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科技牛的我,在银行股暴跌中顿悟了投资真谛…
发布时间:2025-10-03 15:39 浏览量:1
今年重仓银行股的我,看着科技股翻倍上涨,账户缩水20%,却终于在暴跌中想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投资。
2025年的A股市场,科技板块风光无限。科创50指数年内涨幅超过20%,AI、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概念股轮番暴涨。而与此同时,银行板块却下跌13%,成为表现最差的板块之一。
像我这样重仓银行股和中字头价值股的投资者,不仅完美错过了这轮“科技牛”,还要面对账户资产不断缩水的残酷现实。
01 坚守者的困境:银行股跌跌不休,科技股高歌猛进
今年A股市场呈现出极致的分化行情。截至9月底,科技板块成为绝对赢家,科创50指数单月涨幅高达28%。而银行板块自7月11日至9月22日期间下跌13%,大幅跑输大盘。
这种分化让坚守价值投资的投资者倍感压力。我身边不少朋友在不同阶段转向了科技股,结果却各不相同:有的及时上车获得了可观收益,有的却高位接盘,遭遇了另一波下跌。
银行股的加速下跌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9月下旬,银行板块放量下跌,技术指标显示多数银行股已进入超卖区间。面对持续缩水的账户,我和许多“老铁”一样,内心承受着巨大压力,夜不能寐。
最让人纠结的是抉择时刻的到来:是继续坚守银行股和价值股,等待价值回归;还是果断转向,追逐科技股的热点?这不仅是投资策略的选择,更是投资理念的考验。
02 市场现实的警示:炒作终将退潮,价值终会回归
回顾A股历史,每一次爆炒最终都是一地鸡毛。2015年的创业板泡沫、2021年的核心资产抱团,无一不是炒高后暴跌收场。那些曾经讲着美好故事的股票,大多没能兑现业绩承诺。
今年的科技股炒作虽然有着更“美好”的愿景支持——AI技术突破、国产替代加速,但本质上与过去的炒作并无二致。许多科技股动态市盈率冲到350倍以上,市销率超过40倍,明显偏离了基本面。
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炒作后必然是一地鸡毛。当投机资金获利丰厚后,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抛售股票,甚至将资金转移出境。留下的,只能是那些被美好愿景迷惑的接盘者。
A股市场有个规律:每一次炒作都会找一个新的“故事”,但结局却惊人地相似。那些曾经被爆炒的个股,大多在热潮退去后跌回原点,甚至创新低。
03 科技股投资的陷阱:高估值与高波动并存
科技股投资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虽然科技板块整体涨幅可观,但波动性也极大。以中证科技指数为例,近一年最大回撤超过20%。这意味着,即使选对了赛道,也可能因为高波动而被迫止损出局。
交易拥挤是科技股的另一大风险。7月份AI板块成交额占整个市场的比例最高冲到15%,远高于过去几年7%的平均水平。当太多资金追逐有限标的时,一旦市场转向,踩踏风险极大。
科技股的高估值也压缩了安全边际。一些热门科技公司估值处于历史高位,任何利空消息都可能引发大幅调整。而科技行业本身变化快、技术迭代频繁,投资难度远高于传统行业。
更重要的是,普通投资者在信息获取上处于劣势。当我们了解到某个科技利好消息时,机构资金往往早已布局完毕,我们很可能成为接盘者。
04 银行股的价值重估:低估值与高股息的防御优势
银行股的下跌已使其估值优势更加明显。目前,六大国有银行的股息率普遍超过4.5%,部分股份制银行股息率更超5%。这与当前一年期定存利率0.95%形成鲜明对比。
政策面对银行股形成有力支撑。财政部向四大行注资5000亿元补充核心资本,直接增强分红可持续性。消费贷财政贴息等政策也有助于银行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资产质量。
从估值角度看,银行板块处于历史低位。市净率普遍低于1倍,部分银行股甚至低于0.5倍。这种极端估值往往预示着未来回报潜力。
银行股的高股息为投资者提供了稳定现金流。以100万元投资于股息率4.5%的银行股组合,年分红可达4.5万元且免税,明显优于税后存款收益。在低利率环境下,这一收益特征极具吸引力。
05 投资反思:如何避免“错上加错”
在经历了这次煎熬后,我总结出几条避免“错上加错”的原则:
不要盲目追逐热点。当某个板块成为市场焦点时,往往已是行情后期。科技股虽然涨幅巨大,但波动也大,不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保持资产配置的均衡性。采用“核心+卫星”策略,将大部分资金配置于低估值高分红的价值股作为核心持仓,少量资金配置于成长股作为卫星策略。这样既不会完全错过成长股机会,又能控制整体风险。
关注估值安全边际。低估值不能作为买入的唯一理由,但却是重要的安全垫。银行股目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下行空间有限,上行潜力较大。
耐心是价值投资的朋友。市场风格轮动是常态,没有哪种风格能永远领先。价值股的表现可能会落后一段时间,但最终会实现价值回归。
06 应对策略:当下如何决策
对于和我一样坚守银行股的价值投资者,以下策略或许有帮助:
审视持股质量。重点持有那些资产质量好、业务创新能力强、在零售或区域业务有优势的银行。对于基本面恶化的个股,可考虑调仓至优质标的。
适当控制仓位。如果银行股仓位过重,可趁反弹适度降低仓位,将持仓控制在能安心睡觉的水平。
定投策略平滑成本。对于长期看好的优质银行股,可采用定投方式逐步建仓,避免一次性买入时机不当的风险。
保持冷静心态。市场情绪总是极端波动,恐慌时往往孕育着机会。银行股当前估值已反映较多悲观预期,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
投资是一场长跑,而非短跑。今年的科技牛让许多人赚得盆满钵满,但投资最终比拼的是谁活得更久,而非谁跑得最快。
在市场的极端分化中,我选择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不追逐热点,不盲目跟风,坚守能力圈,追求稳健回报。这或许会让我错过一些短期机会,但却能保证我在投资长跑中笑到最后。
正如一位投资大师所言:“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最终,价值总会得到认可,价格总会回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