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富豪团副团长破产了!账上57亿被法院划走,5万股民血本无归

发布时间:2025-10-17 15:41  浏览量:5

你敢相信吗?深圳市中心的皇庭广场居然换主人了!

这可不是风风光光地被收购,而是“以资抵债”,说白了,就是还不上钱了,直接拿楼抵债,这座曾经被誉为“CBD钻石之心”的地标,竟然无力偿还30亿债务

在这场崩塌中,最受伤的莫过于皇庭国际背后的5万多名股民,那么,这个商业帝国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切故事的开端,都源于一场“叛逆”。皇庭广场的前身,叫做晶岛国际购物中心,在2009年,它的整体估值已经高达76亿元,这个数字足以让当时深圳绝大多数的地产大佬望而却步,它太贵了,也太重了。

郑康豪的父亲郑世进,是绝对不会碰这种项目的,这位工程兵转业出身的企业家,是深圳最早的建设者之一,他白手起家,在1997年创立了恒浩地产,靠着在福田皇岗开发多个热销楼盘,稳扎稳打地积累了数亿身家。

他的经营哲学,被外界总结为“短平快”,核心逻辑就两个字:安全。快速开发,快速销售,快速回笼资金,绝不恋战。

但儿子郑康豪不这么想,2005年,年仅29岁的郑康豪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家业,他看不上父亲那套“小富即安”的思路,他的野心是成为李嘉诚那样的商业巨头,真正站在资本市场的顶端

收购皇庭广场,就是他向父亲的经营哲学发出的一场公开挑战,他看中的,远不止是一座购物中心,更深层的算盘,是通过这次收购,一举拿下上市公司“深国商”的控股权,从而构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皇庭系”帝国。

这是一场豪赌,赌桌上的筹码,几乎全部来自借贷,郑康豪笃信一个在当时看来颠扑不破的真理:只要身处中国房地产高歌猛进的黄金时代,资产升值的速度就一定能跑赢债务利息的增长

始于2016年的那笔30亿元融资,正是这个危险逻辑链条上最关键的一环,它为郑康豪的帝国幻梦注入了最后的燃料,也为日后的崩塌埋下了最沉重的伏笔。

梦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得可怕,被寄予厚望的皇庭广场,在日常运营中,非但没能成为一台高效的造血机器,反而迅速异化为一副不断收紧的财务枷锁,最终将整个皇庭国际拖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皇庭国际业绩最好的时候,一年的营收也不足10个亿,净利润更是只有区区1.2亿元,这点钱,用来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债务的利息都显得捉襟见肘,更别提本金了

这与郑世进时代开发住宅,项目一开盘资金就滚滚而来的景象,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鲜明对比,商业地产的运营难度,被郑康豪严重低估了。

更致命的是,外部环境变了,电商的崛起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扼住了线下实体商业的咽喉,客流在减少,品牌在撤退,租金在下滑,皇庭广场的盈利能力被持续削弱

资产价值一旦出现下跌的苗头,连锁反应便接踵而至,作为抵押物,皇庭广场在债权方眼里的分量越来越轻,中信信托等金融机构开始要求补充抵押物,甚至提前还款。

为了维持帝国的运转,郑康豪被迫陷入了“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他将皇庭广场反复质押,拆东墙补西墙,债务的雪球越滚越大

终于,在2021年,那颗被掩盖了许久的炸弹被引爆了,中信信托一纸诉状,将皇庭国际告上法庭,公开追讨那笔压垮骆驼的债务。

曾经被视为“钻石之心”的皇庭广场,此刻已经变成了一个不断失血的巨大伤口,郑康豪的帝国不是败给了某一个强大的敌人,而是败给了最基础、最无情的商业常识:一家企业,可以没有利润,但绝不能没有持续且正向的现金流。

朋友圈救不了命

当清算的时刻最终到来,市场的冷酷展现得淋漓尽致,2022年,郑康豪曾尝试自救,将广场挂牌公开转让,初始参考价高达74.9亿元

然而市场却毫无反应,首次挂牌无人问津,紧接着,价格被大幅下调至56亿元,这几乎是打了个七五折,结果呢?依然无人接盘。

2023年4月,事情似乎出现了转机,公司宣布找到了意向买家,双方甚至签订了框架协议,但最终,这笔交易还是因为价格无法谈拢而搁浅,最后的救命稻草,断了

当自救无门后,司法程序启动了,法院启动司法拍卖,给出的起拍价,只有惊人的30亿元,这与它账面上高达57亿元的评估价值相比,几乎是打了对折

然而,即便是在这个“骨折价”面前,连续两轮的拍卖,结果都是一样的——因无人出价而流拍

一座矗立在深圳绝对核心地段的商业地标,在真金白银面前,竟成了一块谁都不敢碰的“烫手山芋”。这无疑是市场用最残酷的方式宣告:那个靠“故事”和“概念”就能卖出天价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这时候,人们不禁会问,郑康豪那些显赫的朋友们呢?

作为深圳同心俱乐部的副主席,他的朋友圈里星光熠熠,不乏马化腾、姚振华这样的商界巨擘,然而,当皇庭广场最终被法院以30.53亿元的裁定价格划归中信信托抵债时,那个豪华的朋友圈一片沉寂。

这个结局有力地说明,在现实面前,所谓的人情、圈子,根本无力回天,商业的归商业,交情的归交情。

皇庭广场的故事落幕了,它的所有权变更,让皇庭国际的净资产从约1.72亿元瞬间变为约-19.21亿元,公司因此陷入资不抵债的绝境,触发了退市风险警示

这背后,是超过五万名公司股东的血本无归,是公司从2020年到2024年连续五年、累计超过44亿元的巨额亏损,公司或许会迎来重整,但郑氏家族几乎注定将失去控制权

结语

皇庭广场的终局,是被市场和资本无情地抛弃,当一个资产无法产生正向现金流,无论它过去多么光鲜,无论它的主人拥有多么强大的人脉,它最终的宿命,都只有一枚弃子。

信息源:

《3年磋商未果,皇庭国际终止重组!核心广场抵债》南方都市报2025-10-15

《皇庭国际以物抵债后终止筹划重大资产出售及债务重组》证券日报2025-10-15

《皇庭国际:终止重组,深圳广场抵债或触发退市风险》和讯网2025-10-14

《开业12年后,深圳核心区地标皇庭广场易主》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11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