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选突生巨变,高市早苗遭最后通牒,首相之位恐已无望!
发布时间:2025-10-15 16:05 浏览量:5
编辑:香瓜
日本大选又出新变局,高市早苗虽然顺利当选自民党总裁,可是在登上位置之前,却收到了一份最后通牒,这让她是否能当上首相变得悬而未决。
2025年10月4日,64岁的日本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顺利当选自民党总裁,成为该党自1955年成立以来的第一位女领导,也是日本历史上距离担任首相职位最近的女性政治人物。
不过说实在的,自民党总裁这个位置并不能让高市早苗高枕无忧,反倒是越到最后关头,她遇到的阻力就越大。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偏向右派的保守立场会对日本的对外关系带来一些影响,还牵扯出一些复杂的政治斗争。
仅仅六天之后,也就是10月10日,自1999年起便牢不可破的自民党与公明党执政联盟,宣告破裂。
这背后藏着一个巨大的讽刺:那把让她赢得党内选举的钥匙,恰恰也是锁死她通往首相官邸大门的门锁。一场在党内基层大获全胜的选举,直接抽掉了她脚下的执政基石。
高市的胜利,从来就不是一个能凝聚广泛共识的结果。它更像是自民党内部一场精准的派系博弈,以及对基层保守情绪的一次成功迎合。
她能赢,靠的是鲜明的右倾保守主义立场,这为她赢得了党内右翼势力的狂热支持。在地方票的争夺中,她势如破竹,拿下了47个都道府县支部代表票中的36票。
但这胜利的根基并不稳固。高市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派系,她的逆转胜出,离不开前首相麻生太郎这类党内大佬在第二轮选举中的关键支持。
这让她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被推上台面的代表,而非一个能开创局面的革新者。
起初,民调数据一度非常亮眼,支持率曾飙升至66%。可这不过是虚幻的泡沫。当现实的政治风暴袭来,泡沫迅速破裂。
最新的民调显示,高达53.6%的民众担心她会恶化中日关系。她那套强硬的竞选纲领,在争取党内选票时是利器,但在面对整个日本社会时,却引发了普遍的忧虑。
可以说,她的当选是自民党内部逻辑战胜了外部现实的结果。这种“对内不对外”的胜利模式,从一开始就为后来的分崩离析埋下了致命的伏笔。
自公联盟的破裂,并非一朝一夕。长期积累的矛盾,终于等来了一个爆发的导火索“黑金政治”丑闻。
早在2023年曝光的政治献金回扣问题,就已经重创了自民党。安倍派、二阶派、岸田派三大派阀被迫解散,自民党也因此失去了在国会两院的多数席位。
联盟的信任基础,早已被腐蚀得千疮百孔。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在10月9日发出了公开要求,核心关切直指要害:必须加强对企业捐款的严格监管。这既是给盟友一个机会,也是最后的通牒。
然而,高市阵营的回应却尽显傲慢。他们轻描淡写地声称“问题已解决”,拒绝进行更彻底的调查和改革。更火上浇油的是,高市竟然任命了同样涉及献金丑闻的萩生田光一担任干事长代行。这一举动,彻底摧毁了公明党维持合作的最后底线,它被视为一种公然的挑衅。
压垮骆驼的,还有那最后一根稻草般的轻视。高市当选后,没有第一时间去稳固与26年盟友的关系,反而优先接触了在野的国民民主党。
这一系列操作,最终让齐藤铁夫下定了决心。10月10日,他正式宣告,两党关系“暂时归零”,公明党不会在首相指名选举中投票给自民党。
联盟的终结,让日本政坛瞬间陷入了一场悬而未决的“算术困境”。高市早苗的首相之位,在数学上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能。
众议院的权力游戏,规则简单而残酷:拿到233席,就能掌握一切。可自民党手里只有196席,距离半数门槛,足足差了37票。过去,公明党的24席是他们最重要的生命线。失去了这关键支持,自民党成了孤家寡人。
另一边,在野党的力量却不容小觑。立宪民主党148席,日本维新会35席,再加上国民民主党党魁玉木雄一郎领导的27席,三党合计已达210席。
这个数字,与原执政联盟的220席,差距只有区区10席。这意味着,在野党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制衡能力,随时可以联手阻击自民党。
原定于10月15日的首相指名选举,也不得不因此推迟。整个政坛,都在等待这场数字僵局如何破解。
这场政治僵局,正在迅速从国会山蔓延到整个日本社会,其连锁反应已经开始显现。
外交层面,出现了一种不祥的“沉默”。主要国家的元首们,迟迟没有向这位新当选的党首发来贺信。对于即将到来的重要外交议程,日本若持续处于“无首”状态,无疑将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民生层面,民众的感受则更为直接。因为政局混乱,许多重要的民生政策,比如汽油税减税、高中学费减免等,都被搁置。
在日本债务占GDP比重超过260%,第二季度经济增速仅为0.8%的背景下,这种停滞无疑是雪上加霜。
眼下,摆在自民党面前的是三种黯淡的前景:要么彻底妥协,满足在野党或前盟友的要求。要么高市早苗黯然下台,党内重新洗牌,甚至可能推出石破茂这样的看守人选。再或者,国会陷入长期混乱,直至被迫提前大选。
无论结局如何,自民党长期垄断的政治地位,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结语高市早苗的首相梦碎,归根结底并非她个人能力的失败,而是日本政治深层结构性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它用一种惨烈的方式揭示了,自民党长期依赖的派阀政治和金权政治模式,在面对民意反弹和盟友离弃时,是何等的脆弱不堪。
这场由党内选举引发的政治风暴,不仅让日本政坛陷入动荡,更迫使所有政治力量重新审视一个根本问题:在一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一个只能点燃部分狂热、却无法凝聚广泛共识的领导者,最终只会将整个国家带入僵局。高市的“赢家困境”,为日本政治的未来走向,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