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增速跑输全国!36年老大哥,这次真扛不住了?

发布时间:2025-07-20 22:41  浏览量:1

连续36年稳坐中国经济头把交椅的广东,今年上半年有点“露怯”了。6.87万亿GDP看着唬人,但4.2%的实际增速,不仅跑输了全国5.3%的大盘,还让追了多年的“老对手”江苏把差距缩到了不足500亿。更扎心的是,3.13%的名义增速——也就是咱老百姓说的“实实在在赚的钱”增速,比宁夏高不了多少。要知道,这可是广东啊!那个经济体量能吊打全球90%国家的“经济一哥”,那个每次各省GDP排名都让江苏只能喊“大哥”的存在,咋突然走起“下坡路”了?

一、尖子生突然考了中游,广东到底差在哪?

先给不看数据的朋友翻译下:今年上半年全国经济“平均分”是5.3%,湖北考了6.22%当班长,北京、湖南这些“中等生”都考了5%+,广东呢?4.2%,刚过及格线。这就好比班里一直考95分的学霸,突然考了75,虽然总分还是前三,但以前他甩第二名20分,现在第二名(江苏)考了85,就差10分了,你说老师(国家)、同学(其他省份)能不盯着吗?

更要命的是“名义增速”——3.13%。这玩意儿比“实际增速”更实在,相当于你家开超市,去年赚100万,今年赚103万,增速3%,听着还行?但隔壁江苏家超市,去年赚90万,今年赚98万,增速快10%了!以前你家比他家多10万,现在只多5万,再这么下去,明年他家可能就超过你了。

有人说“广东基数大,增速慢点正常”,这话放5年前还行,现在真站不住脚。江苏GDP已经逼近12万亿(2024年),跟广东的13万亿差得不多,基数也不小,但人家今年一季度就追得只剩500亿差距——500亿是什么概念?深圳南山区半年GDP都快5000亿了,这点差距,江苏随便哪个市多签几个大项目就补上了。

二、江苏:“万年老二”突然开了挂,广东慌不慌?

要说广东现在最怕谁,答案只有一个:江苏。这俩省就像班里的“死对头”,广东一直是“稳坐第一的学霸”,江苏是“永远第二的拼命三郎”。以前广东总说“江苏啊,再努力也追不上”,现在江苏默默掏出成绩单:一季度GDP差广东不足500亿,13个市“个个能打”——苏州(2万亿级)、南京(1.5万亿级)、无锡(1.3万亿级)、南通(1万亿级),后面的常州、徐州、扬州也都是“千亿俱乐部”常客,活脱脱“13个葫芦娃各有神通”。

反观广东,21个地级市,能打的就珠三角那几个:广深佛莞“四大金刚”占了全省GDP的70%,剩下17个市加起来还不如苏州一个市多。非珠地区(粤东、粤西、粤北)占全省面积70%,GDP却只占不到20%,相当于一个人70%的身体没力气,全靠30%的胳膊腿使劲,能不累吗?

举个例子:江苏的徐州(苏北),2024年GDP过万亿,放广东能排第五(仅次于广深佛莞);江苏的昆山(县级市),GDP比广东的珠海、中山还高。广东的非珠老大茂名,GDP刚过3000亿,放江苏只能排第11(比宿迁高一点)。这差距,就像广东是“两个壮汉扛着一群小孩跑”,江苏是“13个青壮年齐步走”,遇到长跑比赛,肯定后者更稳。

三、深圳“哑火”、广州“刚退烧”,双引擎咋突然没力了?

广东的底气,说白了就是广深。但今年这俩“带头大哥”有点掉链子。

先说深圳。以前的深圳是“创新发动机”,华为、腾讯、大疆、比亚迪这些巨头撑着,GDP增速常年8%+,比广东全省快一大截。但今年上半年,深圳的各项指标增速明显回落——官方没明说具体数,但从全省增速反推,估计也就3%左右。为啥?

一来,科技巨头遇到“天花板”了。华为手机卖得还行,但芯片研发烧钱如流水;腾讯游戏版号收紧,短视频被抖音、快手抢地盘;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独孤求败,但全球市场就那么大,想再翻倍难了。二来,房地产“拖后腿”。深圳房价全国第一,年轻人买不起房,企业租金成本高,连华为都把部分业务搬到东莞了,“创新土壤”有点板结。三来,新兴产业没接上牌。江苏在新能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半导体(中芯国际、长电科技)砸了重金,深圳除了比亚迪,其他新势力(比如蔚来、小鹏)要么总部不在广东,要么产能没跟上,有点“吃老本”的意思。

再看广州。去年广州还在“保十”边缘挣扎(GDP一度被重庆超过),今年总算“重回正轨”,但也只是“退烧”,没到“活蹦乱跳”的地步。广州的强项是汽车(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化工、外贸,但汽车行业今年内卷到“价格战”,广汽销量涨了,利润却薄了;外贸方面,全球贸易摩擦+东南亚抢订单,广州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也慢了。以前广州靠卖地赚钱(房地产占GDP比重不低),现在土地市场冷了,只能慢慢“回血”。

俩大哥一个“喘气”一个“退烧”,后面的小弟(佛山东莞)虽然努力,但体量不够;再后面的惠州、珠海、中山,GDP刚过3000亿,连给江苏的苏州、南京提鞋都不够。你说广东这“团战”怎么打?

