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赢了,她这首相能干满一年吗?中日关系还能有个好吗?
发布时间:2025-10-05 12:42 浏览量:1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高市早苗赢了,她这首相能干满一年吗?中日关系还能有个好吗?
历史性的一刻,终于还是在日本的政坛真实上演了。当地时间10月4日下午,日本执政党自民党总裁选举结果揭晓,保守派女政客高市早苗在第二轮投票中以185票对156票,击败后起之秀和门阀世家小泉进次郎,成功当选自民党新一任总裁。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日本国会预计将在10月15日的程序性投票中,正式任命高市为新一任首相,她也将由此成为日本历史上首位女首相。
这位被冠以“女安倍”之名、以强硬保守立场著称的日本女政客,能否打破已经困扰日本政坛多年的“一年一相”魔咒?她的意外胜出又会给本就处于冰点的中日关系带来什么影响呢?
要想推测高市内阁的未来和在她影响下的中日关系,我们首先就得看清楚她的这场选举究竟是怎么赢的。
只要是有关注这场选举的人应该就都知道,高市的此次胜出并不是一场摧枯拉朽的压倒性胜利,也不是日本民众对高市那套保守派理念的集体背书。恰恰相反,她的胜利,更像是某种充斥着政治算计和对手失误的意外的集合。
在此次自民党总裁选举进入决选阶段之前,大部分媒体和观察家都预测,即便高市能凭借深厚的党员基础进入第二轮决选,最终也会惜败于在国会议员中人脉更广的小泉进次郎之手。
然而,选前最后一周的风云突变,彻底打乱了所有剧本。小泉阵营爆出的“水军门”和“偷删党员”等一系列丑闻,让这位原本政治形象还算清新的政治新星诚信扫地,支持率应声下跌。
决选前两人的最后一次发言,更是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高市的发言被认为政策扎实、愿景清晰;而小泉的讲话则显得空泛,内容乏善可陈。
最终,在议员票的对决中,原本被认为会大比分落后的高市,竟以149对145票的微弱优势反超。
但这4票的差距,与其说是广大自民党议员对高市理念的认同,不如说是他们对小泉这样一个“稚嫩、能力不足且诚信存疑的公子哥”的最终否决。
当然,更关键的临门一脚,来自自民党党内大佬麻生太郎在最后关头的买定离手。在小泉颓势尽显后,这位去年曾经押错注的政坛不倒翁,再次将自己的派系力量投向了高市,而这几乎直接决定了选举的走向 。
所以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高市的胜利并不是建立在坚实的民意或党内共识之上的,而是对手的失误、大佬的投机以及部分议员“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复杂心态共同作用的结果。她的权力基础,也因此从一开始就显得脆弱而微妙。
“一年一相”的现象,与日本自民党内部根深蒂固的派阀政治密不可分。刚刚被迫辞职的石破茂就是最鲜活的例子。他执政还不到一年,期间并无重大政策失误,只是因为参议院选举失利,就成了自民党党内腐败丑闻的替罪羊,在安倍派与麻生派的联合绞杀下黯然下台。
如今,攻守之势异也。高市早苗即将面对的,正是石破茂曾经面对的困境。虽然她一向自视为安倍遗愿的继承者,但在安倍去世后,她并没能完全继承他的政治遗产。
高市本人属于无派阀人士,并不像麻生太郎等自民党内的大佬一样,拥有自己的“私兵”。这就意味着,一旦她的施政出现任何纰漏,或者无法满足党内各派系的利益诉求,那些在此次选举中败北的岸田派、小泉势力、还有石破茂等人,会毫不犹豫地像当初对付石破茂一样,对她群起而攻之。
想在日本长期执政,要么像安倍那样,拥有强大的个人魅力与政治手腕,将党内各派都吸纳进内阁,形成利益共同体;要么就必须在任内滴水不漏,不给反对派任何攻击的借口。对于高市而言,这两点似乎都难以做到。因为她缺乏安倍那种长袖善舞的柔软身段,其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执政风格,也几乎注定了她会不断引发争议。
对于中国而言,高市早苗的上台,无疑为本就复杂的中日关系增添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也好,否认南京大屠杀也罢,抑或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甚至是在两岸问题上发表被日本学者斥为“天真”的言论。她过往的种种言论和行为记录,都足以让任何对中日关系抱有期待的人感到忧虑。
然而,日本政治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政治家在野时、竞选时和执政后的言行,往往会呈现出巨大的反差。安倍在这方面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右翼立场是人尽皆知的,当在执政期间,却也展现出了相当务实的一面,维持了与我方高层的最起码的互动,至少不至于让中日关系紧绷到撕破脸皮的地步。
考虑到高市向来都以安倍的信徒和遗愿继承者等身份自居,她要是想坐稳首相宝座,恐怕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而这种现实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是自民党党内政治的制衡。去年广大自民党议员们之所以在决选中抛弃高市选择石破茂,就是担心她过于强硬的立场会彻底破坏中日关系。而今年她在最后关头对是否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含糊其辞、拒绝明确表态,或许正是向党内温和派做出的某种妥协,这也是她最终能以4票险胜的关键。如果她上台后立刻推翻这种默契,那么首先发难的可能就是自民党内部的反对派。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则是日本经济的命脉。当前日本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市场,而美国则在不断割日本的韭菜。这种尴尬的经济现实,决定了任何一位日本首相都无法承受与中国关系彻底破裂的代价。如果因为她的意识形态偏执导致日本经济陷入困境,那么无需等到外部施压,日本经济界、政府官僚以及自民党内的其他派阀,就会联手将她赶下台。
高市早苗的当选,让日本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她固然是以女人的身份创造了日本的新历史,但她的权力之路打一开始就注定布满荆棘。高市能否摆脱短命首相的宿命,不取决于她的性别,也不完全取决于她的理念,而在于她是否拥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去驾驭党内复杂的派阀斗争,并务实地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
全世界都在观望,这个“女安倍”究竟是会成为一个真正开创新局面的铁腕首相呢?还是日本政坛走马灯上又一个匆匆而过的身影而已。问题的答案,或许在未来一年内就会揭晓。