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农民英雄造时势 领袖人物改历史(四)

发布时间:2025-10-26 17:01  浏览量:5

农业税,中国过去称田赋,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俗称“公粮”。在封建社会,农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农业税是封建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体。种田交税,历来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

以农业税为载体,又派生出从农民、农村、农业摄取剩余价值的许多“统筹”“提留”项目,多得令人眼花缭乱。

农业税的取消,使这种到处向农民伸手的体制开始得到改变。

客观讲,取消农业税绝不只是周怀林之死这一个原因导致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这是中央政府综合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情况,所做出的重大改革举措。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周怀林作为一个小人物,在一个偶然的时间点,以自己的死点燃了改革的引线。

也许他只是促使改革提前了一段时间,也许他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管怎样,哪怕只是为中国的农民减轻了一天的负担,周怀林的生命都会显得无比伟岸、无比崇高。因为,中国有8亿农民!再微小的利益,加在一起也是巨量。

周怀林事件还告诉了人们,只有抗争,才会有收获。

就是这样的普通人,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无意中完成了历史使命,把自己的名字和一项载入史册的宏伟壮举联系在了一起。虽然,很多人并不知道他。虽然,他被有意无意地沉没在史海深处,等待后人打捞出锈迹斑驳的遗骸。

周怀林生前绝不会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人物。而在那次事件中被打死的几名基层工作人员,则成了历史悲剧的主角儿。同样是丢掉生命,他们却是另一种意义——虽然他们未必都是恶行的亲手实施者。这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如今的农村,已经是新农村。农民种地不但不需要交公粮,反而还能得到政府补贴,甚至还可以把土地出租以收取租金。今天的土地成为了一种资源,可以流转,坐在家里就能收钱,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我没有去过丰城,也不知道周怀林究竟是哪个乡、哪个村的人,不知道他葬于何处。但丰城的那次群体性事件以及后来的国务院专题会议确实是真实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