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要交 1800,我说 “太贵不去” 后退群,没成想这成了人生转折点

发布时间:2025-10-13 21:05  浏览量:6

手机屏幕亮起,弹出的通知让陈默的心脏猛地一缩。

“大学室友群”里,室长李浩发布了聚会通知,并附上了费用明细。

总费用 7200 元,人均 1800 元。

看到这个数字,陈默的手指僵住了。

这是他半个月的房租。

群里立刻刷起了“壕气!”、“没问题,李哥安排得好!”的欢呼。

陈默深吸一口气,打出了一行字:“太贵了,我可能去不了。”

不到三分钟,李浩的语音回复带着明显的嘲讽:“陈默,你是不是还没从学生时代的穷酸里走出来?1800 而已,别扫兴。”

那一刻,理智断裂。

陈默没有回复,他直接选择了右上角的 “退出群聊”。

他原以为这只是一个为了省钱而做的冲动决定,没想到,这个退出键,竟然按出了他人生的一个巨大转折点。

01

毕业三年,陈默的生活一直紧巴巴的。

他在一家中型互联网公司做市场策划,收入尚可,但每月需要固定寄钱回家,加上房租和生活开销,存款像沙漏里的细沙,永远存不满。

这次的大学室友聚会,由室长李浩发起。

李浩家境优渥,大学时就开着一辆二手宝马,毕业后直接进入家族企业,职位是副总。

李浩将聚会定在了本市最豪华的私人会所——"天穹"。

"兄弟们,三年没见了,这次必须尽兴。"李浩在群里发了一张会所的内部照片,金碧辉煌的大厅和俯瞰城市夜景的落地窗,无不彰显着奢靡。

随后,他直接甩出了费用清单。

人均 1800 元。

"酒水是拉菲和茅台,光是那瓶 82 年的拉菲,咱们就摊了 3000 多。还有包厢费和私厨费用。"张伟,另一个室友,立刻在群里附和,语气里带着一种努力向李浩靠拢的谄媚。

张伟毕业后在一家国企,混得不温不火,但特别爱面子,尤其喜欢在李浩面前表现得自己也"消费得起"。

陈默看着手机上的数字,心里像被一块石头压住。

1800 元,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能多吃半个月的健康餐,意味着能给母亲买一台新的电饭煲,意味着他能多报一门专业的线上课程,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充电。

这绝不是一句"而已"就能带过的。

他回忆起大学时代,他们四个人:李浩是中心,张伟是狗腿,陈默和王宇是边缘人。

王宇家境比陈默稍好,性格老实,逆来顺受,是群里另一个沉默的大多数。

那时,李浩请客吃饭,永远选最贵的,然后让大家 AA,如果有人提出异议,李浩就会用那种"你是不是穷得吃不起"的眼神扫过。

陈默明白,这次的聚会,名义上是叙旧,实际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阶级展示会"。

李浩要炫耀他的成功,张伟要努力证明自己没有掉队,而陈默和王宇,则成了这场表演的背景板和消费对象。

陈默在心里默默计算:四个人,7200 元的消费,真的有必要吗?

他知道,那瓶"82 年的拉菲",不过是李浩用来彰显身份的工具,他们喝不出什么区别,但却要承担高昂的代价。

02

陈默没有直接拒绝,他决定先尝试沟通,毕竟是四年的室友情谊。

他在群里谨慎地回复:"李浩,这个标准是不是太高了?我们都是刚毕业不久,要不这次咱们简单点,找个普通点的餐厅叙叙旧就好?"

消息发出去,群里安静了两分钟。

随后,张伟的文字带着一串笑脸出现:"陈默,你可真逗。聚会就是图个开心,图个档次。咱们现在是什么身份?能跟以前一样路边摊大排档吗?"

