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栽了!南海连摔两架战机,尼米兹号颜面尽失!
发布时间:2025-10-27 15:12 浏览量:4
美国海军这回真是整了个大活,一天摔了两架舰载机。
据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发布的消息,当地时间10月26日,“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搭载的1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和1架MH-60R“海鹰”直升机,分别在中国南海海域坠毁。
目前两架军机上的飞行员,均已被打捞救回。
令人震惊的是,这两架军机的坠毁时间,相隔只有半小时。
此前,美国媒体还自信满满的大肆宣扬,“尼米兹”号航母将在南海进行最后的部署,向中国的海上野心发出强烈信号。
这信号确实强烈,强烈到让全球观众捧腹大笑。
你以为它秀的是肌肉,实际上秀的是肌肉萎缩。
让美军在南海嘚瑟,这下让他们感受到神秘的“东方力量”了吧。
多掉几架,就成了南海神秘大三角区了,以后美军飞机就不敢来了。
都提醒过你们了,南海水深浪大很危险,没事别靠近,非得跑进来凑热闹,结果自讨苦吃。
大自然的力量果然强大,人还是要有点敬畏之心的。
哪怕强大如美军,也一样要敬畏自然。
更何况,老美不是不知道一个道理,他们的航母继续漂在海上,早晚会沉的,只有老老实实回到陆地上才不会沉。
当然了,调侃归调侃,事故的真正元凶还是美军自身的问题。
如今的美军装备老化问题,已经不是新闻。
以“尼米兹”号为例,这艘核动力航母于1975年服役,至今已经50岁整,明显属于超期服役。
因为核动力航母正常服役年份也就40年,到45年都算超期。
长期的海上高负荷部署,已经让舰体与舰载机均面临严重损耗。
特别是航母的蒸汽弹射器和拦阻索系统需要频繁维护,但由于预算限制,许多部件已超出使用寿命,却仍在勉强支撑。
在事故前半个月,美国政府问责局发布报告,直指海军为维持战备,已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
由于零部件库存不足,维修部门不得不从封存战机上拆卸可用部件,安装到其他机体上。
比如,F/A-18机队的雷达罩、起落架等关键部件,近三年拆借率高达42%,直接导致部分战机处于不完整状态飞行,潜在风险激增。
更要命的是,像F/A-18这种主力战机,连射频电缆的技术数据权,都捏在承包商手里。
美军维修人员若需更换或仿制,必须等待承包商审批,交货周期长达18-24个月,维护质量根本没法保证。
报告还强调,这种拆借行为不仅增加工作量,还造成长期负面影响。
被拆的机体很难修复,整个舰队可用率下降到70%以下。
除了装备“硬伤”,美军的“软件”也出了大问题。
根据美海军2025年度训练计划压缩表,大量飞行员因战备压力过大,被迫提前登舰参与远洋部署。
甚至有“飞行时长不足100小时的新兵”,就被拉上航母参与昼夜飞行训练。
此次坠毁的F/A-18E飞行员,据战友透露,“是3个月前刚从岸基中队抽调上舰的新手”,对航母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操作尚不熟练。
而“海鹰”直升机的机组,则连续执行了72小时反潜任务,疲劳导致的反应延迟被认为是事故诱因之一。
美国海军安全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美军舰载机事故率同比上升27%,其中70%与人员疲劳直接相关。
近年来,美军为应对所谓中国军事威胁,强行推动“分布式杀伤”、“远征前进基地”等激进战略,要求航母打击群在高风险区域长时间部署,以彰显威慑力。
但与之配套的预算,却未同步增长。
2024财年,美海军造舰预算被削减12%,舰载机维护经费仅增加3%。
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策略,最终让“尼米兹”号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军以为是来南海画圈圈,结果画成了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