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存在舰队的存在舰炮——斯柯达K10型305毫米舰炮
发布时间:2025-10-09 16:57 浏览量:1
之前介绍奥匈帝国305毫米重型榴弹炮时讲到在一战爆发前奥匈帝国内部已经是风雨飘渺,但即使如此骆驼瘦死比马大,虽然彼时奥匈帝国国内财政紧张但为了可以在地中海和意大利海军实力相当,奥匈帝国以掏空三个行省财政为代价开启了奥匈帝国《舰队现代化法案》。
奥匈帝国“拉德茨基”战列舰
奥匈帝国建设海军主要目的就是把控住地中海的海权,当得知意大利开始建造“埃琳娜女王”级战列舰时奥匈帝国也紧随其后开始建造“拉德茨基”战列舰,和意大利“埃琳娜女王”级战列舰一样选择了减少了主炮数量和口径但增加了副炮数量。
意大利“埃琳娜女王”级战列舰,副炮口径203毫米,妥妥的副炮王
奥匈帝国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然而前无畏级战舰还没捂热无畏级战舰横空出世,眼看意大利又开始建造无畏级战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的奥匈帝国海军也急忙开始筹备无畏级战舰的建造事宜。
英国“无畏”级战列舰开启了无畏级战舰的时代
奥匈帝国海军雄心壮志奈何帝国议会多次一摊手表示分逼没有,1910年奥匈帝国海军甚至不得不自己筹款先建造2艘“联合力量”级战列舰,可以说奥匈帝国海军还是很有志气的,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奥匈帝国海军自己筹款建造也不足以达到完成2艘战列舰所需要的金额,于是建造计划不得不搁置。
“联合力量”姐妹舰同框
在奥匈帝国海军将领的计划或者无奈妥协下4艘战列舰要做的事情就是维持地中海海军实力的平衡,这4艘战列舰从一开始压根没想过去大西洋和英国人碰一碰,地中海较为平稳的海面不需要战舰拥有优秀的适航性,于是,这4艘战列舰的成品均为较短的船身、平直的甲板。
“联合力量”号战列舰
1911年事情迎来了转机,奥匈帝国议会批准了4艘“联合力量”级战列舰的预算,在加紧马力建造时又传来了好消息,1910年奥匈帝国海军委派斯柯达兵工厂为其设计并制造的305毫米舰炮获得了海军委员会的同意,定型为K10型305毫米加农炮。
本是双联装最终三联装还不如双联装的设计拉低了单炮射速
K10型加农炮,口径305毫米,炮管长13725毫米(倍径45倍),炮重54,250公斤;垂直射界-4°~+20°,水平射界+-180°;最大射程25000米,炮口初速800米每秒,射速每分钟1.5发。
K10型舰炮
K10型加农炮从设计之初斯柯达兵工厂的工程师就考虑过很多,比如放弃丝绸发射药包改为黄铜发射药筒可以明显降低殉爆概率;舰炮的膛室经过精密计算扩大了5厘米能够使用更大的发射筒来提高舰炮的弹道性能,该炮使用的穿甲弹可以在10000米距离上击穿275毫米的装甲。
K10型舰炮
K10型加农炮可以说是斯柯达交给奥匈帝国海军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然而奥匈帝国海军却在战舰上拉了胯,拉宽出现在炮塔和水下防御带。
奥匈帝国海军得知意大利正在给“但丁·阿利吉耶里”号战列舰装上三联装炮塔时要求“联合力量”级战列舰搭载三联装,可奥匈帝国设计不出炮塔只能从德国那里买来三联装炮塔设计,为了能够搭载更多主炮,炮塔被设计成背负式炮塔,背负式炮塔简单来说就是2号炮塔处于1号炮塔后侧且高于1号炮塔,远看像是被1号炮塔背着。
意大利“但丁·阿利吉耶里”号战列舰
“联合力量”级战列舰的三联装炮塔虽然是三联装但最早设计是双联装,这就导致炮塔内部只有2条弹药输送带,结果就是单炮每分钟仅有1.5发的射速。
本是双联装不得不三联装,结果还不如双联装,拉低了单炮射速
“联合力量”级战列舰的水下防护结构陈旧可以说是聊胜于无,1918年该系列4号舰“圣伊斯特万”在巡逻时遭到意大利鱼雷艇袭击并沉没,同年11月首舰“联合力量”号被意大利蛙人部队暗桩的延时炸弹炸沉。
即将下水的“欧根亲王”号战列舰,该舰属于“联合力量”级第3艘
“联合力量”级战列舰是奥匈帝国践行“存在舰队”的战舰,以为可以通过实力不俗的舰队闭门不出恐吓对手,然而没想到意大利压根没想过舰炮对轰而是采取偷袭的方式,这进一步导致“联合力量”级战列成以及那门K10型舰炮成为存在舰炮,除去一次炮轰意大利安科纳外就被堵在亚得里亚海里,水兵需要捕鱼来提高伙食质量。
一战意大利鱼雷艇,图上为击沉“圣伊斯特万”号的MAS-15号鱼雷艇
最后一说,战后“联合力量”级战列舰中的3号舰“欧根亲王”号被法国获得,意大利则获得2号舰“特格霍夫”号,这两艘战舰由于无法适应大西洋海况且性能较差没有被法国和意大利使用,意大利拆除了2号舰,法国则击沉了3号舰沉没于土伦港外,据说沉没时炮口都指着意大利方向,该系列战舰因意大利而生到死都不曾改变目标。
法国“巴黎”号战列舰击沉了“欧根亲王”号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