"就是,陈默,你眼界也太窄了。"李浩这次没有发语音,而是直接打字,每一个字都带着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我请客吃饭,从来不看价格。你如果实在困难,可以提前说。"

"提前说"三个字,仿佛一把钝刀,刮着陈默的自尊心。

他知道,如果他"提前说",李浩一定会假惺惺地表示可以"减免"或"借"给他,但同时,也会在未来每一次聊天中,以此为笑柄,提醒他曾是那个需要被施舍的"穷人"。

陈默握紧了手机,指尖微微泛白。

"不是钱的问题,是价值观的问题。"陈默打下这行字,停顿了一下,删掉。

他知道,在李浩的世界里,谈价值观,不如谈钱。

他重新编辑:"李浩,王宇,张伟,咱们只是同学聚会,没必要搞得像商业应酬。7200 元,太浪费了。我建议咱们换个地方,或者只 AA 餐饮部分,酒水另说。"

这次,李浩直接发了一条 60 秒的语音。

语音里,李浩的声音带着笑意,但语气极其轻蔑:"陈默,你还是老样子,抠抠索索。你知道我这次聚会,还邀请了几个商界的朋友吗?他们都是身价千万起步。我带你们见见世面,是给你们机会。"

"你为了 1800 斤斤计较的样子,实在太难看了。你如果觉得贵,那就别来了。省得你来了,也显得我们拉低了档次。"

李浩的这番话,彻底撕破了最后一层遮羞布。

陈默深知,李浩不仅是在嘲讽他,更是在利用这次聚会,展示他已经进入的那个"上流社会"。

而陈默,成了他划分阶级的牺牲品。

王宇始终没有说话,陈默知道,王宇大概率会选择妥协,默默交钱。

03

那一刻,陈默的愤怒反而平静了下来。

他盯着手机屏幕上李浩那张油腻自大的头像,突然觉得这 1800 元,不只是金钱,更是一种"社交税",一种"精神奴役费"。

他不想交。

"李浩,你错了。"陈默这次没有再打字,他直接按下了语音键,声音清晰而冷静,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1800 元,对我来说,不是拿不出来,而是不值得。你的聚会,不是叙旧,是炫耀和攀比。我不想花钱去当你的观众,更不想被你的优越感压制。"

"我宁愿把这 1800 元,投资在我的未来上,而不是你的酒桌上。"

"你觉得我抠门也好,穷酸也罢。这是我的选择。"

陈默说完,还没等李浩回复,他直接按下了"退出群聊"的按钮。

整个过程不过 30 秒,干净利落。

手机瞬间清净了。

陈默感觉一直压在心头的那块石头,终于被挪开了。

他知道,一旦退出,他与这群人的关系就彻底断了。

但同时,他也为自己赢回了尊严和清净。

几分钟后,王宇私聊了陈默。

王宇:"默子,你干嘛退群啊?李浩那人说话是难听,但毕竟是室友,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陈默:"王宇,你觉得这 1800 交得值吗?"

王宇沉默了一会儿,回复:"不值。我工资还没发,刚找朋友借了 1000。但我怕得罪他,你知道他家公司在业内有点地位。"

陈默叹了口气。

王宇的顾虑,是大部分普通人的顾虑——害怕得罪人,害怕失去所谓的"人脉"。

"王宇,真正有价值的人脉,是建立在互利互惠和尊重之上的。而不是靠这种高价饭局和忍辱负重换来的。"

陈默没有再多劝说王宇,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恐惧。

他放下手机,看着自己贴在出租屋墙上的项目进度表。

他最近正在争取公司一个重要的跨部门合作项目,如果能拿下,他就能获得一次晋升和加薪的机会。

他决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

那 1800 元,就当是给他自己买了一份安静和专注。

04

接下来的两周,陈默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他负责的项目是与一家新兴科技公司进行内容合作,难度很大,但前景广阔。

他每天加班到深夜,将那股因室友聚会带来的愤懑,转化成了动力。

他拒绝了所有无效社交,每天只关注专业知识和行业动态。

正是这份专注,引起了公司高层的注意。

有一天下午,陈默正在会议室里为项目细节争论,一个女人推门进来。

她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灰色西装,气质冷静而强大。

她是林薇,公司新上任的副总裁,负责战略投资部门。

林薇听完了陈默的报告,没有多问,只是在他汇报完后,平静地说了两个字:"不错。"

会后,林薇将陈默叫到了她的办公室。

"小陈,你对这个合作项目的核心价值点把握得很准。"林薇递给他一杯咖啡,目光锐利,"我看了你的方案,尤其喜欢你预算里对‘无效社交成本’的规避。"

