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罕见了!100多年前的华北农村,居然是这个样子
发布时间:2025-10-14 19:50 浏览量:5
前段时间,国外一家博物馆,公布了一批罕见的老照片,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因为这批照片的内容,是清末民初时期的中国,拍摄地点位于北京城西郊的一个乡村,距今已经120多年历史了!
照片内容十分生动,跟古装剧里演的,真的完全不一样!下面,一起来看个究竟,那个年代的乡村到底是啥样子?
老一辈的北方人,小时候一定见过这种碾子,可以用来磨玉米,或者把小麦磨成面粉。可以骡子来拉,也可以人力推碾子。
100多年前,小镇上的街道,感觉比较破旧。路面还是土路,连个水泥路也没有。
在一座破旧的城门口,一个小贩正在卖水果,他好奇地看着拍照的外国摄影师。城墙内,是城区;城墙外,是郊区。
尽管是100多年前,但农民耕田的样子,其实跟八九十年代,没有太大的差别。由于距离城市不远,他们种的蔬菜都是运到城里去卖。
那个年代,乡民很少外出务工,都是在老家放牛放羊。照片中,一位戴着白头巾的大爷,正在放羊。
在没有水车、汽车的年代,靠什么来负责长途运输呢?其实,大多数不是马,而是骆驼。尤其是华北,古代一直靠骆驼商队,来把外地的物资运送到京城。
郊区的农民,由于距离城市不远,经常挑着水果蔬菜去城里卖。一担小箩筐,就可以装大几十斤水果了。
100多年前,人们的生活节奏很慢,几个大爷坐在一起,一壳茶、一瓶酒,唠嗑一下就半天过去了。
在广袤的农田里,发现一个圆形古建筑,其实这是雍正年间的一座太监墓。由于太监没有后裔,这座古建筑就没有后代来修缮了。
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年老过世之后,坟墓是一个小土堆,跟南方那种在地上挖一个坑的墓不太一样。
一位大爷,使用大板车来运输粮草,这些绿草可能是喂马、喂驴的。这个村庄条件更好,路面已经是石板路了。
在一座简朴的城门附近,是一个集市。不过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画面中居然有电线杆了。那个年代,华北乡村已经通电了吗?
以上,就是外国博物馆最近新公布的老照片,展现的是100多年前清末民初时期的中国。老照片的画面中,出现了很多令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跟电视剧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