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命运将像德黑兰一样?奔袭2000公里,以色列战机跨洲轰炸胡塞
发布时间:2025-07-07 19:48 浏览量:1
在中东冲突持续发酵的紧张局势下,中东地区的地缘格局正经历着动荡的变化,2025年7月7日,以色列空军战机奔袭长达2000公里,对胡塞武装控制下的也门港口发动猛烈空袭。
信息来源新华网
这一行动发生在以色列和伊朗停火之后,是以色列首次针对伊朗代理人展开的打击行动,其背后所蕴含的战略意图与潜在影响引人深思。
图片来源网络
在此次空袭背后,以色列究竟有着怎样的考量?这又将对也门局势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未来走向产生何种影响?
根据《央视新闻》7月7日,当地时间6日夜间到7日凌晨,以色列空军长途奔袭2000公里,对胡塞武装控制的港口实施了大规模轰炸,摧毁了码头、油罐和公路等固定设施。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荷台达港是也门重要的进出口枢纽,承担着也门大量物资的输送任务,对当地民生意义重大。
伊萨角港则因拥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储罐,成为胡塞武装接收进口燃油的关键所在,对其军事和日常运转作用非凡。
荷台达港
而且,也门的卡提卜中央发电站作为荷台达省的核心电力基础设施,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用电与生产活动。
据胡塞武装的电视台报道,以军战机对荷台达省展开了多次空袭,当地居民向媒体透露,在荷台达港及周边区域,巨大的爆炸声不绝于耳,空袭使得当地民众陷入深深的恐慌之中。
而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在7日的凌晨发表简短声明,胡塞武装“空军部队正在应对以色列侵略”,但是目前的人员伤亡和设施损毁情况都没有对外公布。
空袭画面
而胡塞武装作为伊朗的重要盟友,频繁对以色列发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严重威胁以色列的国家安全。
因此以色列试图通过对胡塞武装的强力打击,削弱伊朗在中东的势力范围,打破现有的地区力量平衡,从而建立一个更符合自身利益的地缘政治秩序。
内塔尼亚胡
对以色列的国内而言,内塔尼亚胡政府正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国内民众对长期的冲突和安全威胁感到疲惫,对政府的应对措施也产生了质疑。
通过对胡塞武装发动大规模空袭,内塔尼亚胡政府可以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展现其强硬的领导姿态,巩固自身的政治地位。
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凝聚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为政府赢得更多的政治支持。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然而这种策略在也门没办法奏效,沙特联军过去十年发动27万架次空袭都没有能够削弱胡塞武装,反而使胡赛武装更具韧性。
现在胡塞武装已将重要设施转入地下50米的岩层,并采用拖拉机运输导弹、骆驼架设发射架等非传统作战方式,这种高度适应性的战术体系使传统军事打击难以见效。
胡塞武装
在以色列的空袭行动中,高官们总能提前半小时撤离到备用地点,甚至将会议桌椅一并转移,只留下虚假目标。
这得益于当地严密的情报网络和蜂巢式指挥体系,12个决策核心可随时交替运作,即便摧毁其中一个,也会迅速产生新的替代节点。
图片来源网络
与某些国家将领在都市豪宅中不同,胡塞武装士兵常年在山洞依靠柴油发电机为导弹供电,他们原始的生存方式形成了难以瓦解的防御体系,使针对领导层的“斩首”行动难以奏效。
曼德海峡
每年全球10%的石油和30%的集装箱运输都要经过这条狭窄水道,而今年以来胡塞对商船发动的50多次袭击已导致全球供应链成本激增300亿美元。
这种针对航运的持续性攻击实质上构成了“供应链武器”,以色列在轰炸荷台达港时刻意避开了码头储油设施,因为胡塞武装将炼油厂与居民区混合部署,任何破坏都将导致双重后果。
图片来源网络
而且沙特明确拒绝其他国家借道其领空打击胡塞,美国军方也保持沉默,因为击沉油轮对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远超摧毁军事基地。
胡塞武装通过这种策略,迫使任何潜在对手都必须优先考虑经济代价。
图片来源网络
另一方面很多人都觉得胡塞武装是伊朗的傀儡,认为它受德黑兰操控,但现实情况其实更为复杂,胡塞在也门冲突中展现出的行动能力和战略主动性,甚至超过了其背后的支持者。
之前伊朗与以色列爆发12天冲突时,作为伊朗重要盟友的胡塞仅停留在口头声援,并未采取实质行动,连以色列都感到诧异。
胡塞武装
如今胡塞武装巧妙利用其扼守红海的地理位置,对全球航运造成实质性影响,这样的行动已超出传统“代理人”的范畴,表明胡塞正从被动转变为具有自主决策能力的地区国家。
图片来源网络
也门局势将因基础设施损毁、民众恐慌而雪上加霜,现在中东地缘政治格局面临重塑,各方势力应该重新审视自身战略。
而冲突持续继续下去,将给世界经济、能源供应等带来冲击,和平的愿景也将在战火中越来越困难。
央视新闻——2025.07.07——也门荷台达市遭以色列密集空袭
新华网——2025.07.07——以色列空袭也门胡塞武装控制的红海港口
广州日报——2025.07.02——以色列警告:下场参照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