陈默愣了一下,他的预算里确实有一项"应酬费用"为零。

"我注意到,你没有把任何预算放在请客吃饭、送礼攀关系上。为什么?"林薇问道。

陈默犹豫了一下,决定说实话。

"林总,我刚拒绝了一个大学室友聚会。他们要求人均 1800 元。我觉得那是浪费,是无效的攀比。"陈默将室友群的事情简单讲了一遍。

林薇听完,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你做得对。真正有价值的关系,不需要通过高价酒水来维系。那些靠饭局建立起来的‘人脉’,就像沙滩上的城堡,一推就倒。"

林薇的话,让陈默感到前所未有的共鸣。

"你省下的 1800 元,为你买来了清醒和时间。"林薇说,"我手头有一个更重要的项目,需要一个能沉下心来,不被外界干扰的人负责。你有没有兴趣?"

这个项目,是公司未来三年的重点战略项目,如果成功,陈默的职业生涯将发生质的飞跃。

陈默激动得声音有些颤抖:"我愿意,林总,我一定会全力以赴。"

林薇点头,随后告诉陈默,聚会结束后,张伟和李浩在朋友圈里疯狂炫耀。

"我看到李浩的朋友圈了。他发了几张模糊的照片,桌子上摆着一瓶拉菲。配文是:‘兄弟情深,一掷千金。’"林薇语气带着一丝不屑。

陈默心里五味杂陈。

他们用 1800 元买来了一时的虚荣心,而他,用这 1800 元,买来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05

在林薇的指导下,陈默迅速投入到新的战略项目中。

这个项目名为"星火计划",旨在开发一套面向中小企业的 SaaS 平台。

林薇不仅是他的领导,更是他的导师。

她教陈默如何在高层视角看待问题,如何搭建框架,如何进行高效的资源整合。

陈默的进步速度惊人。

就在"星火计划"进行到关键阶段,需要敲定一个核心技术供应商时,陈默收到了一份竞标公司的资料。

当他看到竞标公司的名称时,他瞳孔猛地一缩。

那家公司,赫然是李浩家族旗下的一个科技子公司。

更讽刺的是,李浩的名字,就在负责人一栏上。

陈默感觉命运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那个因为 1800 元而与他决裂的室友,现在却成了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的竞争对手。

他仔细研读李浩公司提交的方案。

李浩的方案华而不实,技术架构老旧,但报价极低,明显是想通过低价倾销来抢夺市场份额。

"李浩这次的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借我们公司的势,给他那个快要撑不下去的子公司续命。"林薇一眼看穿了玄机。

原来,室友聚会结束后不久,业内就传出了李浩家族企业资金链紧张的消息。

那场人均 1800 元的聚会,与其说是炫耀,不如说是李浩在努力维系一个"成功人士"的假象,试图通过人脉来解决商业困境。

"他正在利用他所有的‘人脉’。"林薇提醒道,"我听说,李浩已经约见了好几个我们的高层,打着‘老同学’、‘老朋友’的名义。"

陈默的心沉了下去。

他知道李浩的手段。

更让陈默警觉的是,李浩的方案中,竟然有一些关于"星火计划"内部细节的描述,虽然模糊,但指向性很明确。

公司内部,有内鬼。

陈默立刻展开调查,他将目光投向了最有可能与李浩接触的人——王宇。

王宇最近也在他的部门,负责一些数据整理的工作。

陈默不动声色地观察王宇,发现他最近总是神色紧张,频繁地去洗手间接听电话。

一天晚上,陈默在办公室门口听到了王宇压低声音的对话。

"李浩,我真的不能再帮你打探了,这是公司机密!"

"……你别威胁我!我说了,我不想被卷进去!当年 1800 我都交了,你还想怎样?"

陈默的心脏猛烈地跳动起来。

李浩竟然在用大学的情谊,甚至是用当年那笔高昂的聚会费作为把柄,胁迫王宇泄露机密!