四、江苏凭啥突然“开挂”?人家早就偷偷练了“内功”

有人说江苏是“运气好”,其实人家“内功”练了十几年。

第一,均衡发展“无短板”。江苏13市,没有一个“拖油瓶”。苏南(苏州、无锡、常州)是“富得流油”,苏中(南通、扬州、泰州)是“稳步追赶”,苏北(徐州、盐城、淮安)虽然不如苏南,但GDP最低的宿迁也有4000多亿,比广东非珠老大茂名还高。反观广东,珠三角占全省GDP的80%,非珠20%,相当于“一个大脑袋带个小身板”,稍微碰一下就晃悠。

第二,产业分工“不打架”。江苏各市各有强项:苏州搞电子制造(苹果产业链)、南京搞软件(华为南京研究院)、无锡搞新能源(光伏、锂电池)、南通搞造船(中远海运),13市拧成一股绳,不像广东,广深佛莞都在抢新能源、半导体项目,内耗有点严重。

第三,政策“接地气”。江苏政府向来“务实”,不搞虚头巴脑的,企业要地给地、要钱给钱、要人才给户口。比如苏州工业园,20年前就引进新加坡模式,现在成了“中国最强县级市”昆山的“发动机”;南京江北新区,砸钱建半导体产业园,中芯国际、台积电都来了。广东虽然有粤港澳大湾区政策,但珠三角9市协调起来比江苏13市还难(毕竟涉及广东、香港、澳门三个关税区),政策落地慢半拍。

五、广东还有翻盘机会吗?老大哥的“底牌”还没打完

当然,要说广东就此“让位”,还太早。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家当36年老大,手里的“底牌”还不少。

第一,粤港澳大湾区是“王炸”。香港的金融、深圳的科技、广州的制造、东莞的电子、佛山的家电,要是能真·协同起来,产业链完整度全国第一。现在的问题是“各吹各的号”,比如深圳搞科创、广州搞汽车,没形成合力。但只要把“协调机制”理顺,这张牌打出来,江苏还真扛不住。

第二,创新基因还在。深圳虽然增速慢了,但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还是全国第一,华为、大疆的研发投入没减,只是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了。假以时日,等下一代技术(比如6G、AI大模型)爆发,深圳很可能再“跳起来”。

第三,非珠地区“潜力股”。广东非珠地区面积大、人口多(比如湛江、茂名、汕头),只要砸钱修路、建产业园、给政策,完全能复制“东莞模式”(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江苏能把苏北拉起来,广东没理由不行,只是以前太“偏心”珠三角,现在该“雨露均沾”了。

第四,外贸“老树发新芽”。广东外贸占全国1/5,虽然传统订单少了,但跨境电商、海外仓、RCEP成员国订单在涨。广州的“广交会”、深圳的“高交会”,依然是全球商家的“打卡地”,只要转型快,外贸这块“基本盘”丢不了。

六、写在最后:老大不好当,但广东还没输

说到底,广东现在的“压力”,更像是“转型的阵痛”。连续36年当老大,家底厚,但也“包袱重”——传统产业多、区域不平衡、巨头转型难,这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江苏呢,相当于“新贵”,家底没那么厚,但没包袱,跑得轻快。

但“阵痛”不代表“不行”。广东的经济体量(6.87万亿半年)、产业链完整度、创新人才储备,依然是全国第一。只要接下来能:①拉一把非珠兄弟(别让广深“孤军奋战”);②给深圳松绑(降低房价、减少行政干预,让企业专心搞研发);③粤港澳大湾区别“喊口号”(真·协同发展);④学江苏“均衡发展”(每个市都有自己的“拳头产业”),别说江苏追500亿,再拉开5000亿都有可能。

当然,要是再这么“佛系”下去,明年这个时候,咱们可能真要改口喊“苏老大”了。但我赌广东能翻盘——毕竟,那个敢在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省份,那个孕育了无数“敢闯敢试”老板的地方,没那么容易认输。

最后说句大实话:不管广东江苏谁当老大,老百姓只关心“钱包鼓不鼓”。老大争来争去,不如多想想怎么让非珠的兄弟、苏北的老乡也富起来——这才是“经济大省”该有的样子,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