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行业传来大消息,自由港将退出主导数十年的铜价基准体系!

发布时间:2025-10-15 15:56  浏览量:4

2025年10月,全球铜行业被一则重磅消息震撼。矿业巨头自由港麦克莫兰(Freeport-McMoRan)宣布,将退出由其自身主导了数十年的铜精矿TC/RC定价基准体系。这并非一次普通的商业调整,而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一个由矿山重新夺回话语权的新时代,正拉开序幕。

冶炼厂为何要“贴钱”干活?

要理解此事的颠覆性,必须先明白什么是TC/RC(加工费与精炼费)。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它是全球铜贸易的“定海神针”。简单说,就是矿山把铜精矿卖给冶炼厂,并支付一笔加工费。费用高低,直接反映了铜精矿的供需关系——矿源充足,冶炼厂腰杆硬,费用就高;反之则低。

然而,2025年的市场彻底颠覆了这一逻辑。年度TC/RC从过去健康的每吨90-120美元,一路狂泻至21.25美元,几乎归零。更疯狂的是,市场传言部分交易报价甚至跌至负值——这意味着冶炼厂为了抢到原料,不得不倒贴钱给矿山。

“我从没见过这种情况。我们的客户(冶炼厂)在亏钱,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自由港资深副总裁 Javier Targhetta 的这番话,道尽了整个行业的荒诞与无奈。当基准价格已经无法反映真实的市场惨状,甚至成为产业链的“绞肉机”时,它的崩塌只是时间问题。

格拉斯伯格的“断供”危机

压垮骆驼的,是另一根稻草。就在定价体系摇摇欲坠之际,自由港在印尼的格拉斯伯格矿山遭遇致命泥石流,导致7名工人遇难,矿山停产近一个月。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印尼投资数十亿美元的Manyar冶炼厂,可能在10月底因无料可炼而被迫停产。

这起事故,如同一把利刃,精准地切断了全球本已紧张的铜精矿供应“血脉”。它让市场清晰地看到,在“天灾人祸”面前,任何精妙的定价模型都显得不堪一击。资源的物理可得性,压倒了金融定价的虚拟规则。

自由港的“脱锚”

自由港选择“脱锚”,既是被动应对,更是主动出击。它之所以有底气打破自己创立的规则,手中有两张王牌。

首先,是垂直整合能力。自由港自身拥有西班牙的Atlantic Copper和印尼的Manyar冶炼厂,能够消化一部分自产精矿。这意味着在公开市场混乱时,它拥有强大的“内部消化”能力和议价自由。它不再完全依赖“基准”来锁定利润,而是可以灵活地通过双边谈判,将利润留在自己体系内。

其次,是对行业大势的清醒判断。自由港看到了“矿少厂多”的残酷现实:过去几年,全球冶炼产能(尤其在中国和印尼)扩张,而矿山端却因事故、品位下降、新项目投产缓慢而增长乏力。这场错位的盛宴,最终买单的是冶炼厂。自由港选择退出,正是为了摆脱这个失灵的体系,在新秩序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规则重写,谁主沉浮?

自由港的“脱锚”,是铜产业链权力迁移的缩影。它揭示了一个清晰的趋势:定价权正在从金融和贸易端,加速向掌握实体资源的矿山端回归。

在这个正在形成的新秩序中,对矿山而言,谁能保证稳定生产,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对冶炼厂而言,行业将迎来残酷的洗牌,谁能锁定长期矿源、拥有更低成本,谁才能活下来;对整个市场而言,一个统一基准的消失,可能意味着一个更波动、更分散化的定价时代。

当TC/RC跌至负值,当冶炼厂为生存而挣扎时,市场必须重新思考那个最根本的问题:在这个新周期里,谁才是真正掌握定价权的人?

答案或许不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的电子屏幕上,而在那些深埋地下、真正掌握着全球“红色金属”脉搏的矿山资源手里。铜行业的规则,正在被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