林薇的声音在陈默脑海中回响:"这次机会能让你彻底摆脱过去的人情债。但你必须心狠一点,他们不会手软的。"

陈默知道,他不能再退缩。

他要保护自己的项目,更要保护王宇。

他必须在李浩彻底得逞之前,将他打败。

这次的竞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商业博弈,而是他与旧日腐朽关系的一场决战。

他推开办公室的门,目光坚定地走向王宇。

他的决定,将彻底改变他们三个人的命运。

06

王宇看到陈默突然出现,吓得手中的手机差点掉在地上。

他脸色煞白,结结巴巴地喊了一声:"默……默子。"

陈默没有追问他刚才的电话内容,而是直接关上了门。

"王宇,你知道你正在做什么吗?"陈默的声音很轻,但带着一股强大的压迫感。

王宇全身都在颤抖,他知道自己瞒不下去了。

他靠在墙边,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将所有的事情和盘托出。

原来,李浩在聚会之后,不仅没有放过王宇,反而利用王宇在公司里的位置,不断施压。

"他先是给我发了聚会照片,然后说他认识我们部门的领导,如果我能帮他搞到‘星火计划’的一些基础数据,他就能帮我调岗,升职加薪。"王宇的声音带着哭腔。

"我拒绝了,但李浩威胁我,说如果我不帮他,他就把我在大学时期的一些‘黑料’散布出去,让我身败名裂。他知道我性格软弱,我害怕了。"

李浩的"黑料"不过是大学时王宇帮他代考,以及一些无伤大雅的隐私。

但在李浩的口中,却成了能毁掉王宇前途的炸弹。

陈默感到一阵恶寒。

李浩从未将他们视为朋友,只是随时可以利用的工具。

"你泄露了多少?"陈默问道。

"只是一些基础的客户意向数据,不涉及核心技术。但我知道,他下一步就是要核心技术方案了。"王宇说,"默子,你相信我,我真的不想背叛公司,我只是……"

"我信你。"陈默打断了王宇的辩解,"现在,你听我的,我们有办法。"

陈默当即制定了一个计划:反向利用李浩的贪婪和傲慢。

他让王宇将一份掺有关键错误数据的"核心方案"泄露给李浩。

这份假方案,足以让李浩在竞标中犯下致命的错误。

王宇犹豫不决:"这样……是不是不太好?"

"王宇,这是商业竞争,更是自卫。"陈默看着他,"如果你不反击,你不仅会被他毁掉,我们的项目也会被他抢走。他不是你的朋友,他是你的吸血鬼。"

王宇终于被陈默的坚定说服。

三天后,竞标会如期举行。

陈默带领团队,对"星火计划"进行了完美的展示。

他的方案逻辑严密,技术创新性强,成本控制合理。

轮到李浩的团队时,李浩一上台就带着那种熟悉的、不可一世的笑容。

他一开始的演讲很顺利,直到他开始介绍他对于"星火计划"的优化和改进时,他引用了王宇泄露给他的"错误数据"。

李浩信心满满地宣称:"根据我们对贵司客户意向的深度分析,贵司在北方市场的策略定位存在严重偏差,应该将重点放在中小企业而非……"

李浩的话还没说完,林薇坐在评委席上,直接打断了他。

"李总,你引用的这份市场数据是错误的,而且是半年前被我们淘汰掉的废案。"林薇语气冰冷,目光扫过李浩,"看来李总在获取内部信息上花了不少心思。"

李浩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他引以为傲的"内幕消息",竟然是陈默给他下的套!

他看向陈默,目光中充满了怨毒。

陈默只是平静地回视他,没有嘲讽,只有一种胜利者的淡然。

李浩的整个演示彻底崩盘。

他后续的技术方案漏洞百出,加上之前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信息的行为被揭穿,评委们很快给出了结论。

陈默的公司赢得了竞标。

几天后,李浩家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消息传遍了行业。

这次竞标失败,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浩的父亲不得不宣布,将旗下所有科技子公司进行清算或出售。

李浩的"副总"身份,成了笑话。

07

竞标胜利的第二天,陈默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的是李浩带着鼻音、沙哑的声音。

曾经那个傲慢自大的李浩,此刻听起来像一个绝望的落水者。

"陈默,我知道是你搞的鬼!"李浩的声音里带着最后的挣扎,"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是大学室友!你不能眼睁睁看着我爸的公司倒闭!"

