18.5%,比起它的老邻居德国,差得不止一点。
过去20年里,法国把大量中低端制造业外包到东欧、北非,自己转而专注研发、设计和品牌运营,走的是一条“轻资产”的高端路线,说白了,就是更愿意靠品牌吃饭。
法国真正的经济支柱,其实藏在它的第三产业。
旅游业是头牌。
2024年,法国迎来了超过1.02亿的国际游客,旅游收入高达710亿欧元。
平均下来,相当于每天有2万人挤在卢浮宫门口排队。
再加上巴黎是欧洲仅次于伦敦的金融中心,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巴黎银行这些巨头资产管理规模超过4万亿欧元,撑起了一片“无烟工厂”。
当然,这种“吃老本”的路子也不是没有代价。
2024年,法国GDP增速只有1.1%,第四季度还出现了环比下滑。
人口问题也开始显露,全年新生儿数量跌到66.3万,是二战以来的最低点。
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也突破了112%,IMF干脆预测2025年法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降到0.7%,和德国一起陷入“滞胀泥潭”。
一个靠生活方式输出、文化IP变现的国家,眼下正在焦头烂额地寻找下一个增长点。
浙江这匹“省马”,跑得越来越像“国马”
再看看浙江,很多人一听这个名字,第一反应可能是“老板多”“电商多”“义乌小商品”。
但这些标签背后,是一个经济韧性极强、升级速度极快的现实。
2024年,浙江GDP达到9.0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大概1.23万亿美元。
相比之下,2023年是8.39万亿,也就是说一年净增6000多亿。
这个增速,放在全球不少国家都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这其中,民营经济是绝对的“主角”。
浙江全省350多万家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2%以上。
意思平均每18个浙江人里,就有一个“老板”。
这些“草根老板”撑起了浙江的经济基本盘:规上工业增加值中,民营企业增长9.6%,贡献了78.5%的增量。
义乌日均发出2000个集装箱的小商品,正泰集团每天生产300万件低压电器销往全球等等,这种密密麻麻的制造网络,把浙江变成了一个“精密运转的大工厂”。
而更关键的,是浙江正在“往上爬”。
不是爬GDP总量,而是爬价值链的台阶。
2024年,全省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了41.3%。
换个说法:每100元工业产值中,有41元来自新研发的新产品。
比如华芯智能搞出的晶圆搬运天车,让芯片厂内部效率提升了三倍,杭州制造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年增54.1%,基本每2分钟就有一台新机器人下线,农业用的大疆无人机在浙江的茶园里已经实现毫米级精准喷洒。
这些看起来“冷冰冰”的技术,其实撑起了“热腾腾”的产业竞争力。
世界那么大,浙江已经走出去
中美贸易摩擦后,不少人担心浙江的出口可能“吃不消”。
但浙江人并没有在原地等死,而是迅速调整战略,想办法分散风险。
比如绍兴的纺织企业,把成衣厂开到越南,但研发、设计留在本地,温州的鞋厂在意大利开设计工作室,以规避欧盟的关税限制,宁波舟山港则干脆把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流程优化到极致,通过创新装箱方式,把2787辆车打包运往巴西,创下单批次出口纪录。
这种“地瓜经”:本地扎根,海外生藤,成了浙江应对不确定世界的新法宝。
说到底,浙江不靠资源、也不靠政策特区,它靠的是一群嗅觉灵敏、永不满足的小企业主,以及他们背后那张密不透风的产业网。
正是这张网,撑起了浙江在全球制造业的身位,也让它有了挑战传统经济强国的底气。
没有卢浮宫?浙江有自己的“文化流量密码”
也有人说,法国之所以能赚那么多钱,是因为有世界级文化IP,什么香奈儿、路易威登、蒙娜丽莎等等,那浙江能拿得出手的文化牌有什么呢?
其实还真不少,而且更接地气,更懂市场。
2024年国庆假期,浙江接待游客3694万人,实现旅游收入508亿元。
不是因为浙江有几百年历史的博物馆,而是它在“造场景”:宋城的《千古情》一天演18场场场爆满,绍兴鲁镇的“孔乙己品茴香豆”让文学走进现实,南浔古镇用区块链发数字藏品,连西湖边的断桥都能用AR讲白娘子的故事。
浙江的玩法很直接:不是守着老房子收门票,而是用科技和创意把故事“卖出去”。
文旅项目投资超2000亿元,不靠游客来“看”,而是让游客“玩”起来、“住”下来。
这样的文化场景背后,是一种更具生命力的消费逻辑。
法国有卢浮宫,但浙江有“内容工厂”。
法国靠底子,浙江靠的是生长
把它们放在数据里,浙江和法国还是有不小差距的,尤其在人均GDP上。
但放进趋势里看,你会发现两者的逻辑根本不同。
法国更像一个优雅却老去的贵族,靠着历史和品牌继续维持体面,而浙江像一个不断升级的创业者,一边干一边学,三年一个样,五年换条路。
6600万人口,是一道“公平”的起点线。
但法国能站在3万亿的高度,靠的是三百年积累下来的工业、资本和文化遗产,而浙江,还在跑,还在长,还在追。
但重要的是,它不是简单地模仿法国,而是走出了自己的样子。
法国的故事写在博物馆,浙江的未来藏在车间里。
或许GDP还不能打平,但在发展的赛道上,谁跑得更快,才更值得期待。
参考资料:北京日报——法国2024年经济增长1.1%
中国经济网——2024年浙江GDP为9.01万亿元 同比增长5.5%
中国新闻网——浙江一季度GDP增6% 民营经济延续亮眼表现
光明网——国庆假期,浙江省全域旅游数据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