陈默静静地听着,心中没有一丝波动。

"李浩,你现在知道我们是室友了?"陈默语气平静,但每一个字都像钉子一样,钉在李浩的心上。

"当年 1800 元的聚会,你用嘲讽和轻蔑将我踢出局。你将我们之间的关系,定性为‘施舍’和‘被施舍’。"

"后来,你利用王宇,用威胁和恐吓来获取公司机密。你从始至终,都没有把我们当成朋友,只是你用来炫耀和利用的工具。"

李浩开始哀求:"陈默,你现在是公司的功臣了,你能不能跟林总说一声,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可以低价出售技术,我们……"

"晚了。"陈默打断了他,"你失去的,不是一次竞标,而是商业道德和做人的底线。"

"你口口声声说 1800 元是小钱,但你为了这次项目,愿意冒着毁掉王宇前途的风险,愿意出卖你父亲公司的声誉。你对钱的贪婪,比我这个当年拒绝 1800 元的人,要深得多。"

陈默挂断了电话。

他没有复仇的快感,只有一种终于切割干净的清爽。

他意识到,他当年拒绝的,远不止是 1800 元,而是拒绝了未来一次次被李浩消耗、被他道德绑架的机会。

林薇随后找到了陈默。

她对陈默处理王宇和李浩事件的方式表示赞赏。

"你不仅赢得了项目,还赢得了人心。王宇现在对你非常信任。"林薇说,"最重要的是,你没有被‘情谊’所拖累。在商业世界里,价值对等才是人脉的基石。"

因为"星火计划"的巨大成功,陈默获得了破格提拔,升任部门总监,薪资翻了三倍。

他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父母买了房子首付。

他发现,当他不再被那些无效的社交消耗时,他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自我成长中,回报是惊人的。

林薇和陈默的关系也越来越近。

他们不仅是上下级,更是精神上的知己。

林薇的智慧和格局,深深吸引着陈默。

"你当初退群的决定,是正确的。"林薇在一次庆功宴上对陈默举杯,"那 1800 元,买来了你人生的新篇章。"

08

陈默升职的消息,在大学圈子里不胫而走。

李浩的破产成了所有人的饭后谈资。

李浩彻底从朋友圈销声匿迹,他曾经的奢靡生活,像泡沫一样破灭了。

张伟的情况则有些尴尬。

张伟是那个最爱附和李浩,最爱装腔作势的人。

在李浩风光时,他是李浩的忠实拥护者。

现在,李浩倒了,张伟的"人脉"也随之瓦解。

他依然活跃在朋友圈,但内容越来越空洞。

他开始转发各种心灵鸡汤,偶尔发一张自己在星巴克的照片,努力营造一种"中产精英"的假象。

陈默知道,张伟还在那个虚荣的陷阱里挣扎,试图通过外在的包装来弥补内心的空虚。

他偶尔会看到张伟点赞林薇的一些商业动态,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勾搭"上陈默身边的资源,但陈默完全没有理会。

真正让陈默欣慰的,是王宇的转变。

王宇在被李浩胁迫的那次事件后,彻底清醒了。

他向公司坦白了自己被威胁的过程,并得到了林薇和陈默的谅解。

他开始努力学习,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老实人。

他意识到,只有自己变强,才能真正摆脱别人的控制。

"默子,如果不是你那次退群,我可能现在还在为李浩做牛做马。"王宇在一次部门聚餐时,真诚地对陈默说。

"你当时退群的果断,给了我很大的冲击。我才意识到,我一直以来害怕的‘人脉’,其实是枷锁。"

王宇主动要求调到了"星火计划"的运维部门,虽然工作辛苦,但他干劲十足。

陈默的人生转折,带来的不仅是自我的提升,也间接促成了王宇的自我救赎。

陈默意识到,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一次力量的积累或消耗。

当年拒绝 1800 元,不仅是保护了自己的钱包,更是保护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行业研究和公益项目中。

他开始接触真正高层次的社交圈——那些讨论行业趋势、技术创新、社会责任的圈子。

在这个圈子里,没有高昂的酒水和虚假的攀比,只有价值的交换和思想的碰撞。

他发现,当他站在更高的位置时,他不再需要仰视任何人,也不需要通过任何"社交税"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09

两年后。

陈默已经成为公司最年轻的合伙人,负责多个重要战略业务。

他和林薇的关系,也从导师和下属,发展成了互相扶持的伴侣。

林薇欣赏陈默的清醒和格局,陈默则敬佩林薇的智慧和远见。

李浩彻底消失了。

听说他去了南方一座小城市,开始了一段低调而艰辛的创业。

他曾经的"人脉"和财富,都烟消云散。

张伟还在努力维持着体面,但从他偶尔发出的动态中,陈默能看出他生活中的捉襟见肘。

陈默在为一项大型的慈善教育项目寻找合作方。

这个项目要求合作方具备扎实的行业经验和极高的执行力,但资金预算并不高。

在筛选合作方名单时,陈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王宇。

王宇在一年半前离开了大公司,自己创办了一家小型技术服务公司。

他专注于为教育机构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支持。

陈默主动联系了王宇。

王宇的公司在一个很普通的写字楼里,装修简单,但所有人都专注于工作,氛围高效而务实。

王宇看到陈默进来,显得非常激动。

"默子,你现在是大忙人了,没想到你还记得我。"王宇笑着说,身上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畏缩,多了一份创业者的自信。

陈默坐下,直接开门见山地谈起了合作。

"王宇,我这里的项目,不需要你垫付任何费用,但我需要你投入最好的技术力量。我信任你的人品和技术。"

王宇听完陈默的项目介绍,眼神里充满了光芒。

"默子,这个项目太有意义了!你放心,我一定用最好的技术回馈你。"

王宇没有问预算,没有谈利润,他首先看重的是项目的社会价值。

陈默知道,他没有看错人。

他们聊起大学时代,聊起那场 1800 元的聚会。

"我至今都感谢你当年退群的决定。"王宇说,"你让我看到了,人可以拒绝自己不认同的价值观,可以把省下来的钱和精力,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那 1800 元,如果我交了,我可能会一直活在李浩的阴影下,永远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陈默笑了。

那场聚会,成了他们人生的分水岭。

李浩用 1800 元,买来了虚假的体面和短暂的狂欢,最终导致了毁灭。

陈默和王宇,一个退群,一个被胁迫后反思,最终都走向了价值创造的道路。

10

终局:那份拒绝的代价与回报

深秋,陈默和林薇受邀参加一个全球行业峰会。

他们站在会场最高的露台上,俯瞰着城市璀璨的灯火。

陈默手中端着一杯气泡水,而不是当年李浩炫耀的拉菲。

"你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从那 1800 元开始的。"林薇轻声说道。

陈默点点头。

他知道,那不是真正的"代价",而是"回报"。

拒绝那 1800 元,他拒绝了三个层面的消耗:

第一,金钱消耗: 拒绝了不必要的奢靡消费,将资金投向了自我教育和父母。

第二,时间消耗: 拒绝了无效的社交应酬,将时间投入到工作和专业技能提升上。

第三,精神消耗: 拒绝了被旧日关系道德绑架,保护了自己的尊严和清醒的价值观。

这次拒绝,让他的人生轨迹彻底偏离了原本的轨道,从而遇到了林薇,抓住了"星火计划",实现了阶层跨越。

他现在的朋友圈,充满了真诚和价值对等的关系。

他不再需要通过昂贵的酒水来证明自己,他的价值,写在他的成就里。

他拿出手机,看到张伟刚刚发了一条朋友圈:一张光线昏暗的酒吧照片,配文是"人生得意须尽欢"。

陈默只是平静地笑了笑,没有点赞,也没有评论。

他已经彻底离开了那个需要通过炫耀来维持的圈子。

他将手机放回口袋,看向林薇。

"林总,我现在知道,真正的社交,不是在酒桌上比谁喝得更贵,而是看谁能创造更大的价值。"陈默说。

林薇微微一笑:"那 1800 元,是你人生中最值得的一笔投资。"

陈默轻轻拥住她,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

那一年,他没有交 1800 元的"社交税",他选择相信自己,选择相信专注和努力的力量。

事实证明,那个退群的决定,是他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